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兰铁人物宣讲心得体会 兰铁精神心得体会(7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于感动兰铁人物宣讲心得体会一
我的奶奶,一位70出头的普通老人,平日里和其他老人一样,出门锻炼,在家劳动,生活平凡。但她却给我一份莫名的感动和微妙的幸福。
经历过那个温饱不足的年代,如今的奶奶对食物、衣服十分珍惜,她从来就教导我不要浪费。每次饭后,她都将吃不掉的剩饭剩菜收集起来,给路边的流浪小动物吃。她蹲在路边,看着小猫小狗尽情抢食,总会笑笑,一面嘀咕:“小家伙们,多吃点吧!”多么可爱的老人啊,她爱生活,爱生命,从每个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像一杯温水,平淡无奇,却时刻感化着我的心灵。
奶奶的思想也许还停留在那遥远的六、七十年代,她的审美与现代人有所不同,总有一些无法跨越的代沟,但我愿和她在一起时,融入她的世界,想法简单纯真,似与尘世隔绝,回到朴素美好的过去,享受一份感动和快乐。
奶奶要去参加一个喜宴,此前一天,她把我拉到房间,从柜中拿出一些衣服,大多还是新的——斑斓的色彩、缤纷的花纹。她平时总不舍得穿。奶奶展开那一件件衣服,用手细心地理平,露出祥和的微笑,不断在找合适体面的衣服。每一件衣服中都有奶奶的一份回忆,她都视如珍宝,尽管那些衣服有些人眼里显得老土过时。她穿上衣服,在镜子前照了照,又转过身对我笑笑:“好看吗?”她渴望着我的评价,满脸写上了幸福。我笑着点了点头,连连称赞,奶奶就更加高兴了,仿佛找到了当年的风采。随后,把衣服一件件放进包里,一面叠着,一面念叨着:“这件是我生日那天你姑姑买给我的……这件是在上海你姐姐买的……”念叨着,停住了“这件…忘记了,年纪大咯…”她走到抽屉旁,拿出一个记事本,瞅了瞅,一副恍然大悟,接着继续念叨。我在一旁细细地听着,并不厌烦,像是品味一串串古老的回忆,甜蜜,感动……
奶奶的步伐与时代不同,走走停停,回头品味,安详享受,那些曾经的一切一切都成为奶奶天空中的一道彩虹,也成为了我生活中的感动。
放慢生活的步伐,我发现这本书中充满了细小的,星星一样的感动……
对于感动兰铁人物宣讲心得体会二
《分手信》,查宁。塔图姆携手阿曼达。塞弗里德,就像当年的《舞出我人生》,俊男配靓女,看着真够养眼的。只是甭想听到戏里戏外同唱一首歌,两人再怎么卖力表演,珍娜。迪万(《舞出我人生》女主角)才是真正的主角。
看来是说远了,其实我想说,在《分手信》里约翰与莎文娜在一起你侬我侬的桥段,属电影中最靓的风景,而且在这段有情有意的互动中,俩人成熟的演技是能骗过观众的眼睛的。
看片时,虽然察觉到了美好中存在的小小落差感,查宁依旧有型,而且成熟、野味十足;阿曼达却稍显憔悴,个别特写镜头又放大了精致下的瑕疵,但始终感动于“老鹰捉小鸡”式的纯美爱情。娇俏动人的小丫头跳到像城墙般敦实的男朋友怀里,平平常常地谈情说爱,这甜蜜的含糖量却足有四个加号。
我没有看过原著小说,但能理解看书人在看到影片后,心底里落下的遗憾与不悦。这种矛盾通常发生在改编自浪漫文艺小说的电影中,影像无法准确表达出作者自话自语的精神世界,往往会直接降低影片的水准,可看性自然逊色于铅字里包容的可臆想的斑斓世界。
就像当年徐静蕾改编斯。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样,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文字是偏重意识流的,精神、思想是最强大的叙述力量,比施托姆的诗意小说还孤傲、自恋,这本身是转化成影像的障碍,若要跨越它,只能从其他的角度尽量弥补。事实证明当年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说得过去的影片,它除了把配乐《琵琶语》推进了流行浪潮里,不管怎样还是讲完了一个只在一头燃烧的悲惨爱情故事。所以撇开这些客观的形式差异,比较各式各样的偶像剧,用一个简单的爱情主题,微微颤动了你的心房,《分手信》做到这个程度,也就不好意思给满心事只管恋爱的故事泼冷水了。
原著作者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儿子有轻度自闭症,据说在原小说中小男孩艾伦与约翰的父亲都是自闭症患者,影片的确忠实于小说内容,但却用了一种温馨的方式巧妙地定义了人物的特征,一生与银币为伴的伟大父亲,和一个能与马驹架起友谊桥梁的希望少年。而在影片中,看到理查。詹金斯的身影,这个时常用沉默、冷峻演绎角色的性格演员,自然而然地为他生动的演技加了分。
机场上,从老爹送儿子回部队,父子俩尴尬相对的画面,到最后中风的老爹被放到医院的走廊里,儿子为他念自己写给父亲的信,看到此时,真有泪在眼眶中打转了,为从此孤身一人的约翰,更为那个不是“主角”的父亲。其实约翰念的信内容,及长长的催泪情绪都没能感动我,也不知为什么眼睛就那么湿润了。
悲伤的氛围可以说是本片的基调,约翰与莎文娜幸福的日子不过是两个星期,余下三分之二的剧情就在鸿雁传书的“意境”中展现相思苦,恨离别,别亦难。直到最后,约翰的父亲去世,可怜的第三者也离开人世,约翰与莎文娜再续情缘。就这么简单,制造点纠结,然后皆大欢喜。
唯一受人诟病的是一大段有关约翰军旅生活的做作镜头,内容繁复,却有失重感。还有就是一处让人不知所措的“变心”,约翰找莎文娜要一个分手理由时,讲述的一系列与蒂姆父子有关的救赎大义,真有点像故意找别扭。至于组合后的全剧,整个就像教科书里分出来的、内容鲜明的三个段落,一定是少了连接彼此间的细节,所以有了骨质疏松的症状。
总之,对于我而言,能享受电影前三十分钟的轻松愉快,也满足了。
对于感动兰铁人物宣讲心得体会三
我们终于见到了闻名已久的老党员申纪兰,见到了几代西沟人在荒山秃岭上创造的人间绿色奇迹。通过聆听申纪兰老人讲话、参观纪念馆等具体活动,近距离地观察、接触了我们敬仰的老劳模、老党员申纪兰同志,感受了西沟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申纪兰同志几十年来对待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待人民群众无私奉献,在她的带领下,西沟人战天斗地,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创造了人间奇迹。从她的身上,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西沟,就没有我”,“是共产党员,就应该听党话、跟党走”……
直到现在,那一句句质朴的发自肺腑的言语,仍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中国有句老话叫见贤思齐,申纪兰就是我们中国当代的“贤”,纪兰精神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宝”。我们学习纪兰同志,就是要在纪兰精神的强大感召下,把握它的精神内涵和内在实质,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扬下去,处处开花结果。
对照纪兰精神,我们要学会“知足”。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作为一名高学历高素质的新时代研究生,作为一名立志于有所成就的年轻人,我必须正确对待学习
感动兰铁人物宣讲心得体会 兰铁精神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