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图形救援队心得体会实用 蓝天救援队讲座心得体会(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图形救援队心得体会实用一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3、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

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评课稿连接: pkg/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描写图形救援队心得体会实用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指课题并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

2.观察:寻找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3. 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出示合作要求:

①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直尺、三角板,想一想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提示:用直尺量,看看出它的每条边长度怎样。

②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去验证;

通过对折,并重点理解对折的方法:引导学生说“把长方形的上下边对折,他们重合在一起,说明上下边相等;同样证明左右边相等。

③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形成小组的意见。

2.集体交流

①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②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③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划出四个角都是直角。

归纳总结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相合作,也可以小组间4人一起合作,拼成即可。

(二)对比练习。

1.想想做做第3、4题。

如何在一个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强调: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5、6题。

针对学生错例,提醒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注意点。

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借助画图解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找一找,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直尺边线。

强调从哪里开始就要从哪里结束。

2.观察:篮球场、游泳池、树叶的边线。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3. 揭示课题:周长

用自己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二、自学例2。(15分钟左右)

1.同桌合作要求:

①打开书本39页,如何知道两个图形周长?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②先自己测量,计算,再交流

③哪个图形周长长?

提示: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小组合作要求:

①拿出准备好的树叶,(每个小组只要测量一片大小适中的树叶)

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②准备什么工具?如何测量?

③一人固定树叶,一人用线缠绕,一人准备直尺,一人记录。

细线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尽可能将细线与树叶外围的边重合在一起。

3.集体交流:

每个小组测得树叶的具体长度;

在测量树叶周长时有什么注意点。

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感受“化曲为直”。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3题。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如何计算各个图形周长?说说自己列式时思考过程。

(二)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三)创编练习。

用10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的周长( )a长方形长 b正方形长 c三角形长 d一样长

这句话中的重点字词是“分别”

不管怎么围,围成什么图形?什么不变?体会“变与不变”。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择优选择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时间:3分钟)

1、出示一张篮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它的长和宽,提问:根据这张图以及相关的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相机出示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启发: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几条边的长度之和?

3、指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建构。(时间:15分钟)

1、自主学习导学单:

(1)独立计算篮球场的周长。

(2)把你的计算方法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

(1) 核对答案,订正错题。

(2)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2、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

(1)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只有两个,但连加算式中却出现了4个数据,这是为什么?

(2)28 15算出的是什么?把算出的结果再与2相乘算出的是什么?

(3)上面的四周方法算的都是长方形几条边的长度之和?你认为哪些算法是比较简便的?

预设:

(1)28 15 28 15=86(米)

图形救援队心得体会实用 蓝天救援队讲座心得体会(五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