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教学模式的构建思想与步骤
素质教育最多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交流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的过程。其实教无定法,下面是我们团队教学模式构建的思想与步骤。
一、组建团队。组建团队要遵循异质分组原则。异质分组就是将学习状况、性别、性格、身高等不同资质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组成一个学习团队。资质不同的学生在一起,比较有利于性格互补、学习互助、工作分工、发挥特长、共同进步,会起到真正的合作互助作用。我班内共54人,按座次前后两排6人一组,共分为9组。按某一次成绩排名9到第1的顺序挑选第10至18名这一组里面的任何一位同学,此时每组已有2人。下一步由这两人商量决定挑选第3人,同样的方式挑选每组的第4、5、6位同学,最后老师要通盘考虑,个别微调。这样每个团队的成员组成比较平行科学合理学生都很高兴。
二、明确分工。学习团队的组建,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每个成员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具体分工,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要明确自己应该担当的角色。6人小组我安排了队长、观察员、记录员、发言人、联络员、裁判员等职务。分工之前让学生明确各项职责的任务,采取自荐和推荐,同学表决确定职务人选,且定期轮转,使所有学生都有负责各项工作的机会。
三、明确身份。明确身份主要是通过团队命名、队标、队号等标志性的内容来体现。这些内容应该让学生自己来确定,学生在确定这些身份的过程中能体验出他们的归属感和力量感,如有“敢探号”、“花欲怒”、“发展联盟”、“鳄鱼家族”、“无敌战神”、“狼图腾”等团队名称。再如在一个组里面,男生、女生各三名,男生多数同意定“鳄鱼家族”,女生则喜欢叫“快乐之家”,最后举手表决以少胜多定名为“鳄鱼家族”。让各队队长站起来解释队名的含义,个个很有激情。由于“狼图腾”团队的诞生,使我们班里好多学生都读了“狼图腾”这本书,深刻了解了蒙古大草原上狼这个群体的团队精神。
四、制定队规。队规是约束团队成员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规定,由团队成员自己规定,其目的是统一步骤、目标一致、快捷行动。队规可在活动中不断修改、完善,约束、鼓励每个人都争取为团队做最大的贡献。团队是集体,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是平等的,每个团队应根据自己本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如有一个团队的一条规定是:如一次不按时交作业,影响整个团队的考核成绩,将被罚为本团队所有队员义务服务接水一次,并补上该完成的作业。
五、团队活动。要结合具体的各科教学,进行团队活动。以某节课为例,课内不同环节上的课堂提问每个团队都至少有一次必答题,另外再有抢答题,答题顺序不定,自己抢答或以某种游戏的抽签方式决定答题顺序。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各组要达成一致意见,代表整个团队。可一节一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团队进行表扬与奖励(表扬团队而不是个人)。团队活动也涉及到作业收交等其他活动。可与其他任课老师联手,使团队经常活动甚至形成习惯。在考试之前的半节课里,我组织同学们开展了“考试温馨提示”活动,每个团队至少要说出3条与其他团队不同的提示内容,讨论时间5分钟。同学们讨论热烈,回答积极,最后板书到黑板上的内容达30多条,一个完整的专题结果圆满搞定了。
六、定期考核。对学生的考核分为一周一次小考核,一月一次大考核,每次选取三分之一的团队为优秀团队,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团队的则有相应的象征性的物质奖励。
七、效果。一学期下来,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了,竞争意识、表达意识都有了较大进步。如柴波同学在第一排最边上,看黑板不方便,我给他调换到中间的一个空位上,他因不愿意离开他的“敢探号”团队而放弃了。杨莹同学是我们班成绩较差、性格最腼腆的一个女生,在一次抢答题中主动站起来,虽然答错了,但对她的勇气与进步我给予表扬。
八、启示。从心理学原理角度来看,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最好的帮助就是学生能学会自助,学会自主自立地处理问题;最大的成功,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的成功。这就是所谓的“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团队教学模式的构建思想与步骤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