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产业协同心得体会范本 特色产业心得体会(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产业协同心得体会范本一

>

1.1充足的光热资源为色素辣椒生产创造了条件

伊犁河谷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伊犁河谷西部的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属温带亚干旱气候,年均气温9.1℃,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炎热,降水较少,充足的光热资源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辣椒的生长。近年来,伊犁河谷色素辣椒以果型大、红色素高、色泽鲜亮、成果率高、无公害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2天然色素的需求为色素辣椒市场提供了条件

辣椒红色素是从成熟的红辣椒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红色素,属类胡萝卜素类色素。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天然色素的使用已成为一种趋势,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色素辣椒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3伊犁河谷生产色素辣椒的比较优势

在伊犁河谷引进辣椒红色素生产线,比较优势非常明显。据了解,以新疆制干辣椒为原料生产的辣椒红色素色泽鲜艳,均匀性好,比同等质量下其他地方产品的价格要高。此外新疆兵团和地方政府给予企业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谷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是《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七大工程之一,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已开通的货运列车为辣椒产业的低成本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伊犁河谷作为辣椒新种植区域,病虫害的发生相对较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色素辣椒的种植及采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4设施农业的发展为色素辣椒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伊犁河谷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给辣椒育苗移栽创造了良好的先机。通过温室育苗,有利于规避各种自然灾害,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据了解,一个占地667m2左右的温室大棚仅育苗一项可获效益5000元左右。辣椒育苗一般在2月中旬,5月上旬大田定植,期间4-5月的大风、低温、霜冻等极端恶劣天气都可避过,极大地降低了大田种植户的风险。据南疆近年来的大田大面积育苗移栽生产和六十三团2009年的育苗移栽与直播生产对比,育苗移栽的辣椒较直播辣椒干椒产量可增加100kg/667m2,同时生育期提前10天以上,为色素辣椒的晾晒创造了条件。

>

2.1整合市场预测机制

目前,伊犁河谷辣椒种植较为分散,加之行政地域划分,兵团与地方之间在信息、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未能形成有效合力。建议兵团与地方应建立一个正常交流机制,互通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辣椒市场动态,结合本地区实际,对市场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

2.2软环境建设不可小觑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辣椒生产基地建立起专业的辣椒网站。将本地辣椒产业信息与全国各大农业网站进行超级链接,借以拓展网络宣传渠道,树立良好的辣椒品牌形象。

2.3争创辣椒知名品牌

兵团与地方确定统一的质量标准,从晾晒到销售,把好每个环节,使辣椒的水分、色价等基本指标符合销售要求,同时提供完善的销售服务。本着“留住大客户,发展小客户”的原则,要注意避免双方间的恶性竞争,使辣椒销售上规模、上档次。

充分发挥伊犁河谷独特的生态优势,利用辣椒新产区和优良品质及信守合约的声誉,制定统一的辣椒生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培训,建立健全辣椒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积极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进一步打造提升出一个辣椒产品的知名品牌,推行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品标识和品牌上市制度,增强辣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2.4重视科研推广,提高生产水平

一是加强连作障碍的研究,针对不同的土壤结构,不同的气候条件,对辣椒病菌与土壤结构、土壤通气性、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分泌物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同时推广育苗移栽、深耕土地、轮作倒茬、使用微肥、重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减轻病虫害发生机率;二是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采用建立示范样板,促进增产增收。

2.5适应市场需要,积极发展专用型辣椒生产

当前,河谷生产辣椒处于起始阶段,种植户多不注意用途,种植与加工脱节,专用化和产业化开发程度较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河谷辣椒生产的形势,在作物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专用型辣椒生产。

2.5.1品种专用化

在辣椒的种植上要改变过去不分品种、不讲究用途的做法,立足于专用化生产,不断扩大色素椒、辣素椒和出口型专用品种的面积。

2.5.2种植区域化

辣椒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才能便于集中技术指导与服务,就近收购与加工,适应产业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因此,要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合理规划各种专用辣椒种植区域。

2.5.3技术标准化

辣椒市场对商品椒的外观和内在品质都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在选定品种后应加强栽培技术推广,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提高辣椒的产量、质量和商品率。

对于产业协同心得体会范本二

>

按照有关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根据农业、林业、水务、畜牧以及工商等部门的统计,我县现有家庭农(林)场13941个,其中种植业13922个,种养结合2个,畜牧养殖场16个,水产养殖场1个。全县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71541人,其中家庭成员41970人,常年雇工29571人。加入或领办农民合作组织的有20家,除了个别家庭林场因列入工程造林享受过国家政策补助外,其他均未享受过专项政策扶持补助。

现阶段我县家庭农场呈现以下特点:

1、主要以家庭林场为主。我县林业资源丰富,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家庭林场发展迅速,家庭农场呈现以家庭林场为主的特点,家庭林场比例占到总数98%。

2、发展不规范。根据摸底调查,我县家庭农(林)场数量达13941个,但由于家庭农场属新生事物,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和办法,除了34个家庭林场拟注册,其余所有家庭农场尚无工商注册意识,而且大部分家庭农(林)场账务核算不规范,未进行详细的财务收支记录,只算大帐,不记小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3、家庭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全县家庭农(林)场经营总面积约52万亩,但以小型家庭农(林)场规模为主。其中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下的8773个,占了总数的63%,50—100亩的5042个,100亩—500亩的91个,500-1000亩的19个,1000亩以上的16个,规模化经营趋势不明显。

4、农场用地来源于土地流转。家庭农(林)场的土地来源主要是承包或租赁镇村组集体林地或私人林地以及荒山荒地造林,承包期限为10至50年不等。

5、从业人员具备一定技术经验。农场业主都是村里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个别为村组干部或长期从事木材经营的老板。个别农场业主办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农场主均有一定资金实力,经验丰富,比较熟悉农业政策,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和市场前景。

>

1、产品效益较低。农(林)场总体效益较低,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有13907个,10-50万元的有27个,50万元以上的仅有7个。我县家庭林场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原木、原竹或部分加工半成品,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无特色无品牌,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2、经营管理水平待提高。目前,我县家庭农(林)场主大多是农村的种田能手、村组干部等,他们尽管在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经营管理水平,但就多数家庭农场经营者而言,他们与现代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农场的经营管理大多停留在传统经验阶段,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

3、土地流转难以形成规模。我县属于典型山区县,土地细碎化情况较为严重,加上农民的惜地意识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家庭农场实现规模经营的最大难题是不能流转到大面积连片的耕地,造成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较低,土地生产效率较低。

4、融资难,投入能力不足。家庭农(林)场属于一家一户的小型生产,资金积累少,加之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家庭农场大多缺乏贷款抵押,融资难;现有政策不明确,扶持力度不够,进而制约了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以及集约化水平的提高。

>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明确主体资格,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在尽快明确家庭农(林)场的概念、内涵、注册登记等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逐步把家庭农场扶持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二是各地在制定家庭农(林)场认定标准时,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行业的性质,进行不同标准界定,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三是规范管理。在明确认定、注册制度后,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进行管理,协调相关部门,确定专门机构及专(兼)职人员负责家庭农(林)场的管理工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家庭农(林)场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生事物,也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什么是家庭农场,积极主动发展这一新生事物。

2、推进产权改革,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让农户拥有完全而有保障的土地租赁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求;三是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贷款担保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

3、推进技术普及,提升科技水平。一是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二是加强土地整理力度,打造集中连片耕地,改造中低产田,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规模经营奠定基础。三是研发方便于山地间运输、价格低、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易、便于田间作业等特点的小型或微型农机产品,普及机械化操作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坚持企业引领,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产业协同心得体会范本 特色产业心得体会(四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