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长廊心得体会总结 参观文化长廊有感(六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传统文化长廊心得体会总结一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倡导文明礼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知行统一的原则。坚持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身体力行,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
2.继承创新的原则。既要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探索创新,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
3.协调配合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网络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发挥积极影响,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为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扎实而有效地进行,成立江永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顾 问:杨诚、盘成军
组 长:李世忠
常务副组长:卢志平
副 组 长:刘承高、何有全、杨祥林、江龙、高云国、徐文德、欧阳印权
成 员:张朝杰、周永平、胡焕进、周劲松、胡新旭、何昌成、何建军、何文英、陈湘江、唐建德、李汉章、周甘辉、周清泉、卢永军、周迎福、杨瑞增、李美丽、秦川云、李永波、陈建球、张祖洁、胡洪祥、欧阳凯、陈昕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教育局基教股。
(一)经典诵读进校园
1.参加对象:各小学都参加,中学学校自愿参加。
2.实施办法:以创建大阅读活动优秀学校为载体,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主要以《论语》、《礼记》、《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华经典为诵读内容。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同时,通过“国旗下演讲”、文学社团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反映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古诗文、格言和名篇佳作的诵读活动,举行读书节朗诵比赛,评选诵读优秀学生。
3.责任人:申克宏、何亚明、田如瑞、曹学辉、周启群、彭能仁、各小学校长。
(二)毛笔书法进校园
1.参加对象:小学、初中学校都参加。
2.实施办法: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练习毛笔书法不仅能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审美情趣,而且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让学生在墨香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推动“毛笔书法进校园”活动在我县有序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8年级每周都安排一节毛笔书法课,每天利用其他课余时间练习毛笔书法不低于30分钟。各中小学要充分发挥本校懂毛笔书法、爱好毛笔书法的教师的作用,对于部分缺少毛笔书法师资的学校,通过培训转岗和聘请社会书法专业人士等途径予以有效解决。为营造浓厚的学习书法氛围,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内的教学楼走廊,张贴书法知识展板、名人书法作品展板、师生的毛笔书法作品,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艺术素质。要组织开展毛笔书法现场比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感受毛笔书法的魅力,激发热爱毛笔书法的热情,推动毛笔书法教育的发展。
3.责任人:何共红、赵辉、李晓慧、申克宏、曹学辉、彭能仁、各小学、初中校长。
(三)文明礼仪进校园
1.参加对象:各学校。
2.实施办法:中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各学校要以创建文明校园为载体,通过培养学生知荣辱、守法纪的良好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规范,打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一是在校园内倡导师生讲普通话;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向学生推行普通话;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师生讲普通话的习惯。二是利用班会、升旗仪式等时间讲解文明礼仪知识,适时进行文明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读、讲、赛、评等一系列活动礼仪教育活动。读,即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礼仪常识及古今中外的名人讲文明懂礼貌的故事书;讲,即讲学习文明礼仪后的心得体会;赛,即组织学校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进行长期评比,建立学生个人文明量化评定制度。
3.责任人:陈文财、田如瑞、陈良辉、邓志德、石付贵、各学校校长
(四)江永特色传统文化进校园
1.参加对象:各学校。
2.实施办法:(1)忠孝文化进校园。利用“千年古村”上甘棠村保存的文天祥 “忠、孝、廉、节”碑刻、“祖训十条”、家规碑、 “81个他字歌”慈悲佛母碑等“忠孝文化”古物,举办“忠孝文化”讲座,教化学生修身治学、耕读传家、尊老爱幼。开展“孝老爱亲从我做起”活动,倡议全体师生,以爱心孝老,以真心爱亲。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个电话、一句问候,字字句句显孝心。把珍藏在心中对父母的爱化作一个个具体实在的行动,用孝心换来父母的幸福生活和健康长寿。开展“讲孝心践孝行”板报评比、“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践行“忠孝文化”进校园。利用学校墙壁、宣传栏等场所,建设“忠孝文化”走廊,营造孝亲氛围,感染每一位师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开展 “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等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2)女书文化进校园。开展“女书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女书与女德”讲座,感受女书文化。开展“学女书,写女书”活动,普及女书文化知识,宣传推介世界惟一的女性文字、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这一地域性的地方特色文化,培养一批女书新传人及女书爱好者。学女书、讲女德,颂扬善良、贤惠、坚韧、勤劳、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3)瑶族文化进校园。瑶族文化绚丽多彩,有勤劳善良的民族品质、香醇馥郁的瑶族风情、极具特色的民族才艺、原滋原味的传统歌舞、华丽绚烂的民族服饰等等这些。学校要把这些瑶族特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开创性地进行特色教育。开发瑶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展“瑶族传统民俗体验”、“瑶族传统竞技”活动,举办“瑶族文化汇演”、“瑶族服饰欣赏”等活动。通过开展丰富的瑶族文化活动,推动特色教育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瑶族精神。
3.责任人:陈文财、田如瑞、廖德珠、陈良辉、邓志德、石付
传统文化长廊心得体会总结 参观文化长廊有感(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