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高一简短 高甲骨文怎么写的(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甲骨文高一简短一
《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一节文化史课, 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的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为以后学习文化史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商朝时期典型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图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工艺水平高超等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知道甲骨文是最早文字,认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以及甲骨文的意义。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铜器、甲骨文
2、难点:青铜器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难以理解青铜器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涵。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六、教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四羊方尊实物仿品
七、教学过程:
展示一组青铜器图片:
1鼎 2簋 3尊 4钺
5编钟 6铲
问题:青铜器主要有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种类。你能分辨出上面青铜器所属的种类吗?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成就一方面是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高超。利用一系列青铜器图片,学生分辨青铜器的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体会商周时期,青铜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一、青铜器(板书)
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材料:读一读:
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
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
问:读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1、后母戊鼎(板书),也叫:司母戊鼎
原料需要1000多公斤,200、300人同时工作(协作能力)
商朝后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耳有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饰,耳内侧还有首尾相接的浮雕鱼纹饰。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此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后母戊鼎内壁刻有“后母戊”三字,推测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设计意图:讲述分析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算一算:
浇铸后母戊鼎需要1000千克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俗称:将军盔)一次熔铜12.5千克,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熔铜?每个坩埚需要3、4个人,要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人同时进行?
设计意图:对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的计算,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感受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协同合作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一个集体需要协作精神。
展示2、四羊方尊(板书)
想一想:四羊方尊为什么能称为商代青铜器的精品?
设计意图:1)从文物实物(仿品)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讲述分析精品青铜器四羊方尊,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展示:毛公鼎
西周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铭文长,造型更加朴实、实用。周晚期的毛公鼎,是中国迄今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器物,共499个字。铭文追述了周朝先王的功绩,劝勉鼎的主人毛公辛劳勤政。
设计意图:从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再到毛公鼎,学生体会不同时期青铜器的不同,但共同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精湛,制作水平高超。
二、甲骨文:(板书)
什么是甲骨文?
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学生看书28页讲述)
设计意图:对于甲骨文的认识,不用太深入,所以从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自读书,分小组交流、讲述。
播放甲骨文占卜视频
问:当时的人们用甲骨文主要记录什么内容呢?
设计意图:学生从视频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感知甲骨文的用途。
(问题)猜一猜:你能猜出它们都是什么字吗?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甲骨文十二生肖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是感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甲骨文的兴趣。
你怎么猜出来的呢?
用甲骨文写自己的属性?
设计意图:体验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试一试:
你能尝试着把“日、月、人” 改写成甲骨文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做中学,在写甲骨文和创造甲骨文时,体会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今天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象形、会意。
小结: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学习的哪些知识,既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又能暴露本课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2023年甲骨文高一简短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
四、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
(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 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 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 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 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 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 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 、 和 。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 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阶级和 阶级的矛盾。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悲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 和 活动。
【合作探究】
1、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
3、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艺精。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没有自由和权利。
生命不如牛与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2023年甲骨文高一简短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
甲骨文高一简短 高甲骨文怎么写的(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