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实践教学心得体会精选 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数学课实践教学心得体会精选一
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号考生,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他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的教育对象时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了认识,并且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应为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概括抽象能力,并会熟练应用公式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五)说教学难点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让他们应用所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去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炼教学法的理念将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所掌握,因此我先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出问题,即让他们考虑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如何计算的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所以我打算运用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我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汇报的活动,总结推导出计算公式,从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为了实现本机可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上一节的内容学习中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因此我创设“学校有两个花坛,小明想知道这个长方形花坛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谁来帮帮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的用已学知识来思考所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将旧知与新知达到很好的衔接,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学生会想到用绳子去围的方式;会想到用尺子量边长的方式,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既回忆了旧知,有开拓了思维,从而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等环节,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认知,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且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他们的思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会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6+4+6+4﹢=20
(2)6×2﹢4×2=20
(3)(6 4)×2=20
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5 5 5 5=20
(2)5×2 5×2=20
(3)5×4=20
根据学生列出的式子,
数学课实践教学心得体会精选 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