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历史心得体会和方法 衡水教育参观心得(3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于衡水历史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接下来要游览的是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地处河北省衡水市境内,位于衡水市桃城区西南约10千米处,北倚衡水市区,南靠冀州市区,京开路(106国道)沿衡水湖边穿过。衡水湖,俗称“千顷洼”,又叫“千顷洼水库”。据考证,衡水湖为浅碟形洼淀,由太行山东麓倾斜平原前缘的洼地积水而成,属黑龙港流域冲积平原中冲蚀低地带内的天然湖泊。衡水湖在历史上曾为黄河、漳河、滹沱河故道,水灾频繁。因此,治理开发衡水湖就成了历代州官利民成业的一件大事。隋朝的州官赵烫曾在此处修赵烫渠。唐贞观十一年冀州刺史李兴利用赵烫渠引湖水灌溉农田。清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敏恪曾将衡水湖水“导使人浅,立闸以为闭纵”,“建石闸三孔,宣泄得利”,使这片荒地变成沃田。知州吴汝纶鉴于“嘉庆以后,闸废河淤”,于光绪十年开渠通滏,挖成一条长30千米、宽21米、深3米多的泄水河,“泄积水于滏,变沮洳斥卤之田为膏腴者且十万亩”。人们为了纪念他,称此渠为“吴公渠”。
尽管历代州县曾多次治理衡水湖,以趋利避害,造福民众,但真正科学规划、整体治理衡水湖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8年,冀县对衡水湖重新治理,在洼内筑西围堤,搞东沣蓄水灌溉,但因工程不配套,提水能力差,长期高水位蓄水致使周围土质盐溃化,故于1962年放水还耕。1972年,冀县修建东洼水库。1974年,衡水地区又组织冀县、枣强、武邑、衡水四县重修东洼。1977年扩建西洼,到1978年为止,将衡水湖建成了一个能引、能蓄、能排的成套蓄水工程,习惯上称为“千顷洼水库”。
各位游客朋友,如今的衡水湖已经变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湖面75平方千米,面积与蓄水规模仅次于白洋淀,单体水面积位居华北第一。这是一个由草甸、水域、林地、滩涂等多种生态环境组成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是多种候鸟南北迁徙的路线汇集地,众多珍稀鸟类在华北地区最理想的栖息地,是华北内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湿地环境。20__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__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片波光粼粼,一望无际的湖泊就是衡水湖了,放眼望去,不由得使人想起了王勃著名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现在游船已经驶入了湖中心,大家看,湖中一共有五座小岛,他们分别是梅花岛、元宝岛、太极岛和姊妹东西岛,每个小岛都被绿草红花所环抱着,这些小岛上生长着许多野生和人工种植的花草树木。
我们的游船已进人芦苇区,大家有没有听到水鸟的鸣叫声
衡水历史心得体会和方法 衡水教育参观心得(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