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分的考研心得体会实用 考研分享心得体会(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分的考研心得体会实用一

(1)按年份划分

按照年份来划分真题,可以分为1987—2002年真题以及2002—2019年真题。其中1987—2002年的真题满分为100分,题型也和现在考察题型有所区别。2002—2019年的真题满分为150分,考察题型和知识范围和大家复习内容完全吻合。根据两类真题的特点,建议大家先做2002年之后的真题,再做2002年之前的真题。

一方面2002年之前的真题因为和我们距离时间较远,参考价值并不大;另一方面33年的真题数量较多,如果同学们时间不是很充裕的话还是要抓住重点进行复习。

错误示范:有的同学拿到真题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从最早的年份开始。从九月初开始就开始做真题,一直做到十月份才接触到现行的试题形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效果也差。

(2)按照题型划分

现在市面上的真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题型划分的,比如张宇的真题全解和李永乐的真题解析;另一类则是套卷形式,完全拟真考场。学姐建议这两类真题大家都要进行购买,按照复习进度分别使用。

开始阶段先用套卷进行测试,找到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同时练习做题速度、培养考场习惯。第二轮针对薄弱点和掌握较差的题型进行针对训练(用题型分类的真题)。第三轮,在弥补自己薄弱点后,完全拟真考场要求进行套卷的练习,并严格打分。

错误示范:仅购买了套卷(或者题型分类真题),并且只做一遍就当完成真题演练过程。这样既无法找出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也无法培养答题习惯从而在考场上占据优势,可以说是两头空。

二、真题做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

拟真做法和详解做法。

所谓“拟真做法”是完全按照考场的要求在3小时内进行答题,同时在做完之后按照考场要求进行自我评分的做法。一般而言这种做法适用于想要培养考场习惯的同学以及在考试之前进行自我评测的阶段。

而“详解做法”则是和大家在强化阶段的做题方法一样,以理解和搞懂为主,目的是在下一次遇见类似的题型时能够迅速反应出来并做对做准。在遇到不会的题目时,不计时间不计成本也要弄清出题思路的解题技巧。

建议这两种做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对于套卷形式的真题,先采用拟真做法,在回顾的时候再配合题型分类真题进行详解做法。这样对于真题的理解和习惯的培养能够兼顾。

三、建议

把真题阶段细分成了三个小阶段,并在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真题做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阶段:刚开始接触真题。这一阶段学姐建议大家先用2002年之后的真题套卷进行初步测试,做法可以按照拟真做法进行。

大家要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不需要强求分数和标准做题模式,我们的目的以熟悉考场题型和暴露薄弱点为主。同时在每一套真题做完后,要按照详解做法再次回顾卷面,查缺补漏。

第二阶段:针对性训练。在经历第一阶段的熟悉后,大家需要拿起题型分类的真题全解了。把第一阶段做过的题目重新做一遍,采取详解做法。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真题的练习积累解题技巧,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解题套路。如果你的时间较少可以只做2002—2019年份的真题,复习进度较快的同学可以尝试1987—2002年份的真题。

第三阶段:考场训练。这一阶段,大家要完全按照考场要求进行测试和打分。建议在每天上午的八点半开始,三小时内完成试卷。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自己找一下答题纸,完全模拟考场。

关于分的考研心得体会实用二

"结果出来已经有几天了,这两天一直瞎折腾,考研之初看见网上前辈们的各种经验,就想着自己如果能考上的话,就一定要写一篇感想来给学弟学妹们借鉴,现在总算能静下来好好写点东西啦。

一、英语

同济的英语线一向很高,这是个必须要攻破的壁垒,很多同学都望英语而生畏,特别是那些英语一直都不太好的同学。但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以前英语好的,考研英语不一定能考好,六级一直考不过的,英语也许能够考到70 ,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好惭愧的说一句,我六级考了四次才过,还就是去年12月在我背完考研单词之后才考过的,最后英语一考了73,考研英语有它独特的解题方式,需要好好琢磨。

单词。一切的前提是你有充足的词汇量,以前学姐就跟我说过,真题里绝对不能有你不认得的单词,也有人说要把真题阅读背下来,我个人觉得不用刻意,在你把真题做了五六遍的时候,看到第一句你就已经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了。背单词的方法因人而异,有些人喜欢靠阅读背单词,也有些人喜欢啃单词书,我是后者。这里我只介绍我背单词的方法。首先是一本《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乱序版》,就是绿色壳子那个,用的是艾宾浩斯记忆法,重复的背,还要准备几本笔记本草稿纸,在你背单词的时候不能光脑子背,要动手写,边背边写会让你加强记忆巩固,而且不止要写单词,碰见好的句子一样要写,这样单词就不仅仅是个枯燥的单词,而是被赋予进一个语境里,方便记忆,这或许和在阅读里背单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真题。真题是最重要的,没有东西能取代。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2002年之后的真题价值比较大,2005年之后才有新题型,个人不建议真题太早做,你词汇量不够,拼命做真题那是在浪费,以后等你能力提高了却没有真题可以自测了不是很可惜么?我是暑假之后才开始做真题的,之前一直在背单词,当我觉得词汇量已经差不多了,才开始做,真题要慢慢咀嚼,英语阅读是大头,而考研英语里阅读理解远不像六级的那么直白,它的规律你要掌握,这里推荐一个视频,范猛的阅读讲解,不用花钱,网上有免费的。

作文。买了一本星火的《作文万能组合》,作文其实都差不多,模板别人整理的再好也要自己重造,整几个自己熟悉的句子,编自己的万能模板套用才是最有效的。

也有同学问要不要做什么150篇之类的,个人觉得意义不太大,文章都还不错,题目和真题相差甚远,太过针究可能反而会对你造成误导,练练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增加点感觉还不错。新题型我用的是新东方那本,总觉得新题型没太大规律,凭感觉的成分重一点。总之,英语学习就是一步步来,投机取巧是不行的。真题一定要多做,单词永远不能停,还有就是最后半个月几乎是没有时间给英语了,可适当留一套真题自测,不宜过多。

二、数学

数学其实是我一直最有信心的,没想到最后却考的最差,所谓世事难料啊……虽然考得不好,但是有些经验和教训还是能够说一说的哈。

首先在暑假之前我把四本书看完了,把主要知识点做了笔记,后来发现好像没太大用。暑假开始做数学全书,好打击的说……很多都不会,数学一的题目格外的多格外的难,一下午只能看几页纸,题目不懂的各种标记,好在我对数学的感觉比较好,不懂的自己慢慢琢磨都能弄明白,这样差不多一个暑假把全书给做完了,进度不够快,因为在8月初我就回家了,月末才回来,在家那半个多月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到最后超级后悔为什么浪费了这半个月,但实际上后来想想,8月份的半个月和12月份的半个月虽然时间上一样,但意义和心态差的何其多呢?

全书做一遍是肯定不够的,暑假来了以后我开始第二遍,这一遍会顺很多,但是很多知识点会遗忘,大一学的本来就不好,而且本科的高数考试和数一的难度差太多了,学习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第二遍全书也花了差不多一个月吧,这个时候已经9月末了,政治大纲也出来了,开始有点着急,实际上我的进度真的不够快……两遍全书之后我开始做660题,名字叫660题,实际上有800道,都是选择填空,做完你会发现有些是和全书有联系的,也有一些是你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题型,这个时候你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适当标记,最好准备一本笔记本,把一些经典的,有套路的,易错的题目记录下来,记住不能过多,宁精勿滥,这样才有典型的效果。

在做660的过程中我也有不定时的去翻阅数学全书,算下来全书也看了三遍左右吧,660题第一遍做完后,我再把其中标记过的题目又做了一遍温习,明显会的题目不做,然后开始做真题了,隔一天一套,弄张纸按时间自测,第一天做第二天分析整理,做到2013年也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是我的时间安排,各位按照自己的习惯自行定。真题做了的差不多了我开始做440题,这套题的难度明显高于真题,不求高分者可以放弃,不会影响你计划之内的分数。

总结一下,最后我是复习全书做了三遍,660题两三遍,真题两遍,440题做了部分,题目做的不算多,时间上的限制也有原因,看到有人发帖说做了好多好多,不可否认如果你有时间做多巩固自然更好,我希望同学们在我这的基础上能够加深,最好是只多不少,比我这做的还少的话想考高分的确有压力呀。

三、政治

这门课出乎意料,竟然考了77。

有人说7月份就要开始看大纲了,也有人说10月份也是来得及的,我相信了后者。最后七拖八拖的我就到10月份的下半个月才开始看政治……时间超紧有没有,当时我还在网上查到什么80天攻克政治之类的,真不知道当时怎么就拖到这么晚了,一天天时间过得太快,多看点数学背点英语时间就过去了,不建议大家这样,风险很大,9月份大纲出来最好就要看了。

时间虽然很紧,但是该有的步骤必须要有,我由于开始的晚,所以后面其实花了蛮多的精力去琢磨。首先是大纲,这本我认为是必须的,当当上买的正版很贵,也有买高仿的比较便宜,由于政治字数多字体小,正版虽然贵但是还算物有所值吧。大纲的东西很多,看的也会枯燥,但是个人觉得还是必须要看,还要仔仔细细的看,有时候考研考得很细,比如有一年还考了和美法两国签订了什么合约,很多考生都一眼带过了,一个多选题2分丢了很可惜。

看大纲很耗时间,我建议最好先看完一节大纲,再掠过一遍,然后再做那一节的题,我用的是《1000题》,也有很多人用风中劲草,看个人喜好吧。这一阶段完成后,大纲基本上看了两遍,题目也做了一遍,这个时候我的时间也剩下不多了,你对政治讲了什么也会有印象了,第二遍1000题也开始了,大纲继续带着看。都说真题的价值不大,的确作为选择题来说,近三年考题不会再考,但是作为自测还是很有用的。

我觉得吧,做完两遍及以上1000题之类的资料,看完两三遍大纲,选择就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另外我还有本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说实话看的不多,大纲和题目是关键。等到11月12月份就有时政出来,不多,只考选择题基本你看过了记住了也就差不多了,到了12月份下旬就会有任汝芬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大题基本就背这个,不信不行啊猜的真是准,14年的卷子只有最后一道全球化没猜对,佩服之至。

四、专业课

专业课不能放松警惕,同济一向对专业课比较压分,14年比较特殊吧,818管理学考了40道单选,分数好像也都比较高,另外817今年也都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也有同学考的不理想,况且就以往的情况而言,过线的人也有很多徘徊在九十多到一百分之间,考到110多就已经很高,120分极少。

这次具体的情况我不太清楚,自己考了119,相信应该不算低了,这里讲一下我的方法吧。

暑假的时候把两本书都看完了,我喜欢边看边列提纲,就是那种一节一个大括号下面的分支,这样能对课本有全面的掌握,帮助人理清思绪。资料的话我买了一本周三多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里面还有各个学校的真题和解答,不过同济的基本没有,工作做得好也从来不公布答案,淘宝上买到的真题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有参考答案的,和政治一样,看多了背多了也大概就知道会考什么怎么回答,还有一点就是字要写好,排版要好,也会给老师加印象分,每题下意识多放个一两分积累下来是很可观的。

网上有各种资料,买哪种或者买不买全凭个人意愿,不买的话论坛里有各种大神总结的资料下载,像是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之类的,自己打印出来也是一样的。但是无论你有多少资料,记得一定要以课本为主,理清脉络,我背诵的时候主要是根据课本结合资料来的,不要相信别的窍门,管理学算是文科的东西吧,你背了自然有收获。

暂时就这么多吧。下面附一份这次818管理学真题记忆版,有问题在下面发帖,我有时间会来解答各位的疑问的。

一、选择题,40个每个1分

二、简答题,6个每个8分

1、罗伯特卡茨的三个管理技能

2、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局限性

3、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

4、先发制人的战略给企业经营的影响

5、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

6、不记得了

三、案例题,30分

海底捞火锅店的经营模式和特点。

1、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火锅业的竞争强度

2、用两种领导理论分析案例中的海底捞的领导模式

3、海底捞持续经营有哪些隐藏的风险及你有什么应对

四、计算题,32分

1、根据最大可能值,优势原则,意愿水准原则,最大最小后悔值原则分别选择方案

2、根据条件画出双代号网络图,找出关键路线,算出最短工期,给出某道工序,算出最早和最晚开始时间

关于分的考研心得体会实用三

在激烈的考研竞争中,想要进入复试很难,要以高分进入复试更难。410分对于许多考研学子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分数,一起来看看是怎样的努力才缔造了这样的高分传奇。

我报考的是湖南大学的金融硕士,总分是410分,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一、心理调整:

主要有三点一是要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二是要有好的学习的氛围,三学习的搭档,第一点是内在的方面,二三点是外在的方面。

关于第一点,我的做法就是,每天晚上从图书馆出来,都对自己大喊一声,我一定能够考得上。不仅要在心里说,更要在嘴巴上面说出来,让你的同学你的便宜都听得见。其实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在别人看来,如果你最终没有考得上最终这段故事也就成为了大家以后的笑柄了,为了不成为笑柄,一定要努力努力考上。

学习氛围,虽然当时一门心思想要考研了,但是我太过丰富的大学生活始终无法使我进入状态。真正进入状态大概是在上了第一次培训课。当时是暑假,天气正热得很,但是当时去上课的人还是很多,一大礼堂全坐满了。当时感触特别深,数学课的是两个小时连着上的,上课感觉很累,每到休息的时候就很不得直接趴床上去,但是我当时看了看我的四周,还有大部分的人他们还埋着头在那里思考,在那里计算。心里油然而生一种你不努力就要落后别人一千丈的感觉。紧张感一下就上来了。再加上考研老师一路对考研的渲染,当时上次课就感觉是参加了一次动员大会似得,精气神全都凝聚了起来,心中全是对考研的豪迈理想。当时我就对我的研友说,你要是没有状态的时候,你就跑去海文上一次课,保证你一回来就立马看得进书。后来我就是一直在图书馆的自习室学习,我的旁边呢全是一群和我一样的考研的人。早上总有人比你来得早,晚上也总有人比你走得晚,心里就想着怎么别人就是比你要努力呢?好吧就算你这两个点比不过人家,至少其他时间不能再少了吧。这样一来,倒也使自己坐得住了。

一个好的学习搭档是最有助于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搭档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微妙,一种是竞争对手,另外一种是男女搭档。哈哈,说到这里很多人要笑,因为这两种关系都是危险关系。但是常言道,最危险的就是最安全的。个中意味我就不多说了。我的学习搭档就是我的竞争对手。

上面我讲的可能心理作用比较好,但是实际操作有些同学也不一定试用,也有一些土办法使你养成习惯。有一个学心理的博士生曾跟我说过,一种习惯的最初养成有一个22次规律,也就是说所有的事情,如果你坚持了22次,它就会成为习惯。当你实在无法进入状态时,可以试一下这个22次,努力跟自己说,再坚持一天,再坚持到一天,只要22天就成为了习惯。当这种22次的方法不能试用你时,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把自己丢在图书馆不要出来。无论如何都不要出来。这也是我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其实。在准备复试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没有读书的状态了。初试一完,第二天我就离开了长沙,然后在云南呆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我算是连考研的一点蛛丝马迹都毁灭得差不多。再加上后来知道自己的初试成绩是410,更是洋洋得意,完全是飘在了云端。后来复试临近,心里急了。我连忙问学长有没有捷径。他冷冷的回了我一句,没有。我当时心一凉,那怎么办。学长回,还能怎么办,只要你每天泡在图书馆里面,我给你打包票你能上。看到学长这么豪迈的一番话,心中也是热血沸腾。有人这么相信你,你还考虑什么。于是最后两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复试的笔试结果出来,86.5.的确还不错。

分的考研心得体会实用 考研分享心得体会(八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0.04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