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1讲心得体会报告 开学第1课心得体会怎么写(八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开学第1讲心得体会报告一
您好!
新的学期,从今天开始,新的希望掌握在我们手中,过去一个学期,我们的成绩我们所做的结果都已经出现,留下了多少遗憾,我们都可以在今天开始,去弥补自己上个学期的遗憾,向着自己在心中许下的梦想前进。
大学是我们进入社会的前哨站,是我们开启新的人生的起点,更是我们有着新的工作的开始,在大学我们应该要比过去更加努力,在大学我们应该要做的更好,我们度过了初中也度过了高中,一次次的成长,不断的蜕变已经变得更加优秀,可以说进入大学的各位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栋梁。
在大学期间我们更应该要发挥出更多的力量,努力去学习各科专业技能,我们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进入社会后的许多经历都展示给了我们,对我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前人的经验是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不要在大学浪费时间,不要在大学,耽误学习,做好自己做好现在才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掌握好自己的每一天,控制好自己的每一分钟,朝着学校的前十名进发,不断的去提升自己,向学习成绩好的人学习,把大学期间需要考的相关证书都及时考下来,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也应该去尝试担任班干部,体验其中的过程,不断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好安排,不要等到了需要的时候反而没有了方向。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不要浪费了自己十多年苦心读书的结果,在大学最后一关放弃将是一切成空,做好自己,把握现在,去迎接自己的未来。
机会掌握在我们的手中,等待是得不到成长机会的,是得不到发展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成长买单,是遗憾的度过大学,还是心满意足的走进社会都要我们自己努力,相信自己,做的自己,做一个强大的自己,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开学就是我们努力的开始,在新的一天,新的学期中,我们把握好每一天,多学,多问,多锻炼,让自己成为一个全知全能的优秀人才,成为掌握自己未来的主人。
谢谢大家!
主题开学第1讲心得体会报告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__班的_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学期新起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个新的学期又在向我们招手了。我们相聚在“__”这个快乐的大家庭,又可以继续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成长了。
新的学期,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也就意味着有新的希望和挑战在等待着我们。虽然刚刚开学,但我们还是要尽快进入紧张而又踏实的学习状态,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因为有目标就有了动力。相信我们有良好的开端,再经过不懈的努力,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寸光阴一寸金”。新学期对于我们__年级的同学来说,更是忙碌的一年,学习等各方面的任务会更加繁重。有志者,事竟成。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仔细完成作业。每天都要问问自己:“我学过的知识都掌握了吗?我今天还有什么问题没弄懂呢?明天我有什么学习安排?”而且每天都要有新的进步,因为积少成多,滴水穿石。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改正说脏话、沉迷于网络、上课不守纪律等不良习惯,争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给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做出榜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播种绚丽多彩的希望,在自信中展望美好的未来,在拼搏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努力中不断超越自我。加油吧,同学们!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主题开学第1讲心得体会报告三
亲爱的全体同学:
大家晚上好!
在这美好的金秋九月,在这开阔的运动场上,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xx大学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这个喜庆而又值得纪念的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向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来自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xx大学所有2019级的13630名本科生、4247名硕士研究生、224名博士研究生和420名留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向辛勤培育同学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高考前的5月20号,我以校长的身份通过大河报向同学们发出召唤:“扎实迎考,从容面对,努力收获每一个成功!xx大学欢迎你”!你们每人的录取通知书上,第一次通过校长签章的方式对每位同学表达了欢迎!从研究生同学在家里通过网上选宿舍,到火车站的迎接,以及迎新点从学院楼搬到了宿舍楼;还有第一次为每个新生班配备班主任,为72名家庭困难学生提前设助学岗;学校彻底整修了11万平方米的公共教学区,为老校区的学生宿舍恢复或新装暖气,主校区还竣工了两栋新宿舍楼,新建了宽敞明亮的太阳能浴室……学校的老师们像迎接自己的孩子一样迎接所有18521位新同学!今天,所有在家的校领导,学院与部门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校部分老师、高中老师与家长代表,在这里举行可能是全国高校最大规模的新生开学典礼!
作为大学的第一课,我想讲两个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第一个故事是毛竹成长的启示。在我国东北生长着一种毛竹,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仅仅长了3公分,而从第五年开始,便会以每天30公分的速度疯长,短短的五六周时间可以长到十几米。而实际上,在前面的四年,这种毛竹表面上看长得非常的慢,但它的根在土壤里却延伸了数百平米,前面的付出就是为了扎根,是为以后的快速成长做积累。我们的校园有竹子,也有大片的竹园,我们看到茂盛的竹子,更要想到竹子的习性与毛竹成长的故事。大学阶段4-5年的时间,研究生阶段3-4年的时间,你们要牢牢扎根,厚积才能薄发!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第二个故事是我十几年前的一个经历。当时,我以一个学院院长的身份接待一个地方企业的董事长,他的文雅举止、他的精辟见解、他的精明干练给我和我的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们问起他的求学经历时,他笑称他是社会大学毕业的。他讲了他错过上大学机会后如何开始自己的创业,如何刻苦学习知识、如何经历磨难与成长、又如何学会驾驭自己事业发展的故事。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说,他一生的遗憾是没有进过大学,没有接受过大学系统知识的学习,但幸运的是,他在社会大学里学会了成长与成才!
两个故事的启示是:在大学,要扎实的学习与生活,更要成长与成才!所以,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人生的大学”。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是人生的大学,二是希望每位同学在上好人生的大学。通过每位同学的成长与成才,来建构这所人生的大学。
首先,我从几个角度来介绍xx大学,概括为“大”、“全”、“厚”三个字。
“大”,就是规模大,贡献大。学校面积大,4个校区占地6540亩;校本部有普通本科生5.2万人,研究生1.5万余人,留学生1400余人,在校生规模近7万人,列全国高校之首;有6000多名教职工,3400余名专任教师,教师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第一附属医院被称为亚洲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九家附属医院年门诊量达到1000余万人次。我们的大,还表现在我们的校友规模大,近50万毕业生为国家和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就是学科全,专业全。学校有124个博士点,数量居全国高校第25位;有237个硕士点,数量居全国高校第12位;有图书馆藏书800万册,分布于4个校区。学校有107个本科专业,较之全国高校的校均专业平均数多出一倍。学校学科专业涵盖了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
特别介绍一下这个“厚”,就是办学和文化底蕴深厚。我校的医学起步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医学体系,开创了中原医学发展的先河;我们的文理学科成就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原xx大学;老工大是河南少有的部属高校,为我国化工产业发展与河南的工业化做出了特别的贡献。三校合并的xx大学被誉为融合与发展最好的学校之一。文化有四个方面的基因融合与博大精深。一是植根中原,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二是大学的开放,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同学们多元文化交融;三是文、理、工、医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知识的交汇与碰撞所带给每个人的是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四是三校长期形成与积淀的校园特色文化。我很难用一句话把文化内涵说清楚,但我清楚这种文化在全国其他地方很难找到,在全世界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我经常在主校区散步,沉浸于它的幽静,我一踏入老校区,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我能感受文化的存在,但又无法捕捉到它的所在。我们可以有同样的教科书、我们可以有同样的教学计划,但我们大学不可能有相同的文化。这就是唯一性,也就是你们成长与成才的环境。我们说,要成为xx人,不仅要在这里上过课,更是要在这里经受到它的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同学。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传承与创新,乃至创业。我们有几十年如一日深入食管癌高发区,研究发明了著名的“沈氏拉网法”已故的老一代科学家沈琼教授;我们有行医70年、98岁高龄仍在社区坐诊,感动中国的五附院已故的“医生奶奶”胡佩兰;年轻的有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提名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从事科研、被称为河南的“居里夫人”的许群教授,一大批的大家和学者。学生当中,有数学与统计学院2019级学生王硕等创立的苗木经济创业团队,成立一年半来,便创下500万元的营业额;水利与环境学院2019级本科生闫鹏飞同学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自该奖项评选九年来,我校先后有7名同学获此殊荣,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我们有物理工程学院的科研创新团队被授予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这两个奖项是国家授予的全国青少年最高科技奖……我在这里想说的是,这里有浓郁的创新文化,这里有肥沃的创新土壤。为每一位同学学习、生活、成长、发展提供了平台。传承知识、创新创业、获得能力、提升素质。这,就是人生的大学。
如何上好人生的大学?这里借用梁启超先生当年在清华大学演讲的三问三答与同学们来探讨。一问“你为什么进学校”?回答是“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回答是:“为的是学做人”。三问:“要做什么样的人”?回答是:
开学第1讲心得体会报告 开学第1课心得体会怎么写(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