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创新创业心得体会 有关创新创业的感想(4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浙江创新创业心得体会一
桐乡乌镇是闻名江南的历史文化名镇。据《乌青镇志》记载,唐咸通年间始正式称镇,据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就诞生在这里。 乌镇位于杭嘉湖平原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地当水陆要冲,古处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 、桐乡、秀水、吴江、震泽)交界之地。
古人称它为姑苏留都之前户,嘉湖浙甸之后屏。 乌镇原以车溪(今市河)为界,分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直到1959年,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乌镇名称从何而来?据传,古代有一姓乌的将军,为讨伐叛臣力战死于车溪河畔,后葬于此。
人们为纪念这为乌将军,就将这里取名乌镇。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乌镇的历史确实比较古老,据考证,乌镇东栅谭家湾(新春村),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属马家浜文化,距今已有6千多年历史。
乌镇素以水乡集镇著称。全镇市区河道如网,水街相依。纵横的溪塘,穿街傍市。溪上众桥飞跨,塘畔绿树成荫;河中舟楫不绝,市上笑语阵阵,这一切给水乡乌镇增添了诗情画意。 乌镇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市河西岸的唐代银杏,相传为埋葬乌将军时所树,自唐迄今,历时已有一千佘年。十景塘边的昭明太子读书处,为梁朝遗迹。
市河东观前街上的修真观戏台,始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是浙北水乡集镇保存下来仅有的古戏台。乌镇自南宋以来,名园巨宅代有所建,如今镇上还留下不少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老民居。其中西栅的朱家楼别具一格。此楼建于民国元年(1912),青砖灰瓦,雕门画窗。楼上楼下全部方砖铺地,形成上下两座厅堂,人称“厅上厅”。镇西的两座古石桥,也是遐迩闻名。这两座石拱桥,均建于明代,两桥成直角相连,任你站立哪一座桥边,均可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美称。
乌镇不仅揽古老之胜,水乡之美,还由于它的名字跟文学巨匠茅盾联系在一起,固而更 添生色。如今,它已成为浙北著名的旅游之地。
浙江乌镇导游词四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602019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乌镇景区是2019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现在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来怎么生活现在几乎仍然怎么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接着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非常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现在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环境。
描写浙江创新创业心得体会二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与上海零距离接壤,距 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桥商务区60公里,西至 杭州110公里,南濒嘉兴港乍浦港区35公里,北接 苏州85公里,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带。交通极其方便,,沪杭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接线,亭枫高速连线,320国道,都穿境而过,乘坐汽车,高铁,火车均能到达。
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
古镇西塘,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古镇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 西塘在唐、 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与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西塘坐落在水网之中,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120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长的超过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处“ 一线天”。与此同时,街道弄堂的名称均形象地体现出古镇商贸的繁荣与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弄、 石皮弄等数十个称号与当年的商贸、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联系。
西街是西塘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分上下两段,古时候以东为上,西为下,所以有上西街与下西街之分。西街有着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格局,它的最小宽度仅供 农民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宽度。由于临街房屋二楼以上常常还有屋檐延伸,两两相对的楼屋近在咫尺,搁起竹竿就可以晾衣晒被,打开窗户就可以倚窗谈心,构成一道别致的小镇风景。西街上景点较多自西向东的景点有:石皮弄、种福堂(王宅)、西园、中国钮扣博物馆、江南瓦当陈列馆。
塘东街是民国至解放时期西塘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塘东街上还有好多酒楼,以前有“借问酒家何处有,胥塘河边处处楼”的说法。说起这条 商业街不得不说说西塘的商人。有位来西塘的作者说:西塘是儒商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会点。是有一定根据的。这里的读书人很多,但是做官的道路毕竟太窄,多数读书人做不了官,只好回来经商。这些人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其经商的思想也与一般的商人不同。塘东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字号的药铺钟介福药店,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宁药架满尘,愿天下无病。也就是说店家情愿药卖不出去,也不希望百姓受病痛之苦。充分反映儒家的“仁”、“和”思想。塘东街上还有源源绸布庄的旧址,1920xx年秋,陈云同志在“枫泾暴”时期被国民追捕转移到西塘,在布庄伙计高廷梁处住了几日,后由高廷梁安排小船由水路去往安全的地方。
烧香港不是要把香港烧了的意思,而是以前河道两岸庙宇众多,善男信女们
浙江创新创业心得体会 有关创新创业的感想(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