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长写作心得体会和方法写一篇学语文的心得(四篇)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语文生长写作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1“”、会认 屠、苏 等 2 个“”字,会写 旧符 等 2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 屠苏曈曈日 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 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 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 元日 (板书:元日)“”“”元 是开始的意思, 元日 就是一年的第一天。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 元日 ,请大家一起来读题。4、作者简介。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 1021 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 1086 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 学杜得其瘦硬 ,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 文 。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 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2 、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 、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 (1)指名 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 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 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 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 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旧符。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符。 日+丨=”旧 。2 “”、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旧 左窄右“” 宽, 符 上窄下宽。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三) 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 回忆生活,说说 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 12 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 纳出这几点: 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二)理解古诗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 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 我读懂了哪句诗。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4 、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 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