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法学生实训报告总结 法学生实习报告(精选10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恩施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范本一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龙船调的故乡――利川。我是您此行的导游,很荣幸为您服务。今天,我们将去参观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亚洲第一洞――腾龙洞,希望令人震撼的腾龙洞带给您开心的旅程!
腾龙洞概况
我们现正在前往腾龙洞的路途中,借此机会,我简要介绍一下它的概况。腾龙洞位于利川市区近郊,距市区6.8公里,它北依长江三峡,南连张家界,东距恩施100公里。八百里清江在起源处做个简单的汇集后就钻人腾龙洞巨大的“腹中”,然后直流而下,汇人长江。
今天的腾龙洞分水洞和旱洞两部分,呈上下交错状,旱洞就是过去清江的伏流古道。在几百万年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奔腾不息的清江水又在它的底部冲击出一条新的通道,这就是现在腾龙洞的水洞。
腾龙洞洞穴总长度59.8公里,其中水洞伏流16.8公里,洞穴容积总量4000多万立方米,整个洞穴系统十分复杂,是中国旅游洞穴的极品。它在世界已探明最长的洞穴中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七。zo20xx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之一,2o20xx年由英国皇家洞穴研究会探险队、欧洲洞穴基金会、中国地质大学等组成的28名专家对腾龙洞进行科学考察得出:腾龙洞容积总量为世界第一。
腾龙洞风景区由水洞、旱洞、鲇鱼洞、凉风洞、独家寨及三个龙门、化仙坑等景区组成,集山、水、洞、瀑、林、石、峡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驰名中外。旱洞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腾龙洞旱洞的主洞口,洞口呈纺锤形,因主洞口巨大,身形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而得名。
洞口高72米,宽64米,洞内最高处235米,主洞前段平坦,宽可容15辆卡车并行,平均高度为60米。主洞已探明长59.8公里,其中伏流长16.8公里,洞穴总面积zo0多万平方米。山中有洞不足为奇,洞中有山堪称一绝。腾龙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5座山峰、10个大厅、地下瀑布10余处,水洞旱洞相连,主洞支洞相通,洞内空气流通,终年恒温12~18℃。
《夷水丽川》情景歌舞表演
欣赏完洞内色彩斑斓的景点后,现在我们来到全国最大的原生态洞穴剧场,稍后我们将观看大型土家族情景歌舞――《夷水丽川》。它由国内顶级导演精心编排,以土家文化为背景,是一台反映土家历史、民风、民俗的情景歌舞。《夷水丽川》是腾龙洞景区的主要看点之一,它通过歌舞的形式向游客们展示土家先民在大迁徙过程中的艰辛历程、与大自然搏斗的顽强精神以及土家族的风土人情。
让您在感受腾龙洞震撼之美的同时,还可领悟到原始古老的土家歌舞风情并与之同乐。《夷水丽川》演出时间50分钟,演员100多人,由《序》、上篇《白虎雄风》、中篇《巴裔风情》、下篇《龙船古韵》及《尾声》构成,场面恢弘,气势宏大,舞台绚丽,服饰华丽,情节精彩,具有大气磅礴的舞台震撼效果。
水洞
卧龙吞江欣赏完《夷水丽川》,返回旱洞进口,右转前行,我们就来到了水洞人口处。古人描述利川有四大风景,即“东有玉笔朝天,南有八宝炼丹,西有万里城墙,北有卧龙吞江”。其中“北有卧龙吞江”,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落水洞瀑布。
清江从利川齐岳山发源后,蜿蜒流过如花似玉的利中盆地,到这里又猛然地跌人落水洞中,变成一条幽幽伏流。大家请看,落水洞口高45米,宽⒛米,飞瀑落差30米,最大洪峰流量达676立方米/秒。站在卧龙桥上,只见银浪翻滚,水声如雷,气势磅礴,这水洞恰似一条巨龙张开它的大口,正在咀嚼吞食着清江一样。“银涛卷人冰壶浆,余沫飞溅游客裳。”“一口吸尽狂澜狂,雷转犹听鸣饥肠。”
古人对“卧龙吞江”的描述,绘声绘色,恰到好处。清江在此进人伏流,在水洞蜿蜒16。8公里后,黑洞才“重见天日”。水洞洞高一般在30~50米,洞底呈阶梯状,存在多处跌水、急流、深潭,洞中有18处天窗与溢流支洞及旱洞相连,构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复杂排水系统。这时大家可能会问这水洞和旱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利川古为浅海,腾龙洞奇观是大自然的创造,是水的奇迹和功劳。
常言道:“铁杵可磨针,滴水能穿石。”这道理在腾龙洞随处可见。科学考察论证表明:强大的清江河水塑造了腾龙洞群,其形成大致分为3个地质变化塌陷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海拔1140~1150米之间,然后继续塌陷至1100米,即现在旱洞人口的水平高度,那时,旱洞是清江伏流通道;第二阶段,由于妖雾山的大型岩崩致使清江伏流廊道朝北改向,清江河道由1100米下降至1060米,即今天清江河床的高度。
现腾龙洞内白玉石林的塌落石乳年龄,经磁辐射测定表明,第一次大型岩崩发生在22.9万年前,第二次大型岩崩发生在15.6万年前;第三阶段塌陷发生在今伏流所处水面,河道标高140米。伏流周围严重的溶蚀现象表明,伏流河道的变更至今尚未停止。当然,清江固然堪称能工巧匠,但还得有上好的石料以供雕刻,腾龙洞恰恰具各这样的条件。清江所穿越的石灰岩层,其质地纯、厚度大,盐酸钙含量大于98%,不溶解的物质少于1%,对穿越巨大洞穴系统极为有利。
加上地壳剧烈运动,加速了洞穴的形成。如今,腾龙洞以其特有的巨大洞穴系统、巍峨的峰丛群山、险峻深邃的峡谷、奔腾不息的清江等自然景观,系统完美的地质遗迹、厚重独特的人文历史、浓郁的土家风情和丰富的山野特产,成为鄂西南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有关恩施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范本二
尊敬的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神奇美丽的恩施大峡谷,很高兴能作为大家本次行程的景点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希望在我的带领下能给大家留个美好的回忆,并祝大家游得开心,玩得愉快!
大峡谷位于恩施市的沐抚办事处境内,总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峡谷全长108公里。景区概括为一个峡谷、两条河流、三大板块、四大神奇、五大特色!而我们今天游览的景区为三大板块之一的七星寨景区。
现在请大家往我右手方向看去,正好能看到两条河流汇聚的一个地方,当地的居民称它为两河口,那就是我所说的大峡谷的两条河流,一条是从利川而来的雪照河,另一条是从奉节而来的云龙河。云龙河的水量大,雪照河的河道长,根据“唯远为源”的原则,将雪照河上游都亭山作为清江的正源,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位于清江的上游了。而新近探察出云龙河上游的长度可能超过雪照河上游的长度,对清江的源头又有新论。两条河流给大家带来的礼物都不同凡响,雪照河带来了世界第一杉、亚洲第一洞,云龙河带来了世界罕见的天坑、地缝和暗河。
在我的左边就是恩施大峡谷的新农村,大家看到的这一排排的民居建筑是请清华大学的建筑师专门设计的,这些建筑看着别具一格,它不仅保留了以往土家建筑特色,而且也不缺少现代建筑风格,这些建筑都是就地取材,既节约了成本又显得很美观。都称得上是当代土家的小别墅了。
说到这个,我不得不给大家提一提我们土家的标志性建筑--吊脚楼了,生活在风景优美的武陵山区,境内沟壑纵横,溪水如流,山多地少,属热带亚山区气候,常年雾气缭绕、湿度大。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土家人结合地理条件,顺应自然,在建筑上“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依山就势,在起伏的地形上建造接触地面少的房子,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因此都是依山傍水而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同时,力求上部空间发展,在房屋底面随倾斜地形变化,从而形成错层、掉层、附崖等建筑形式。这也确证了“巢居”是南方史前建筑的基本形态。
其房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为半杆栏式建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或者是关养牲畜。其中正屋我们称为堂屋,正中间供有家神和祖宗灵位,是土家人祭祀活动的神圣之地,也是举办婚丧嫁娶仪式的重要场所;堂屋旁边的火堂就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厨房和会客厅,火堂中有一火炕,内架三脚架,作煮饭、炒菜、热水之用,是一家吃饭、取暖、休息之所,客人来了也坐在火炕边。火炕上吊一个木架,供炕腊肉或烘烤实物之用;最后要说的就是吊脚楼里面的厢房了,厢房就是土家人的卧室了,很多土家的特色,如刺绣、鞋垫、西兰卡普等都出自这厢房里土家姑娘之手。著名土家族诗人汪承栋写道:奇山秀水妙寰球,酒寨歌乡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现在我们经过的这了就是大峡谷的地缝了,“地缝”现在已经是地学界接受的一个“喀斯特地貌”术语,它是指非常狭窄且有相当深度与长度的流水沟谷,形态上表现为地壳表面的一条深切“天然岩缝”。由于其形成、保存十分困难,“地缝”也就成了旅游的热门景点。一般的地缝是下面窄,上面宽,有的是上面窄,下面宽,而像云龙河地缝上下垂直基本一致断面呈“u”字形的地缝极为罕见,目前世界上只发现罗马尼亚有类似的地缝,所以它的稀缺性、独特性可见一斑。 云龙河地缝至少形成于5千万年前,从地缝顶部到地缝底部的地层主要为形成于2.1-2.9亿年间、跨二叠与三叠纪的石灰岩;全长3.6千米、平均深75米,平均宽15米,两岸陡峭,飞瀑狂泻、缝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下联莽莽清江。地缝上共有7条半瀑布(有一条瀑布叫“半流瀑”,丰水期有,枯水期无,故称半条瀑布)。大家看到的云龙桥上游那条瀑布,该瀑布水质清澈且在太阳下出现彩虹,游客如果有幸见到这道彩虹,必然显贵发达。云龙桥下游的那条瀑布,名为开阳瀑布,瀑布中含有黄铁矿,天长日久冲刷卵石,石头就变成了五彩颜色,又叫五彩黄龙瀑布,下方即是五彩河。神话中女娲补天所用的五彩石,正是这种石头。
云龙河地缝曾是云龙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万年,后因水流在地下强烈掏蚀,在地表不断剥蚀、致使暗河顶部坍塌,地缝才得于面世,成为恩施大峡谷一大奇观。
中国地质大学实地考证,这是世界上唯一两岸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缝。右岸为1.8-2.3亿年前形成的三迭纪地层,左岸是2.5-2.8亿年前形成的二迭纪地层。原因是:在早期地壳变动中由于断裂作用,使三迭纪地层与二迭纪地层呈断层接触,后经过山地抬升和水流沿断裂薄弱带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现在的深谷地缝。
大峡谷主要景区集中在前山和后山。前山是2.1-2.5亿年前形成的三迭纪地层,所以气势恢弘、棱角分明;后山是2.5-2.9亿年前形成的二迭纪地层,景观秀丽,形态圆润。前山和后山景观风格各有所长。再回头看看大峡谷的后山,后山就是大峡谷三大板块之一的大山顶板块,以后将以休闲度假为主对外开放。大山顶也是女儿会的发源地之一,“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场所,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或土家情人节。参加女儿会时,青年女子身着节日盛装,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习惯把长的穿在里面,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层层都能被人看见,谓之“亮折子”或俗称“三滴水”,并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银首饰。每年农历7月12女儿会这天,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在姑娘面前搭讪,双方话语融洽,机缘相投时,就到街外的丛林中去赶“女儿会”,通过女问男答的对歌形式,互通心曲,以定终身。相传,土家“女儿会”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雍正20xx年(1735年),实行“改土归流”,“女儿会”被禁止。辛亥革命后,“女儿会”又盛行起来。20世纪80年代后,恩施州年年都要举办展示民族风情的盛大女儿会,使其成为了恩施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令山外人心动目眩的艺术奇葩。通过喜庆繁华而又朴素典雅的“女儿会”,能让人感受远古巴人真、
2023年法学生实训报告总结 法学生实习报告(精选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