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山《前行》心得体会范本 黄山经典感言(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1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黄山《前行》心得体会范本一

我是黄山好客旅行社的导游娄佳瑶,欢迎您们来到黄山旅游,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了,在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区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我们要游览的是黄山风景区是黄山山系的精华部分,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

朋友们,你们不远千里甚至万里来到这里,为的就是亲眼看一看黄山的美,首先美在它的“奇峰”。这里山山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黄山奇峰到底有多少,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数字,历史上先后命名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选《黄山志》。这80多座山峰的高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莲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顶次二(1860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30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的始信峰(1683米)是黄山的代表性景点,来此一游的朋友哪怕是只登上这四奇峰中的一座,也算不虑此行了。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登上第一座山峰,我再把黄山的“四绝”分别作个介绍。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是奇松。它奇在什么地方呢?奇松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一般情况下,凡有土的地方就能长出草木和庄稼,但黄山的松树大都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

怪石,是黄山胜景的第二“绝”。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状的岩石,它们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较高有“飞来石”、“仙人下棋”等等。

我们再来说说云海。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处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

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温泉。我们经常去游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的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有兴趣的朋友不仿去体验一下,温泉的功效美容养生应该人人都知道的。

黄山的确是一个旅游、避暑和赏雪的好去处,这里我也要温馨提醒大家,不要随手乱扔垃圾,不要在岩石上刻字留名,最后祝大家黄山之行愉快。

2022黄山《前行》心得体会范本二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1、创设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们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课伊始,采用电教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缓,身心获得了愉悦,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去仔细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板书题目:奇松)根据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黄山奇在哪儿?)(让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3、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朗读课文(2)简单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4、交流

5、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讨论,全班交流。

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6、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

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2022黄山《前行》心得体会范本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他们的样子。

3、正确认读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课件、彩笔、白纸、钢琴曲。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那里有无数的奇石、怪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课件)先出示黄山全景图,然后分别出示“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教师:这些奇石究竟神奇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走进第4课《黄山奇石》中去领略一番吧!

1、范读课文。(学生在优美的钢琴曲中,聆听老师朗读课文。)

2、分组分段读课文。(五个学习小组每组读一段,最后一段全班一起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请六个学生到前面,每人读一段。)

1、图文对照,在书上画出作者写了哪些奇石,说说分别是哪幅图。(学生在书上画,老师板书。)

2、教师:本课作者抓住这些石头的外形特点,运用准确的词语,把“静”的石头写“活”了。下面就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最后全班交流,老师板书。)

3、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想像,体会这读一读。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奇石,具体说说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配有课件出示)

5、听老师说奇石的特点,猜猜奇石的名字。(配有课件出示)

6、教师:课文还提到了哪些奇石呢?为什么没有象前面那些奇石那样,作详细地描写呢?(教师板书)

7、想一想、试一试。

教师:你能根据“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名字想像出它们的具体样子吗?

8、总结: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不仅能引发我们的联想,而且吸引着我们去游览,去想像,去尝试着起名字。通过对本课地学习,谁能谈一谈黄山风景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黄山的奇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板书:秀丽神奇、奇形怪状)

板书设计:

仙桃石——飞、落

猴子观海——抱、蹲、望

黄山奇石仙人指路——站、伸、指秀丽神奇

金鸡叫天都——变、伸、啼叫奇形怪状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第二课时

一、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分组分段读课文。

二、识字。

1、认读词语。

教师:这篇课文中有不少词语用得可好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最快,读得最准,记得最牢。

(1)出示课件,把学生带入一片花丛中,将十个认读字组成词语藏在每朵花的后面。点击花朵,逐个显示词语,指名让学生读,读对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2)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比赛,比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最后全班齐读。

2、认读生字。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是今天要求认识的生字。(课件出示认读生字)请同学用笔在课文中圈出这些生字,并大声练读。

(2)小组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3)小组开火车比赛,比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4)学生听读音找生字卡片。

(5)小组学习: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小组讨论)

三、写字。

1、指导生字结构、部首、笔顺。

2、区别形近字。

区——巨神——伸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

要求学生描红,把生字写在田字格正中,要写匀称,写好看。

4、组词、造句。

(1)让学生给生字组词,能组多少就组多少。

(2)教师选择词语让学生造句。

四、你说,我也说。

完成课后习题,说一说“你曾经去过哪些地方?给同学介绍一下那里都有什么?”

五、作业:写写我的采蜜集。

2022黄山《前行》心得体会范本四

提起举世闻名的黄山,大家就会想到黄山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但是在这"五绝"中,我还是最喜欢黄山奇松。 黄山松特立独行的千姿百态,与黄山的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们是由黄山地区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所形成的一种变体松树。在上百年前,黄山松的种子被风吹送到山崖岩石的裂缝中,于是它们就地扎根,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虽然黄山上遍布岩石、泥土稀少,但是,那里肉红色的花岗岩中却含有丰富的钾质,夏天山上繁多的雷雨使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渗入岩层和泥土,为松树的根系提供了宝贵的养分;而松树的根系又会不断分泌一种能缓慢溶解岩石的有机酸,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另外,花草和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了能被松根吸收的养分。

千百年来,黄山松就这样在山崖间贫瘠的岩缝中顽强地存活下来,茁壮成长。山地崎岖不平、崖壁纵横阻隔,使黄山松无法正常生长腰身,只能展转发展、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风御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树冠平展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极为坚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崖壁遮光和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能在一边长出树枝寻求阳光。

那么,黄山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它奇妙而天成的生长姿态。

长在峰顶和悬崖峭壁边的黄山松挺拔独立,好象一位位披风戴雨了望远方的哨兵;长在深壑幽谷内的黄山松郁郁葱葱应和风声,好象一群群载歌载舞的人群;而长在山口路边的黄山松,则好象热情好客的憨厚主人,伸展手臂欢迎四方来客。

黄山上的每一棵松树在长相、姿态、韵味上,都各有妙处。于是人们根据它们所处的位置、各自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而又典雅名字,例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等等。

篇三:黄山风景导游词

自古以来,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之说。我早已知道黄山的险、雄、秀、美,盼望着去一睹它的风采。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和家人一起去安徽省黄山市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旅游。

黄山有四绝:奇峰、怪石、云海、温泉。刚进黄山,我就感受到了四绝中奇峰的魅力。山上奇峰汇聚,或者险峻雄拔,或者俊俏秀丽。坐在观光缆车上看,两边都是光秃秃的悬崖峭壁,连一棵树都容不下,跌落处为深谷,隆起处为峭壁,这些悬崖陡直,让人阵阵发虚,真险呀!

下了缆车,就到了玉屏楼景区。在玉屏楼,我们要欣赏黄山的代表作——迎客松。一路上,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我的手紧抓住栏杆,紧张得不得了。不一会儿,就看到了迎客松。它主干笔直,挺拔,抽出的两条枝却是横着长,一长一短,像人的两只手。远看整个迎客松,还真像是个人在做"请"字的手势,欢迎我们到黄山来游玩。

离开了迎客松,我们到玉屏景区的三大主体峰之——莲花峰。莲花峰有1864米高,是整个黄山风景区的最高峰。在下面眺望莲花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一座座峰峦,仿佛是初绽的莲花,故名为莲花峰。在半山腰上,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时,突然,飘来一朵祥云,停在了天部峰的半山腰,若隐若现,好像把天都峰拦腰切了一刀似的。黄山风景作文接着,许多云好像凑热闹似的,蜂拥而至,不一会儿,就把天都峰完全遮住了。一会儿,云朵又好像玩腻了似的,纷纷散开,天都峰又重新出现在缭绕的云雾之间了。啊!这就是云海的怪异景色!真是人间仙境啊!好不容易,终于快到峰顶了。可是台阶越来越陡,每个台阶之间越来越高。我只能一边爬,一边用右手紧紧地抓住铁栏杆,手心冒出了汗。这段路只有一米宽,两边是陡峭的悬崖,使人一阵阵心寒。我不敢回头看,生怕一失足就被摔得粉身碎骨。终于爬完了这段险峻的路程,来到了莲花峰峰顶。往下望去,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云雾在山峦中缭绕。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在这里升华,塑造了黄山非同一般的气概!

在怪石中,就属飞来石最为惊险。这块奇石高12米,宽8米,厚约2米。如此的巨石却竖立在长约12米、宽约8米的平坦岩石上,令人惊叹。而且,飞来石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居然还有裂缝,好像真的是从别处飞来的一样,真可谓天地造化!

接着,我们还赏玩了光明顶、佛掌峰、鳖鱼吃田螺、仙人晒靴等奇峰怪石,十分尽兴。晚上,我们住在黄山上的酒店里。我望着明亮的圆月,觉得在黄山面前,时空变得狭小,它独领了天下奇山的桂冠。这时,我才领会了"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含义。

黄山,它当之无愧地赢得了徐霞客"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赞扬!

2022黄山《前行》心得体会范本五

教学目: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向往旅游。

认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卡片、图片、电脑。

两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知道黄山吗?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去欣赏黄山奇石。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播放黄山的风光片,请学生观看,师: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要告诉我们的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一)教师:为了让同学们游玩的愉快而有意义,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工作,请大家拿好介绍的内容,自己先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如果有不认识的汉字请你画出来。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同学互助,解决认字的问题。如果仍有不认识的生字,就做好记号。

3.师走下去收集学生不认识的汉字,把这些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4、指名让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二)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2、小组汇报学习过程。每组讲一个字,讲的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汇报的形式是:

(1)读字音;

(2)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

(3)扩展词语。

3、理解不懂词语意思:(学生在理解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说。)闻名:尤其:神奇:陡峭:翻滚: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按笔顺描写。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试着把每个字独立写一个,写后与范字比较,看看哪笔写得不好再进行修改。

3.在书写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字不太好写?

4.教师指导书写。

(1)出示带田格的“滚”字:观察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滚”字:三点水旁的“提”写得不要太平,在横中线上收笔。右半部分的“点横”和“公”字要写在横中线上。下面的笔画是:撇、竖提、撇、捺,最后一笔“捺”要与左面的提同高。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独立书写这个字,每字写一遍。

(4)同桌互查,相互纠正。

(5)展示评议。

三、初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录音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己读课文,提出问题。

3、教师走下去收集问题。

四、复习巩固:看词语,找出生字卡片,补充完整:

一、导入

1、黄山奇石真是千奇百怪,神奇至极啊,让我们打开课本,再到课文中去欣赏。请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再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块奇石?

(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师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3、在这几块奇石中,挑选你喜欢最感兴趣的一块或几块,快速到课文中去找找,仔细读读,研究一下,你为什么喜欢它?然后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大家。

二、分层学习(随机)

1.师:你喜欢哪个?为我们读读——生:我喜欢猴子观海。生朗读(出示图片)

a能说说猴子观海吸引你的理由吗?b谁也喜欢这块,谁也来说说?

c读得真到位,你能为我们表演一下吗?(请学生表演。师随即询问:请问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啊?)

d这只猴子在想些什么?面对这猴子观海,你有什么要说吗?

e请别的同学有也说说f一起把这几句话读读。

2.师:还有别的吗?生(仙人指路),朗读(图片出示)

a谁也喜欢这个,请你读。b讲讲你为什么喜欢这幅?

c请喜欢这幅的同学一起朗读。

3.仙桃石:学生朗读。

a你为什么喜欢这块?

b这样一块神奇的石头,它的来历你想都过吗?

c你能说得那么好,相信你一定能把这奇与美读出来。请你再读一遍。

d谁也来试试。(指名2、3位)

e请女生读

4.金鸡叫天都:生朗读

a为什么喜欢?

b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你对这块石头的喜爱吗?

c谁也喜欢?——理由,朗读

d几块巨石组成的金鸡叫天都太神奇了,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伸长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啼叫。让我也来读读,如果你们愿意也可以和我一起读,好吗?(师范读)

三、整体朗读

师:黄山奇石果然名不虚传,让我们一起再来品味它的神奇美丽。

品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课堂实践

1、同学们对黄山奇石有了这么深的理解,我觉得都能做做小导游了。请你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说说。当一回小导游,介绍给你的同学,介绍给我们老师,好吗?也可以小组成员之间交流。

2、学生做导游,学生评价:(师引导:你觉得这位导游怎么样?)

(师评价:我觉得如果这位导游能够加上自己对这块石头的理解,那么游客就会更加感兴趣了)

3、再请学生表演

五、延伸巩固

1.师:黄山的奇石又何止这四种,有些石头还没有取名字,正等着你去发觉呢!

2.出示图片,请学生取名。再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来形容这幅画。

3.朗读全文:大自然真是神奇,她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好好的把黄山奇石的奇、趣夸一夸,把我们祖国山河的壮丽赞一赞,把整篇课文轻声读一读。

4.黄山真是令人向往。这里有介绍黄山的一段影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六、作业:黄山奇石我们了解了,黄山的另外三绝,希望你有机会去找一些资料,自己再去了解。

2、黄山奇石

奇形怪状有趣极了

仙桃石飞落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抱蹲望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站伸指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伸叫……

2022黄山《前行》心得体会范本六

朋友们,你们好!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南边重镇汤口。在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朋友们,你们不远千,甚至万里到这里,就要亲眼看一看黄山的美吗?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乐吗?是的,黄山是绝美绝美的,可说天第奇山,能够登临它,亲眼看看它,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长地质历史代,大自然的无穷力,塑造了黄山那绝美的风采和种种奇特的景观,令人倾倒,令人心醉。

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黄山奇峰到底有多少,还没有一个确切数字。历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选《黄山志》。这80多座山峰的高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莲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顶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始信峰(1683米),是黄山的朋友,哪怕登上这四座奇峰中的一个,也算不虚此行了。

下面,我再把黄山“四绝”分别作介绍。

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你见了不能不称奇。一般说,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庄稼,而黄松则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从岩石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潇潇洒洒,铁骨铮铮。你能说不奇吗?其次是,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从总体来说,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它们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蓬莱三岛”、“金鸡叫天门”等。这些怪石有的是庞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珑;有的独立成景,有的是几个组合或同奇松巧妙结合成景。还些怪石因为观赏位置和角度变了,模样儿也就有了变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鸡叫天门”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鹊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换景的缘故。也还有些怪厂,在不同条件下看,会产生不能的联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观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再说云海。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这可不是妄称,是有历史为证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学家叫潘之恒,在黄山住了几十年,写了一部60卷的大部头书--黄山山志,书名就叫《黄海》。黄山的一些景区、宾馆和众多景观的命名,都同这个特殊的“海”有关联,有些景观若在云海中观赏,就会显得更加真切,韵味也更足了。这些也都证明,“黄海”这个名字是名副其实的。

最后,介绍一下温泉。我们常讲的和游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区,是进入黄山南大门后最先到达的景区。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饮;过云说它可以饮用,是不科学的。

其实,黄山温泉不止一处。在黄山北坡叠嶂峰下,还有一个温泉,叫松谷庵,古称锡泉。它与山南的宾馆温泉水平距离7.5公里,标高也近,南北对称,遥相呼应。这也够奇的了。不过因为它地处偏僻目前还未开发利用。

除了“四绝”之外,黄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

黄山,山高陂陡,溪流从高山峡谷中奔涌出来,从陡谷悬岩上飞落下来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就是黄山温存的生动写照。黄山瀑布很多,最壮观的有“九龙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黄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

黄山《前行》心得体会范本 黄山经典感言(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