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心得体会过程范文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3000字大学生免费(六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劳动教育心得体会过程范文一
班会目的: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育学生体味父母的艰辛,懂得孝敬父母。
班会过程:
同学们,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多么有意义呀!三月份,我们一起去种树,感受大自然的美!四月份,我们一起去踏青,享受清新的空气!五月份,我们纷纷当家长,体验劳动的滋味!同学们的热情深深感动了我。现在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同学们在劳动中的真实感受!
主持人甲:同学们,每当我们背着书包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时,每当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时。你是否想到那些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者?你是否能够体会到劳动者所付出的艰辛?
主持人乙:下面请大家观看小品《不吃面条》
主持人甲:看完小品,同学们想说点什么?
主持人乙: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这种不珍惜父母劳动成果,不体谅父母辛勤劳动的行为?
主持人甲:我们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出示课件)大家看,这是我们班一个同学的父亲“每天的工作时间表”:
早上5:00起床。5:30进教室看学生上自习。
5:50带学生上早操。6:10下操把学生带回教室。
6:30回家吃饭。7:20到学校落实室内外卫生。
8:00—12:00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检查学生内务,解决学生中出现的违纪事件,配合领导安排的紧急任务。
12:00—12:30中午吃饭(用很短的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
上午12:30—下午2:20检查看管学生午休。
下午2:20—5:15下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检查学生内务,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配合领导安排的紧急任务。
5:15—6:00吃晚饭。6:00—6:50辅导学生自习。
7:00—9:50上晚自习。(没有自习时,在家辅导孩子学习或做点家务)
晚上10:00—10:30甚至到11:00检查学生晚上就寝情况。
11:30上床睡觉。周末回老家锄草,打药,干农活。
主持人乙:(出示课件)这是我班70多名学生的父母平均每月的“收入消费调查表”:
父亲月工资1600元,母亲月工资1300元(共2900元)
每月付房款900元,医药费60元,生活费(一家人的吃饭、穿衣)900元
两个孩子的学费、学习用品、零花钱150元,电费,水费,电话费200元
交通费50元,赡养老人费100元,礼尚往来费100元
(共计2460元)
主持人甲:看完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主持人乙总结:没有父母的辛勤劳动,我们就穿不上干净的衣服,吃不上美味的饭菜就没有舒适温暖的家,更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更不会一天天健康地成长!
主持人乙:多么感人的一首诗!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一定要回报!让我们把感恩的心化为孝敬的实际行动吧!讨论:你想怎样孝敬自己的父母?
主持人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一假期同学们的劳动实践活动”。
(配乐,一边出示同学们的各种劳动图片,主持人一边介绍图片内容)
主持人乙:吃着自己做的饭菜,看着自己收拾的干净房间,面对自己汗流浃背拔下来的一对杂草,体会着劳动的滋味,同学们肯定感受颇深!谁来谈谈?
主持人甲:打一次水,拔一次草,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整理一下房间,对我们来说是很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偶尔的一次劳动,却给父母带来了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我们一起来听听父母的心声:(4位家长代表发言)
主持人乙:听了爸爸妈妈的表扬,我们惭愧至极,我们的一次劳动远远不能和爸爸妈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相比!他们的脸黑了,皱纹多了,手粗糙了,要累弯了……但是为了儿女,他们无怨无悔。同学们,请夸夸我们的爸爸妈妈吧!!(学生纷纷发言)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发言,我真的很感动。父母恩情重如山,人生莫忘父母恩!在班会课即将结束的时,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配乐,老师声情并茂讲述陈毅孝敬父母的故事)
结束语:同学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几多劳累几多辛酸?让我们再帮爸爸妈妈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刷一次碗,拖一次地,整理一次房间吧……再给爸爸妈妈捶捶背,揉揉肩,端杯茶吧!
推荐劳动教育心得体会过程范文二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明确将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生活便利度的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反而不受重视,普遍存在中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动手能力较差的现象。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在研究中被虚化。该现象背后的真正隐忧在于,根据达尔文“生长相关律”和“环境适应论”,中小学生如果长期缺乏劳动,是否会影响其大脑组织及其他相关器官的退化?长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缺乏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与体验又是否会影响其社会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质言之,如何厘清和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何谓、何为和何来”是劳动教育重建的前提性问题。
1949年以来,我国的劳动教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的劳动生产教育时期(1949—1965年),主要关注学生的体力劳动教育。针对当时社会各界普遍轻视体力劳动的现状,国家及时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毛泽东在1957年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第二阶段是“文革”期间的“以劳代全”时期(1966—1976),片面强调劳动教育的政治功能,以劳动教育取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三阶段是拨乱反正后的劳动思想教育和劳动技术并重时期(1977—1998年),劳动教育分化为劳动思想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两部分,前者与当时的品德教育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后者重在通过开设劳技课,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第四阶段是素质教育时代的社会实践教育时期(1999年以后)。这一时期劳动教育没有独立的劳动课程,主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术素养。很明显,劳动教育的命运起起伏伏,虽然在某一时段也曾被以“课程”的形式出现,但真正的实践落实并不到位,更未能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
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社会逐渐步入经济增长迅猛期,加之西方市场经济文化思潮的涌入,传统的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者勤俭节约的劳动价值伦理被日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资本创造价值和消费娱乐至上的文化大潮。劳动越来越服从于资本工具和商品价值需要,服从于商品交换和消费的游戏规则。劳动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劳动者的尊严和独立人格被机器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和绩效分配关系所扭曲。工业革命之父亚当·斯密认为,人类的本性是懒惰的,除非你让它有价值,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报酬。当所有人相信这一点,并认为劳动只是为了赚钱,那么劳动的意义就变成了单一性的异化了的事物。在人们接触它的时候,自然就会感到厌烦。但是,亚当·斯密没有看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努力劳动并非仅仅为了财富自由,而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劳动教育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存在的关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物质劳动与非物质劳动”的二元化区分,这种划分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把握数字时代劳动的新特点。生产劳动仅仅是劳动的一部分,还应包括服务劳动、精神劳动、公益性劳动、艺术性劳动和走在创新前沿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过程范文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3000字大学生免费(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