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培训班心得体会精选 组工干部培训体会(六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组工培训班心得体会精选一
以市教育局的工作思路为指导方针,结合本校特点,围绕新课程标准,继续推进“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能力为重”的课堂教学转型,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强化课堂常规,提高教学效
率;开展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改变观课视角,关注学生学习;突出问题查找,研讨教学方向,分析教学方法,为新课标析疑解难。确立“作业管理”为重点,组织教师开展作业设计、有效的作业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具体如下:
二、工作要点与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
1、利用业余学习时间,继续组织组内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教育论著,每位教师每周必读教育家的教学理论,研究作业的有效设计和管理,并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观摩活动,认真做好记载,活动后及时进行反思。
2、加强教研学习,紧紧围绕校长室、教导处制定的工作目标,切实订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扎扎实实开展教学工作。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参加作业设计、论文评比等各种竞赛活动,争取获得好成绩。
(二)完善常规工作,构建和谐课堂
1、改革备课形式,尝试电子备课,同级段教师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并针对本班实际进行修改,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写好教学后记。全体语文老师以集体电子备课为突破口,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的具体落实。课堂教学倡导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
2、加强课题研究,要做到:在平时处处实践自己的研究,勤于动笔记录自己的点滴收获,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规范教研组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2、要夯实一年级新生的拼音教学,做到每个学生都要进行过关测试。扎实做好低年级的识字、阅读教学,注重情趣性、启发性、互动性、自主性。要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自主识字的兴趣、相互交流的习惯。加强低年级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积极探索低年级写话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二年级学生尝试写每日一句,每周一段。鼓励中高年级学生每天写成长日记。开辟作文写作的源泉,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3、进一步强化写字教学和朗读教学,加大写字教学和朗读教学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写字和朗读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端端正正地写字。工作计划
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要将语文教学质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课每一单元的评价上,减少或消除错误积累。特别重视提优补差工作。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在期中时进行随机质量调测,及时分析反馈调控。同时加强各类素质竞赛,一、二、三年级学生每个月一个主题开展活动:10月份一年级学生的借助拼音识字比赛;11月份二年级学生词语接龙比赛;12月份三年级学生趣味词语竞赛。以此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坚持不定期的作业、备课检查。严格把握作业的质量,控制数量、及时批改、及时调控教学。
5、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全体语文老师要通力配合,高度重视抓好这项工作。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利用早读课、阅读课、下午放学时间及双休日广泛开展阅读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工作计划6、期末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做好组内档案资料积累工作,教学资料、教学论文、教研组计划、教研活动记录、教研组总结、教学成绩统计等都要认真做好记载,健全档案。
三、活动安排:
九月份:
1、校教研组长会议,商讨电子备课如何操作。
2、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
3、参加市教研组长培训。
4、校教研组成员会议。
5、全体语文教师参加区域“作业设计与实施”培训活动。
十月份:
1、学习沙龙“作业设计与实施”。
2、组内教师开展作业设计竞赛活动。
3、一年级拼音教学研讨活动。(教导处、教研组)
4、四年级段教师“同课异构”活动。
十一月份:
1、五年级段教师“同课异构”活动。
2、二年级学生词语接龙比赛。
3、集体探讨:如何有效设计与实施课堂作业。
4、中青年教师参加市优质课评比。
十二月份:
1、六年级段教师“同课异构”活动。
2、三年级学生趣味词语竞赛。
3、课题探讨活动。
4、校内论文、案例评比。
一月份:
1、常规检查、总结。
2、试卷的出题研究、交流。
3、认真做好期末调研、阅卷等工作。
4、整理各类资料,撰写期末教研组工作总结。
最新组工培训班心得体会精选二
一、关注专业成长,铸造书香教师形象。
1、让读书学习成为教师的常规习惯。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读书学习的自觉性,学校制定了《教师读书学习制度》以及相关量化评估措施,教师每天7:50到校,在教师阅览室集体阅读半小时,辅导学生晨读的教师则利用其它课余时间自觉补读,晨读活动由值班教干进行过程监督考核,并把签到考核情况定期公布,量化结果纳入教师的年终综合评估成绩中。另外,教师的每日晨读活动实行“三个一”制度,即每个学期摘记一本晨读笔记,撰写一篇读书学习体会,开展一次组内读书交流会。这样以来,在广大教师中间逐渐形成了“我读书、我充实、我成长”的正确学习理念,为学校铸造一支高素质的书香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2、让跟踪辅导成为教干的分内职责。鉴于我们学校教师流动性强,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几位业务教干将所有学科分工到人,通过组织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及时发现薄弱老师和薄弱班级,对这样的老师和班级,进行面对面跟踪辅导。教导处的几位主任除了经常给老师们上示范课外,还常常发现问题,随时随地开展小型面对面的专题讲座,有时对一两个老师进行辅导,有时是一个年级组三五个人参加,有时则是一个学科组教师集体辅导;李主任为了指导两位年轻老师上好音乐课,除了手把手辅导备课、上课外,亲自执教观摩课;···总之,这样的跟踪辅导,都是紧紧承接着各项教学教研活动进行的,目的是,让老师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会学习,会运用才能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
3、让外出学习成为集体收益的途径。为了拓宽老师们的视野,提高业务研讨能力。学校经常派遣一线老师外出参加各项教学研讨活动。每次学习的老师回来这后,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有:举办一次学习汇报讲座(不少于一个小时),执教一堂还原课,在博客平台发一篇学习体会供大家阅读学习。这样以来,真正做到了一人学习,多人收益。
4、让集体研讨成为解决问题的形式。“同伴互助”是解决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最佳研讨方式。为了提高集体教研的时效性,学期初就将学科组进行了细化分工,并规定了各学科组的集体教研时间、地点,每人下发一本“集体习记录”,每位组长一本“教研活动记录”,各学科主任除了负责记录好本学科的教研活动记录和签到记录以外,并定期跟踪参与各年级组的集体教研活动。
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随时随地将遇到的或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真正落实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教科研思想。在解决这些大大小小的教学问题过程中,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业务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最新2017年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最新2017年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5、让网络研讨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网络教研与现场教研一样都是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网络教研和现场教研相比更快捷方便,本学期,我们学校尝试网络教研活动,学校全体教师人人有博客,教导处几位领导定期向教师推荐学习的博文(学科研讨、案例、专题讲座……),规定时间学习反思,跟帖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同伴进行相互评论,共同提高,分管主任认真阅读组内每一位老师的评论并针对教师的特点给予回复,这样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比现场教研更广阔的交流与研讨的平台,提高教师的研教水平。
二、狠抓过程监控,落实高效教学策略。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等等,为提高备课的实效性,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开学前,教导处专门培训教师有效备课,组织教师研读教师用书,研究教材,整体把握学科教材结构,然后教研组集体进行全册、单元、课时备课,并对学习、备课情况进行了考试督查,为本学期上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期过程中,为及时了解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教学要点的理解等,提高教师备课的实际效能,教导处不定时开展课前说课,课后考课活动,引领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设计当堂达标题目。
2、课堂教学
(1)新教师汇报课。每年暑假,学校都要招聘一部分新教师。为了让这部分教师快速跟进,开学初学校提供名师录像课,规定每位新教师观摩10节录像课,并撰写听课记录和学习体会。之后每人执教一节公开课,业务教干和学科组长跟踪听评。
(2)骨干教师引领课。本学期我们在四、五年级进行“先学后教”模式实验教学。教导处全方位跟踪指导,首先组长老师学习理念,阅读现成教案,之后确定了四位骨干教师,在全校内执教观摩课。最后通过评议,确立了以“目标先行”“自学指导”“当堂达标”三要素为主线的“先学后教”模式,
组工培训班心得体会精选 组工干部培训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