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高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1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职生具有很强可塑性,对他们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文章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就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职生 行为习惯 培养
  [作者简介]林冬妹(1964- ),女,广东信宜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635)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1-0188-02
  
  行为习惯起源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涵了足以改变人生命运的巨大能量。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如习惯、信心、意志等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高职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建设力量,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高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相关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把高职生培养成“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
  一、行为习惯的内涵
  行为习惯(以下简称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习惯是个人和社会群体中常见的活动模式,它包括自然的反应倾向、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
  习惯包含个人和社会群体两个层面:从个体这一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这一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简单地说,习惯就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行为习惯分成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的习惯体现了习惯的不同特点和内容。
  依据习惯对于人的价值和作用,习惯可分为良好的习惯(积极的习惯)和不良的习惯(消极的习惯)。凡是对人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等起积极作用的,对人具有正向价值的习惯就是良好的习惯(积极的习惯);反之则是不良的习惯(消极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于人的身体健康有益,如坚持运动,讲究卫生等;不良的习惯,如网瘾、酗酒、吸烟等习惯,非但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无益,还会影响他人。
  依据习惯存在个体和社会群体两个层面,习惯可分为社会性习惯和个体性习惯。社会性习惯强调那些与他人发生联系、通常体现为适应公共生活领域的习惯,是社会成员大都需要具有的,如遵章守纪、爱护环境等。个性习惯是个体所独有的习惯,如个人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等。这些习惯因个人具体情况而定,具有很大差异性。
  依据习惯的不同层次水平,习惯可分为技能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技能性习惯主要是制动作性习惯,是一些自动化了的身体反应和动作技能,如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洗脸等,比较简单,形成的时间较短,容易训练。智慧性习惯则需要较长时期的训练才能形成,比较复杂,层次更高。这类习惯主要涉及的是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心理反应倾向等方面的内容。如按计划做事的习惯、三思而后行的习惯、实事求是的习惯等。
  依据社会性习惯产生的时间,习惯还可以分为传统性习惯与时代性习惯。那些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习惯,可以看成是传统性习惯。如我国具有的尊老爱幼的习惯,春节、中秋等节日回家团圆的习惯等,都是传统性习惯。而那些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于以往的习惯就是时代性习惯。如文明上网、礼貌观赛、垃圾分类、终身学习等,都可以看成是时代性习惯。
  二、高职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和内容
  结合本校的实际,在培养高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中,高职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好不同类型习惯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有所侧重,以培养积极的习惯为主,把重点放在智慧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三大类习惯的培养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资料显示,除了“做事”的能力,用人单位最看重人才“做人”方面的综合素质,如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责任心、对企业忠诚、沟通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及学习能力等。根据这一要求,高职院校应该把行为习惯培养的重点放在高职生做人、做事和学习三方面,重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强不息;与人为善,团结协作;遵章守纪,讲究效率;积极进取,认真负责;主动学习,学以致用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高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和目标上,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在强调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在注重个体性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充分突出社会性的习惯的培养;既重视基本技能型习惯的培养,又突出智慧性习惯的培养,重视智慧性习惯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培育。
  三、培养高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
  1.认识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提出目标。如认识品学兼优习惯的重要性,给学生提出目标:“勤奋学习,常怀感恩心,常为感恩行。”学做人,先学会感恩。高职院校可以秉承自己的校训,如“修德、博学、求实、创新”“厚德、笃学、慎思、泓技”“团结、勤奋、求实”等,每年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培养高职生的良好习惯。如开展“红色五月”“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等主题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敬爱长辈、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华儿女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赞美之情,之所以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繁衍和发展的载体和动力,正因为如此。
  事实证明,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在高职生的成长成才中,进行爱与感恩的养成教育,能很好地将高职生对长辈的感恩之情、敬爱之情,升华至爱国之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感。
  2.确立具体的行为规范,把习惯内容具体化为日常行为。高职院校可以根据 “品学兼优”习惯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并编撰成《学生手册》,从新生一入学就进行“品学兼优”行为习惯教育,把高职生需要形成的习惯内容具体化为日常行为,手册的内容应涵盖学生素质积分、奖学金的发放、学风考核、争先创优评选等方面。
  3.确立榜样,学习榜样行为习惯。各高职院校每年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素质等综合表现,按照 《“三好”学生评选办法》《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办法》《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等确定的标准,评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并授予荣誉称号,为其他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学习的榜样。
  为了让高职生学习榜样人物的行为,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品学兼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力度,如举办一年一度的“五四青年表彰先进大会”,集中表彰一批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各方面表现优秀学生,以便用他们的事迹激励更多的学生养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好习惯。有良好行为习惯的高职生学生,颇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名列全省同类院校的前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4.持之以恒的训练,进行行为习惯的强化。第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现代教育理念,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宣传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为主渠道,建立思政课必修课以及多门配套的选修课为补充的课程体系,建设专门的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分次分批组织高职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实现思政课校内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论高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职生具有很强可塑性,对他们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