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心得体会简短 回顾革命历史心得体会(四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心得体会简短一
>
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从一诞生就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始终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谋幸福,作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和崇高情怀,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带领人民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奋斗。
在建党之初,我们党把解救劳苦大众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把革命的力量放在工农结合的基点上,通过发动人民群众有组织地进行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逐渐将分散的革命力量吸引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上来,形成了强有力的革命大军。大革命失败后,在极端困难的背景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政治道路,奋力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十年土地革命,我们党时刻心系人民、情系群众、服务人民,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人民的热爱、对民族的忠诚,赢得了越来越多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更加密切了党群关系,迅速壮大了武装力量,最终赢得了战争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短短的28年时间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关键就在于我们党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充分证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永不过时的“传家宝”。
>
我们党的人民立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实现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文化建设各个方面,陆续出台了一大批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筑牢。特别是2020年,我们党举全国之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习近平同志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党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多样化需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美好生活的高尚境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注重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
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最终是要把蕴含其中的宝贵经验和革命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勇担使命的具体行动。作为企业一名党员干部,我将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基础上,坚持“学史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担负起带队伍、促发展的岗位职责。
一方面,带头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四史”学习结合起来,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学党史、悟原理、办实事、开新局,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强化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能力素质,不断增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另一方面,牢固树立“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站位对企业发展负责的政治高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保障职工群众的健康安全。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到联系点和分管部门开展调查研究,主动与一线职工开展谈心交流,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对于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心得体会简短二
南昌起义的伟大意义首先在于它在重大的历史关头高举起了红旗。在当时白色恐怖的形势下、在革命遭受重大挫折的严峻局面下,在南昌能够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之外的。八一南昌起义使人们在一片混乱中重新看到共产党的力量依然存在,看到新的出路,燃起新的希望。李立三在1930年初说:“南昌暴动在革命历史上有他的伟大意义。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竖起新的革命旗帜,使革命有新的中心,南昌暴动是很重要的时期。”南昌起义在重大的历史时刻高举红旗,将革命事业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以及各地的许多起义的发动。
南昌起义逐渐改变了中共中央对军事工作的认识,也逐渐改变了中共中央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这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
南昌起义对“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搞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深刻回答。
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对于“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清楚的认识。陈独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论,认为:第一次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要协助;到了社会主义革命,要推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才参与进来。所以,他不明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有无产阶级的参与,通过共产党独立领导来开展武装斗争,必须要掌握自己的军队。对此,毛泽东同志说:“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是我们党彻底地认识军队的重要性的极端紧要的时期。”
而对于“怎样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在南昌起义之前,我们可以说不懂得“怎么搞”,或看不清“怎么搞”,不仅没有自己的武装,还简单学习十月革命进行城市暴动,没有建立工农武装和革命根据地,所以大革命失败了。从成功的方面讲,在起义后期朱德、陈毅的实践活动上包括“赣南三整”、湘南起义等,在游击战、根据地建设、军队的思想建设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解读等方面的初步探索,与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探索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当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两只大手握在一起的时候,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因而意义重大。
南昌起义的伟大精神,主要集中体现在三点上。一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定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中国共产党人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自己的信仰。南昌起义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坚定不移的。二是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在敌人镇压、屠杀的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畏强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举行了南昌起义。三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由于有了坚定的信仰,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虽然面对各种内部外部的干扰、波折,中国共产党人越挫越勇,最后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今天,我们处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南昌起义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崇高精神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将激励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
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心得体会简短 回顾革命历史心得体会(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