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洛阳牡丹文化心得体会总结 春游洛阳牡丹园感想(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洛阳牡丹文化心得体会总结

青河发源于黄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经龙潭峡谷,在红崖山前与山窝河汇流,注入今天的黄河万山湖(小浪底水库)。青河川曾是古代中原地带通往山西绛州、侯马、太原一线的交通要道。

龙潭峡谷地处豫西中山、低山、丘陵区,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奇特,出露的地层包括中元古界的熊耳群马家河组和汝阳群石英砂岩、下古生界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还有部分上古界、新生界岩层。地球形成已有46亿年,在距今12亿年前后,华北地区还是一片海洋,后经地壳运动,古海底沉积层抬升出露,在新安北部黄河南岸形成820余米厚的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了这一带山的主体。大约从240万年前开始直到现在的地壳新构造运动(也叫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基本奠定了今天地球的地表地貌。在新构造运动背景下,这一带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积层——紫红色石英砂岩,又经过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长期的水冲浪旋、风剥雨蚀,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岩嶂谷群,呈现出高峡长谷、山嶂岩洞的地貌特征。这种地貌特征,既体现了这个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也是研究黄河演化贯通历程的有力佐证。这里显现的沉积构造遗迹种类(如波纹、泥裂、交错层理等)多达数百种,成为反映华北古海洋沉积层特征的天然博物馆。近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完成后,在新安北境的黄河主干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辽阔水面,碧波万顷的万山湖和独具特色的地质公园互为映衬,红石韵,黄河魂,山光水色,两相辉映,构成了万里黄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的璀璨明珠。龙潭峡谷就是这黛眉山峡谷群地质公园中的典型代表。

在我国,由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峡谷多由碳酸盐岩构成,石英砂岩峡谷并不多见。它发育于太行山东西麓的嶂石岩地貌,其特色是单面崖墙,沿横向笔直延伸;惟独新安的石英砂岩峡谷,是双面崖墙,两壁高耸立陡,弯曲延伸很远,构成逶迤壮观的巨大峡谷群,从而丰富了这类地质地貌形态的类型。因此,在全国大峡谷的比较中,新安峡谷群地质遗迹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科学上具备稀有性、典型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和科普价值。

龙潭峡谷处地偏僻,受人类生活干扰较少,生物物种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生态环境优美。植被主要由天然次生林——栎树林、杂木林、侧柏林、刺槐林构成,主要风景树,有青檀、白蜡和三叶槭等。

龙潭峡谷,以它罕见的地质构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清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博物馆。

一、峡前景点

在青河川的前段通往龙潭峡谷的路上,有三处景点,各具特色。它们依次为惠风洞、将军石、千年古檀。

惠风洞:走进青河川,首先见到的是右首崖脚的石洞。它是由白云质灰岩沿裂隙溶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含有泥质白云质灰层。裂隙比较发育,洞体宽窄不同,洞深莫测,洞口有风流动;盛夏森森然冷气爽人,隆冬则暖风融融,似有盎然春意。所以,无论三伏数九,总是清风宜人,招人驻足流连,被人们称为惠风洞。

将军石:惠风洞外左侧,高高的石崖上有尊将军石,形象宛然一位将军披甲戴盔,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龙潭峡谷的路上。将军石旁边有小象鼻造型石,对面山上有巨石像战车等。这些都是由白云质灰层岩沿裂隙溶蚀和崩裂塌陷而残留的地表剩余物。

千年古檀:再往深处,有一棵千年古檀,傍崖而立,高约30米,冠幅约40米,树冠硕大,枝叶茂密,遮天盖地;树干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围6.5米;树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纵横交错,如盘龙卧虬,仅靠吸收白云质灰岩和石英砂岩之间的水份生长。它顽强求生的铮铮铁骨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峡谷奇观

青河川中段突现一座山峰,叫红崖山,山前有红崖寺遗址

红崖山:处在青河川正中,雄伟挺拔,峰峦叠翠,把青河川岔开:右边为山窝河谷,地势较缓,是古道通往黄河渡口的必经之地,并与峪里峡谷风景区连接;左边就是龙潭峡谷,又称“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黄帝密都青要山腹地,与双龙峡谷风景区连接。

红崖寺:山前的红崖寺,始建于唐朝初年,武则天当政时期,曾经名播四方,香火极盛;唐武宗时,大兴灭佛运动,红崖寺一度被毁。宋、元时期,更名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师住持,还是这条古道上名闻遐迩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毁于战火。明正德年间由法师宗玺主持重修,到嘉靖龙飞甲辰岁秋仲月由净恩法师主持续建竣工。后来,随着时势的发展,这条古道逐渐被废弃,寺院也随之萧条。

红崖寺遗址南侧新建一座石牌坊,是龙潭峡谷风景区的入口。牌坊前、后各有坊联。

前联为:八里迷谷,桩桩迷景逗客伫;千尺险峡,步步险象着人惊。

后联为:关峡相望,岚为轻云绕;潭瀑联珠,水呈青龙飞。

两副对联形象地概括了峡谷内天造地设的雄奇景观,这就是我们要游览的地质公园——龙潭峡谷风景区。

龙潭峡谷全长4公里,从平面图上看,它很像一条东西横卧的巨龙,而且峡谷内处处以龙的传说为宗,所以历来人们都叫它龙潭峡谷。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这里又是石英砂岩地质奇观展览馆。龙潭峡谷(包括周围的峡谷群)反映的是距今12亿年前后华北古海洋沉积的特征,属于典型的中元古界紫红色石英砂岩构造。峡谷内悬崖如切,绝壁欲倾,长峡瓮谷,回旋迷离。崖壁上下,由流水长期冲刷旋蚀深切而显现的层理、节理纹路,把崖墙装饰得如帐如幔,幅折弧曲,形成高峡瓮谷,置身于此,大有如梦如幻的感觉。而且,由于地壳抬升和下陷交错形成的落差瀑布和水潭十分发育,每处潭、瀑都与周围地质环境,组合成一组别有韵致的自然景观,亦奇亦幻,原始古朴,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关于五龙的神话传说:传说上古时代,茫茫宇宙本是混沌一团。自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清淡为气者冉冉升腾,慢慢聚成蓝天、白云、日月星辰;浑浊为物者沉沉下落,慢慢凝成大地,丛生万物。时有黑、白、青、黄、赤五龙,在大地形成之初,因布设山河功业卓著,被玉皇大帝封于黄河岸边、荆紫山下一处极其幽静的山间休养。天长日久,它们化作五条山脉,围清潭而卧,于是这里便有了“五龙潭”、“五龙瀑”、“五龙洞”、“五龙庙”和“龙潭峡谷”之说。

进入峡谷之后,首先是地势比较平缓的黄龙峪,这是进入大峡谷的缓冲地段。在宽不足10米的狭谷中溪水淙淙,两侧悬崖上怪石嶙峋。这里水草丰美,主要有鳞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欲滴。

黄龙峪的其它景观尚有:镇山虎、锯齿崖、降龙棒等,都是根据岩石形象命名的象形景观。

幽谷海棠:走进黄龙峪,我们会发现一种草本植物特别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里阳台上、书案上喜欢摆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叶子,有婴儿巴掌大小,叶面嫩绿,叶背泛白,叶边和叶脉淡紫,开着粉红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挂伏的肥嫩紫茎上,婀娜多姿,显得特别精神。尤其在高峡内立陡的石壁上,几乎不见水土,它也能生长得那么旺盛,更显得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且说五龙庙五位龙爷中数白龙最小,大家都叫它小白龙。它生性活泼,喜欢异想天开,弄奇作怪。一日,它在五龙潭戏耍,突发奇想,一跃而跳上悬崖,摇身化作一个英俊少年,自称“龙娃”,连蹦带跳地走进龙潭峡谷里。他左瞅瞅,右看看,突然发现:满沟的海棠花鲜艳夺目,而峡谷两边的石壁上却是光溜溜的,没有一丝绿意。于是他就把地上的海棠轻轻拔下,趁着根上带的那一点点泥土,一棵一棵地沾在峡谷的石壁上。不知是他龙的神力,还是峡谷里石头有灵气,这海棠一沾上石壁就活了,而且活得那么旺盛,那么有精神,原来光溜溜的石峡,一下变成了锦峡绣谷,充满了生气。龙娃一看,心里好不高兴!

他一路走来,一心想为龙潭峡谷锦上添花,在后面还有不少神来之笔,随着游程再给大家一一介绍。

主题洛阳牡丹文化心得体会总结

中国洛阳关林北依随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依伊水清流,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

关林因厚葬关羽首极而名闻天下。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成占地180余亩,四进院落、150余间殿宇庙会,千余株翠柏的关庙。兀立于广场上的“千秋鉴”为旧时“灯影钟鼓话兴亡”之所在;分立于大门两侧的明代石狮、赳赳而踞,具有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极富封建意味的大门镶嵌着81颗金色门钉,体现了关林的崇高地位和关羽的身后荣耀;立于仪门左右重3000余斤的铁狮,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关公的遗物,虽历经400余载风风雨依然肃穆含威;仪门“威扬六合”匾为慈禧太后传笔,端庄厚重,弥足贵;连仪门和拜殿的石狮通道为海内外关庙所独有,通柱顶雕石狮104尊,百狮百变,圆润生动,毫无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时期中原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关林位于洛阳老城南7公里关林镇。相传这里是埋葬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方。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始建庙植柏,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今之规模。关林占地百亩、殿宇廊庑150余间。现存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石狮、铁狮110多尊,古柏800余棵,塑像10余躯,墓冢1座。隆冢丰碑,殿字堂皇,古柏苍郁,幽雅伟丽。

关林的布局,表现了典型的中国古建筑特点,其主要建筑均分布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整个园内建筑盖显高耸,雕梁画栋,飞檐流丹,气势峥嵘。丰碑高冢,香烟缭绕,古柏千章。殿堂中设有一尊身着龙袍,头戴十二冕旒王冠的关羽坐像,身旁还有捧大印的儿子关平和持刀的周仓立像。后边有张飞殿和五虎殿等。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听到许多有关关羽神奇的传说,还可以感受关公独具魅力的传统美德,幸运的话,还可以一睹一年一度的“东方文化寻根游暨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的盛况。

关羽是我国唯一为儒、释、道三教并尊的历史人物,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又名关云长(公元160─220xx年)。传说孙权杀害关羽之后,将其首级献给了曹操,曹操便将其首级葬于关林。关羽一生,以忠义和勇猛见称。从古到今,人们把他视为盖世英雄,作为神灵顶礼膜拜。千百年来,关林一直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关林是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有舞楼、大门、仪门、石栏板甬道、月台、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墓冢等。两侧对称耸立着钟楼、鼓楼、华表、焚香炉、配殿及长廊等。

主要建筑包括门外的高台建筑舞楼,三门道硬山式顶的大门、仪门,卷棚式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碑亭、石牌坊、钟楼鼓等;在仪门和大殿之间,修有石栏板甬道,栏板之间的望柱头皆雕作狮子头,计一百零四个,姿态各异,形象生动;三殿之后建石坊,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五字;长廊建置于庙院东西两侧,里边陈列洛阳历代出土的石刻、墓志精品,是研究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舞楼与关林大门相对,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一座平面作凸字形的高台建筑,其顶以歇山和硬山相结合,设计巧妙,宛如重檐楼阁,蔚为壮观,堪称我国舞台建筑的典型。

大门为5开间3门道硬山式建筑,门前的1对白色大理石雄狮是洛阳现存明代石狮中最大者。仪门原为明代关庙的大门,清扩建时改为仪门,其前所立铁狮为洛阳少见。石栏板和月台是按帝王宫殿制度修建。望柱头上的小石狮共104个,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拜殿为5开间卷棚顶明代建筑,是举行祭礼时谒拜的场所。殿中间有乾隆、慈禧亲书的匾联,西端竖立着高35米的关羽大刀。大殿与拜殿相连,面阔7间,进深3间,高约20米,总面积700平方米,是关林最大建筑。庑殿顶,琉璃瓦,檐角饰以神将,悬以铁马金铃。檐下斗拱华丽,朱门雕窗。正门两侧木雕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13幅故事画。

大殿是关林最雄伟的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约20米,总面积为760平方米。庑殿顶上,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武,飞檐斗拱,朱柱盈围;四檐角饰以庞涓、韩信、罗成、周瑜四神将,悬以铁马金铃。殿内暖阁三间,透雕花龙。大殿正门上,有木刻浮雕关公故事图: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水淹七军、三顾茅庐、单刀赴会、挑锦袍、斩颜良、诛文丑等共十二幅,还有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龙戏凤等图案,刻工精细,构图美妙。

二殿是五开间庑殿顶建筑。殿内正面塑“关羽怒视东吴戎装像”,关羽长髯飘洒、端庄威严,关平按剑于左,周仓持刀于右。前檐下绘有斩颜良、诛孔秀、大战夏侯敦、古城会等故事图。后门上方绘有“华容道义释曹操”、“东吴赴宴”、“水战庞德”的故事,形象地反映了关羽骁勇善战的历史画面。

三殿是五开间的硬山式建筑,规模较小,又叫“寝殿”。殿檐下有“三战吕布”、“威镇荆州”、“战长沙”三幅大型故事图。前枋上还有九幅小型故事图。斗拱的昂首都雕成龙头,彩饰绚丽异常。

关冢们于后部,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平面作八角形。向南有石墓门。相传关羽首级即埋于此冢内。冢前有林碑,高4.8米,碑额题“敕封碑记”,碑阴为董笃行所撰之《关圣帝君行实封号碑记》,其内容为关羽的生平、封号以及建庙的情况。

关林大门前有石狮一对,高2.7米,为明代作品。仪门前有铁狮一对,重三千余斤,乃铸于明代;拜殿东端悬有明代大铁钟,两端竖立有关羽的大刀;中间有乾隆、慈禧亲书匾额;拜殿前月台上,放置明代铁花瓶一对。

关帝冢平面为八角形,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外筑围墙。冢前石碑高4.8米,下有龟趺,上有雕龙碑首,额题九叠篆书《敕封碑

洛阳牡丹文化心得体会总结 春游洛阳牡丹园感想(6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