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倒逼加分“瘦身”
2014年起,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面“瘦身”,许多加分项目将不再具有加分资格。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由此获得一些加分的机会;照顾性加分,是指考生的自然属性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如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加分。其中,鼓励性加分腐败现象严重,违规加分的事件时有发生。随着腐败事件的频繁曝光,来自权势家庭的子女获益明显,其公平性也广受质疑,终于加速了这项政策的改革。
“地方政策”中的千差万别
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200种。教育部规定,有关省(区、市)确需增加的政策性照顾项目,须经本省级普通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确定,并报教育部核准备案后方能向社会公布。于是,在教育部的加分项目基础上,一些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又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这些加分项目数量众多、内容复杂。例如在四川,“录取照顾政策”长达2100余字,共16项加分大类。广东省的体育类加分项目尤其繁多,一些项目如轮滑球、花样轮滑、毽球等为许多人并不熟识。
有很多加分项目属于“地方政策”。如河北省规定,“省授予‘教育世家’称号的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的增加20分”。黑龙江省规定,“在我省工作的省级(含)以上优秀专家的子女,在所报省内院校调档线下降低20分投档,由院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甘肃省规定,“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经市(州)党委、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由新闻媒体报道,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者,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重庆市规定,“报考市属院校的农村独生女在各批次控制分数线下5分内视为达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湖北、河北也有类似规定。此外,河北省规定独生子也可以获得高考加分。辽宁省规定,“实行朝鲜语、蒙古语和汉语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学毕业的朝鲜族和蒙古族考生,录取时总分增加10分”。辽宁省仅这一项的加分人数就达5402人。
内蒙古自治区仍有人获得“非典医务人员子女”加分,宁夏回族自治区有一人因获“自治区优秀青年”而加分。从加分项目来看,其名称又千差万别。比如湖南省今年体育类加分名为“体育竞赛优胜者”,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该项目也是此类名字,北京用的是简称“市体优”,但是在广东、重庆等地,体育类获加分的名单上却被称为“体育尖子生”。
各地高考加分分值也千差万别。教育部规定,“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但各省加分分值波动很大。如重庆今年将加分的最高分值调整为10分,而四川规定,指定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含提前批执行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本科院校)加25分,其他院校加50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山区”回族考生享受加分照顾政策的最高分值为30分,其他考生享受照顾政策的最高分值为20分。
在各表彰类项目中,福建、贵州、重庆等地“优秀学生”加分,但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这两项不加分。在北京、上海、四川、河北、宁夏等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同样能获得加分,北京获加分的三好学生有2134人。上海市三好学生加分考生数占总加分人数的60%以上,而安徽等地这三项都没有加分。人们纷纷质疑,“见义勇为加分”制度是否有鼓励未成年孩子见义勇为之嫌,是否有子承父荫之嫌,是否有将见义勇为功利化之嫌,是否有损高考公平之嫌。但大多数省份都有此加分规定。值得注意的是,“见义勇为”一项的加分人数在大多数省份都只有一两人,但在福建有15人,在吉林更有35人之多。
最后的加分“疯狂”
今年是政策过度的最后一年,也就是说,过了今年一些加分项目将不再具备加分资格。为了把握最后的机会,一些家庭和学校也不惜弄虚作假,把握这最后的“疯狂”。
今年高考前,广东中山市突然爆出体育加分资格“作假”。最终,37名考生中,18人因参赛情况不符合体育尖子报考条件的有关要求,被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取消加分资格。广东省2013年普通高考体育尖子初审名单公布后,其中部分通过定向运动获得20分高考加分资格的考生受到了质疑。有网友爆料称,来自中山市第一中学的42名考生中,有37名不具备体育尖子报考资格,对他们的加分自然也是不合理的。
根据广东省高等中专学校招生委员会出台的《关于做好2013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体育尖子工作的通知》,参加省级竞赛并获得前六名者,参加国际体育组织主办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或代表队名义参加的重大国际性体育比赛,或参加纳入国家体育总局竞训司公布的全国体育竞赛计划的全国性体育比赛并获得前六名者,均可享受加20分录取。爆料人“焦点访谈333”通过梳理近3年定向越野全国赛、省赛、市赛的比赛报名表、秩序册、成绩册发现,来自中山一中的这42名同学中,只有5人真正具有资格。“焦点访谈333”说,其他37人参加的比赛要么未得到国家体育主管部门认可,要么是境外的邀请赛,与规定的报考条件不符。他还称,有一些同学甚至连邀请赛都没有去参加,而是由其他人冒名顶替参赛。
面对这样的指责,当事学校中山一中发出声明,罗列了42名学生分别参加了哪些赛事,包括广东省中学生定向锦标赛、重庆世界定向排位赛、全国定向锦标赛暨全国青少年定向锦标赛、第三届全国高校校园定向运动巡回赛(广州站)、世界定向排位赛(香港)。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经过调查发现18名考生参赛情况不符合体育尖子报考条件的有关要求,已被取消加分资格。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介绍,经调查和复审,其中“2012年全国定向锦标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主办,并纳入国家体育总局竞训司公布的全国体育竞赛计划的全国性体育比赛。共有6名考生取得了相应名次,符合体育尖子报考条件有关规定。广东省中学生定向锦标赛也符合省级竞赛的要求。“第三届全国高校校园定向运动巡回赛(广东站)”是由教育部所属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定向运动分会主办的比赛,纳入了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下发的2012年全国学生体育竞赛计划,共有13名考生取得了相应名次,符合体育尖子报考条件有关要求。
腐败倒逼加分“瘦身”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