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研究
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文化的基本特质,也具有自身的特点。高校校园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旨在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通过一些积极向上的精神因素,给学生和学校带来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而学生作为教育中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度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是否成功。因此,文章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在建设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性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高校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地研究分析,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意识。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生;主体意识
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拓展环境育人的途径之一,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高校的精神理念、校风校训和校园文明状况,其中蕴含的精神信念、道德风尚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高校精神迷失
高校精神作为其生命力的源泉,是高校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也是高校发展壮大的思想导向。高校精神由獨立、人文、科学、批判、自由和创新等几个相互联系的精神层面组成。纵观现今,这些精神在高校校园中难得一见,似乎在发展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很多高校把资金投入到研制新型技术,为社会创造实用性成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过于功利而忽视人文精神层面。比如说,某高校理工科学生连中国历史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古典诗词。并不是对于理工科学生要求苛刻,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仅仅需要为社会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研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