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范本 司马光教学详案(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司马光教学设计范本一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考虑城乡结合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2、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
3、理解课文。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我先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突出了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自读、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并在课堂中渗透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如:同桌相互抽卡片认读,相互纠错等。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互相抽读生字。
2、说一说同桌读得怎样,并帮他纠正读错的字。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故事的情节。
(二)、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提问:
1、从图上你看出了什么?水缸在哪儿?缸里有多少水?当时情况怎样呢?哪个孩子是司马光?他是用什么办法救落水的小孩子的?……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的放矢。)
(三)、朗读、品味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划出关键性的词句。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学生从“缸里装满了水”,知道了当时情况很危急。
(2)从“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一片慌乱的情景,知道当时其它小孩的束手无策。“司马光没有慌……”、“搬起大石头”、“使劲砸”是司马光救小孩的过程,说明了司马光是一个勇敢、机智、遇事沉着的孩子。
(3)引导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用石头砸缸?他当时会是怎样想的?
3、品读课文,感悟内容
(1)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能夸夸他吗?引导学生用以下句式夸夸司马光。
司马光,你真是一个的孩子!
(2)你能把其它小朋友慌乱、司马光机智的表现读出来吗?你能说说读后的感受吗?
(3)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而初步体会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设计范本 司马光教学详案(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