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新农村的心得体会和方法 新农村变化的感想(四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改造新农村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g105国道青山段实施拓宽改造,全长9.6公里,经过我乡四个村。现在工程正在进行中,但后期遗留的问题同时得到相应处理。依据皖政(20xx)67号及相关文件规定,具体测算如下:
1、红桥村安置点扩征:农用地4.2195亩×33350=140720.3元(详见附表);
2、105国道拓宽补征地块一:农用地3.168亩×33350=105652.8元(详见附表);
3、105国道拓宽补征地块二:农用地1.245亩×33350=41520.75元(详见附表);
4、安徽青山园林建筑有限公司观赏树木及附着物补偿399969.55元(详见附件);
5、105国道拓宽改造项目室外附着物增补款107720元(详见附表)。
6、土门店安置点配套项目征地:农用地6.369亩×33350=212406元,建设用地0.1245亩×16675=20xx元。小计:214482元。(详见附表)
7、土门店安置点二期:农用地2.493亩×33350元=83141.5元。(详见附表)
合计人民币壹佰零玖万叁仟贰佰零陆元玖角整(1093206.9元)。
为此,恳请区政府给予尽快拨款。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描写改造新农村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市政府:
现将我处小埠顶村旧村改造项目的申请报告如下:
柏林庄办事处小埠顶村距市中心5公里,位于办事处驻地南500米处,属于城郊村,村庄人口1037人,户数273户。旧村改造住宅小区工程建设项目位于村西,村中心大街南老区。老区现有民房46栋,占地面积40亩,全部为40-50年代所建的泥坯或青砖黑瓦房屋,年久失修,土地利用率低,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绿化等各类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较差。
1、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旧村改造项目总规划用地9900平方米(约合15亩),计划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标准的旧村改造住宅总面积为6480平方米,项目由3栋砖混结构的住宅楼及其他公建设施组成,总层数4层,住宅层数3层,住宅户数72套,规划居住人口288人,住宅楼地上车库(储藏室)72个。绿化率39%,旧村改造住宅小区按照普通民宅设计,交通便利,功能齐全。
2、建成后对社会及村庄影响:(1)节约土地,改造前旧区占地40亩,改造后占地15亩,走土地集约化道路。(2)增加农民收入,节约的25亩土地将用于复垦,建设蔬菜大棚,年可为村民增加收入75余万元。(3)进一步推进旧村改造,一期共能建成128户,将原拆迁的46户安置完毕后,剩余的房屋将用于二期的拆迁安置,将村北片区的房屋进行改造,实行先安置后拆迁的方式进行。
3、投资成本及成本估算:(1)该村属于部分拆迁,计划拆迁40亩,可复垦成耕地25亩。收益25亩×10万元∕亩=250万亩。复垦土地用于建设蔬菜大棚每年收益25亩×3万元∕亩∕年=75万∕年。
(2)安置成本估算:房屋建筑成本6480平方米×0.1万元∕平方米=648万元
(3)配套设施成本估算:电力设施2万元,供水设施1万元,排水设施
改造新农村的心得体会和方法 新农村变化的感想(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