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专家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创业的专家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与反思(二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创业的专家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一
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和激励学生拓宽思维、大胆创新,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
xx农业大学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凡xx农业大学在校注册登记的各类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留学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在校学生以团队(学历、年级不限)形式(3—7人),以学院为单位报名参赛。
大赛设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宣传、活动设计和会务等工作;大赛设评审委员会,负责对进入决赛全部作品进行评审,决定入围作品的奖励等级(详见大赛《评审实施细则》);大赛设执委会,负责执行大赛组委会的各项有关大赛的决定。
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部分。
复赛:要求参赛选手在初赛大纲的基础上,结合评审意见,完善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力求简洁,相关数据科学、真实、准确,对于一个非技术背景的人士应清晰易懂。在复赛阶段,由主办方利用网络媒介介绍宣传各团队,扩大大赛的影响力,各团队进行上传资料对团队的创业方案进行宣传、推广,最终由大众进行网络票选,由大赛评委会针对团队的创业计划书进行秘密答辩。结合票选结果(30%)和评委会意见(70%)选取6支队伍进入决赛。
参加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大赛组委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参加复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而又未入围决赛的,由组委会向作者颁发证书。
4月24~4月25日:各参赛团队以院为单位进行报名,报名日期截止于4月25日20:00。
4月28日:进行初赛培训。
5月4~5日:提交创业计划大纲(电子版及a4纸版),截止于5。517:00。
5月6~5月10日:进行大赛的第一环节,由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各参赛队伍提交的创业计划大纲进行评审。
5月13日、14日、15日:核算初赛成绩。
5月16日:公布复赛名单,归还创业计划大纲,由各团队进行修改。
5月20日:进行复赛培训。
6月1日:进行大赛决赛培训。
6月3~7日:进行决赛赛前宣传。
6月8日:进行创业大赛决赛。
6月15日:进行大赛总结、宣传。
推荐创业的专家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二
—研究目的:
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情况,为开展服务大学生创业的各项公益活动奠定基础,促进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信创业、科学创业、成功创业
—研究对象:
在校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
—研究方法:
网络问卷调查
—执行时间:
20xx年1月7日-2月14日
—样本量:
4551个有效样本
主要发现
1.多数受访者(81.5%)对创业“有兴趣”(包括“很有兴趣”和“较有兴趣”),接近半数的受访者(49.1%)打算“自己创业”或“和朋友共同创业”。“家庭”、“朋友”和“传媒”对创业想法的影响相对最大(分别为30.0%,24.2%,21.0%)。
2.在创业之前,多手准备是需要的,“社会历练”、“朋友资源”及“成功者经验”是最被看重的(分别为74.7%,63.6%,45.2%)。
3.谈到具体的创业规划,受访者倾向于“进入启动资金少、风险低”(39.6%)或“自己感兴趣”(37.3%)的领域,更多的计划在“工作1-3年后”(69.7%),在“自己家乡”(46.2%)开始创业,并选择“志同道合者”(55.0%)或“有经验的人”(28.7%)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4.更多的受访者认为通过自主创业能“实现自我价值”(72.1%)、“享受人生自由”(65.8%)和“实现理想”(59.9%)。但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创业行为,存在着矛盾的认识,既认为“是对人生规划的实施”(46.9%),又同时被看作“是就业环境造成的无奈”(37.5%)。
5.“资金”、“人脉关系”、“市场环境”和“社会阅历”,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最主要的客观因素(分别为83.3%,67.4%,47.0%,46.1%),而“市场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感”和“合作意识”,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最主要的主观因素(分别为67.2%,51.0%,47.9%,44.3%)。
6.受访者希望能参加针对性强的创业指导课程学习,他们中仅有少数参加过创业辅导课程或创业大赛(11.1%)。
7.“提供资金、项目双选平台”(58.3%)和“专业培训”(49.7%)是受访者最希望获得的创业服务。
创业想法
接近半数的受访者打算“自己创业”或“和朋友共同创业”;超过三成的受访者打算“自己创业”,明显高于其他选择。
不同群体的选择存在差异,在校大学生更倾向于“到企业、公司就业”和“继续学习深造”;有固定工作的和待业的更倾向于“自己创业”;而对于正在创业的,则对当前的选择很坚定。
八成多的受访者表示对创业“感兴趣” (包括“很有兴趣”和“较有兴趣”) ,“大一”和“毕业后”是产生创业兴趣的高峰期。
分人群看,校园内外的大学生受访者普遍对于创业的兴趣很高。
在校学习的大学生的创业兴趣更多的在“大一”时开始,而有固定工作、正在创业或待业者的创业兴趣则更多的在“毕业后”涌现。
“家庭”、“朋友”和“传媒”对创业想法的影响最大,来自校园的影响最弱。
分人群看, “家庭”、“朋友”和“传媒”对创业想法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正在创业者受到“家庭”的影响更大。
创业计划
在创业之前,多手准备是需要的,“社会历练”、“朋友资源”及“成功者经验”是最被看重的。
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对于“到社会中历练”更为渴望和重视。
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偏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固定工作、正在创业和待业者则更倾向“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
“自己家乡”是各类人群的第一创业地区选择。
“工作1-3年后”开始创业是各类人群的第一选择。
寻找启动资金时,更多的受访者将期待放在“合作伙伴”或“自己”身上,而对于“风险投资”或“向亲友借钱”的方式相对不那么看重。
“寻找有资金的合作伙伴”和“自己积累”被认为是筹集启动资金的最佳方式。
互联网这一特殊的工具,对大学生创业有特别的作用。
“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自由”、“实现理想”是被提及最多的自主创业的好处。
“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自由”、“实现理想”是被不同人群提及最多的自主创业的好处。
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创业行为,存在着矛盾的认识,既认为“是对人生规划的实施”,又同时被看作“是就业环境造成的无奈”。
创业影响因素
“资金”、“人脉关系”、“市场环境”和“社会阅历”,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对于影响创业的客观因素,分人群的差异不大。
“市场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感”和“合作意识”,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最主要的主观因素。
“市场意识”被各人群认为是最影响创业的主观因素,尤其是对于有固定工作的受访者。
谈及决定成败的内在因素时,“执行能力”、“市场调查能力” 、“团队合作” 和“创新能力”,被提及得更多。
“执行能力”、“市场调查能力” 、“团队合作” 和“创新能力”,被各人群提及得更多;相比之下,有固定工作和正在创业者比其他人群更注重“执行能力”,在校生比其他人群更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而有固定工作和待业者则更注重“市场调查能力”。
相关服务与政策
大部分的受访者缺少参加创业辅导或大赛的经历,尤其是对于已经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
受访者希望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课程,主要包括“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等。
各人群都最希望获得“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方面的创业指导课程;相比之下,在校生比其他人群更希望“开展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而正在创业者则更希望偏重于“市场营销”课程”。
“提供资金、项目双选平台”和“专业培训”是受访者最希望得到的创业服务。
“提供资金、项目双选平台”和“专业培训”是各人群的首选。
对于国家相关政策,受访者更多的是期待。
无论校园内外的大学生受访者都对国家创业政策给予了期待,值得注意的是校园外的大学生认为“国家政策很好,但与我关系不大”的比例远高于校园内;而校园内的大学生认为“国家政策很给力,看好大学生创业未来前景”的比例,则显著地高于校园外。
创业的专家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创业的专家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与反思(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