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秋冬季灭鼠工作总结 冬季虫害预防优秀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4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冬季灭鼠工作总结 冬季虫害预防篇一

在播种之前是有很多的工序要做的,其中种子的处理就是一方面。在种子引进了以后,把它放在冰箱里面保存,然后会在下年的三月下旬 或者四月上旬再把它取出来。然后用一定量的消毒液给它进行适当的涂抹,一般抹后要坚持的时间是三十分钟,然后在用一些温水给它泡起来,一般都是泡上24小时。然后过滤出来等待播种用。

2.播种前沙床的处理

在播种前的一星期我们要用一些消毒溶液对沙床和河沙进行再一次的消毒,另外还要再准备一部分消毒后的河沙作为备用。

3.播种

我们可以把备用的河沙与种子给拌匀了,然后在均匀的撒在那些已经消毒的沙床上面,然后在用一些消毒的河沙均匀的覆盖在种子的表面上,基本覆盖的厚度在看不到种子就可以了。再用喷雾对床面进行喷雾,等把它淋透了之后,用毛竹片把它们支起来,用塑料薄膜把它的床面一定要封闭起来,这样子可以就可以让它保持温度,出苗的速度也会快一点。

4.苗床的管理

苗床比较合适的温度就是在30度为最高温度就行,如果温度超过的话,那就应该把它两头的薄膜掀开,让它通风降温,防止温度太高会把幼苗给烧坏了,床面表层的沙开始发白的时候,这时候就应该用喷雾给它补充一点 水分。正常情况下三天就会有种子开始露出来了,一星期之后就会有小苗露出来,十天后就会在傍晚或者是阴天的时候把它的薄膜给掀开进行炼苗了。这样子播种就算是真正的完成了,在播种期间一定要注意这几个步骤,这样子才能够让它的出苗的数量更加的多。

秋冬季灭鼠工作总结 冬季虫害预防篇二

随着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庆市蔬菜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与2003年相近。蔬菜病虫害发生面积万亩次,较2003年的万亩次增加;其中,病害发生面积万亩,较2003年的万亩次些消毒的河沙均匀的覆盖在种子的表面上,基本覆盖的厚度在看不到种子就可以了。再用喷雾对床面进行喷雾,等把它淋透了之后,用毛竹片把它们支起来,用塑料薄膜把它的床面一定要封闭起来,这样子可以就可以让它保持温度,出苗的速度也会快一点。

4.苗床的管理

苗床比较合适的温度就是在30度为最高温度就行,如果温度超过的话,那就应该把它两头的薄膜掀开,让它通风降温,防止温度太高会把幼苗给烧坏了,床面表层的沙开始发白的时候,这时候就应该用喷雾给它补充一点 水分。正常情况下三天就会有种子开始露出来了,一星期之后就会有小苗露出来,十天后就会在傍晚或者是阴天的时候把它的薄膜给掀开进行炼苗了。这样子播种就算是真正的完成了,在播种期间一定要注意这几个步骤,这样子才能够让它的出苗的数量更加的多。

秋冬季灭鼠工作总结 冬季虫害预防篇二

随着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庆市蔬菜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与2003年相近。蔬菜病虫害发生面积万亩次,较2003年的万亩次增加;其中,病害发生面积万亩,较2003年的万亩次减少,虫害发生面积万亩次,较2003年的万亩次增加。

①.2004年气候特点: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预报,2004年我市平均气温较正常略偏高,年降雨量略偏少。入春时间较常年偏早10-15天,温度回升较快,较常年偏高,雨水偏多;3月份平均气温东北部显著偏高,其余地区正常略偏低,降水东北部偏少,其余地区偏多;4月份平均气温显著偏高,降水量西部正常偏多,其余地区偏少;5月份平均气温普遍偏低,月降雨量大部偏多;6月份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大部偏多;7月份气温略偏高,降雨量正常略偏少;8月份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大部分地区显著偏少;秋季(9-11月)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略偏少。

②.2004年病虫发生特点:

2004年蔬菜病虫害发生总趋势为中等发生,与2003年发生程度相近,病虫害并重发生,虫害重于病害;秋季以病害为主。由于3-6月雨水较多,温度、湿度适宜病害发生,今年瓜类霜霉病、茄果类疫病、茄果类灰霉病发生程度较2003年稍重。虫害以菜青虫、蚜虫、小菜蛾、斑潜蝇、红蜘蛛、夜蛾科害虫、豆荚野螟等为主,其中,蚜虫、螨类较2003年偏重发生,夜蛾科害虫较2003年偏轻发生;部分地区蜗牛和福寿螺为害严重。

以立枯病和猝倒病为主,主要发生在辣椒、番茄、黄瓜等品种上,近两年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较2002年前有较大幅度增加,2004年发生面积万亩次,防治面积万亩次,与去年相当;一般病株率为2-10%,重的达20%以上。秀山县2月17日对茄子苗床进行普查,发病苗床占40%,发病株率为();3月18日普查,发病苗床占20%,发病株率为(),较2003年同期()高个百分点。重发原因主要是育苗期低温、高湿,种子、苗床消毒措施不力。

是蔬菜上发生最普通的一种病害,以瓜类霜霉病、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绿叶菜类霜霉病为主,主要在莲白、小白菜、黄瓜、苦瓜、莴笋上发生。2004年霜霉病为中偏重发生,今年由于4-6月份雨水较多,适宜病害发生,霜霉病发生时间较早,发生程度也较去年稍重。全年霜霉病发生面积万亩次,较去年增加万亩次。万盛区测报点调查,3月中旬在莲白初卷期发病株率为20-80%,病情指数;4月上旬调查病株率40-100%,病情指数;5月中旬调查,在小白菜、黄瓜、莴笋上发病株率0-100%,平均60%,比去年同期多,5月下旬病株率30-50%,平均47%,比去年同期多,病情指数3-5;6月初病株率平均31%,比去年同期多。6月下旬-7月上旬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高峰期,病株率100%,与2002年同期相似,病情指数36-80,平均;8月下旬在苦瓜上发生,病株率100%;9月下旬在莲白上病株率为70-90%,10月下旬莲白上病株率达100%,莴笋上病株率为24%,比去年同期多18%。北碚区测报点调查,秋季10月份以来雨水较多,莴笋霜霉病发生较重,病株率一般为10-100%,病指为。

霜霉病为常发性病害,农民防治较为普通,全市防治面积万亩次,较去年增加万亩次。防治药剂主要有: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农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但后期由于生产价值不高,农民防治较差。

是我市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2004番茄早、晚疫病发生面积为万亩次,较去年增加万亩次,属中等发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近年来,番茄种植区域逐渐向远郊转移,番茄早、晚疫病在近郊菜区发生较轻,但在奉节、酉阳、秀山等远郊菜区发生较重,番茄晚疫病在近郊菜区发生高峰期4-6月,而远郊蔬菜地区发生高峰期为5月下旬-6月下旬。长寿区番茄种植较多,番茄早、晚疫病是该区番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今年由于6月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适宜病害发生,属中等发生年,病株率一般为3-18%;6月份后病情有向果实发展的趋势。秀山县番茄早疫病发生早,流行蔓延较快,为害较重,属中等偏重发生年,全县发生面积生万亩次,防治万亩次。病害发生始期4月上中旬普查,病田率为,病株率平均为(),病指平均为();病害发生始盛期为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初,较2003年偏早,平均病株率为(),较2003年偏高个百分点;病指为(),为2003年的倍。5月下旬病害开始垂直扩展,流行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较2003年偏迟,高峰日病株率为(),较2003年偏高个百分点;病指为(),为2003年的倍。6月中旬末达危害高峰期,其病株率为(),病指为()。秀山县番茄晚疫病发生始见期、流行期均较去年偏迟,但病害流行蔓延快,发生较重,属中等偏重发生年。5月18日始见中心病株,始见期较去年年偏迟5天,始见日病株率为(),较2003年偏高个百分点;病指为(),为2003年的倍。病害流行始盛期为5月下旬末-6月上旬初,较2003年偏迟10天,病株率为(),较去年高个百分点;病指为(),为去年的倍;6月8日普查病株率平均为(),病指平均为()。病害流行高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较去年偏迟15天左右,系统调查病株率平均为(),较去年偏低个百分点;病指为(),分别为2003年的;但6月25日普查病株率平均为(),较2003年同期偏高个百分点,病指为(),为2003年的倍。

由于番茄价值较高,农户的自防意识较强,主要防治药剂有:托布津、多菌灵、可杀得等。

辣椒疫病和茄子疫病近来在我市辣椒产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今年二种病害发生分布不均,近郊菜区中等发生,部分远郊菜区发生较重。长寿区今年辣椒疫病为中偏轻发生,但部分辣椒地采用地下水灌溉较其他辣椒地重,病株率为3-15%,而其他菜地一般为3-6%左右。万盛区辣椒、茄子疫病属中等发生年,5月下旬-6六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病株率为2-40%,平均21%,7月零星发生,病株率为0-20%,平均。因5-6月份气候不好,很难施药防治,主要用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或64%杀毒矾500倍喷雾防治。秀山县辣椒疫病始病期偏早、盛发期偏迟,前期流行缓慢,后期发生危害较重,呈中等偏重发生格局,全县发生面积万亩次,防治万亩次。4月8日发现中心病株,较2003年显著偏早,其病株率为(),较2003年高个百分点,病指为(),为2003年的倍。4月下旬至6月中旬病害发展缓慢,危害较轻。6月下旬病情急剧上升,为病害流行始盛期,较2003年偏迟10-15天,其平均病株率为,较2003年同期高个百分点,病指为,是去年的倍。7月上、中旬病害呈持续上升的态势,高峰期(7月13日)平均病株率为(),较2003年盛发期(7月18日)高个百分点;病指为() 为2003年的倍。2004年辣椒疫病病情消长情况见图3。

秀山县茄子疫病属中等程度发生年,发生面积万亩次,防治面积万亩次。3月28日调查病株率为(),病指为();5月上旬病害开始流行,病株率为(),较2003年同期偏低个百分点;病指(),为2003年的; 5月中旬为病害流行始盛期,峰日(5月18日)病株率为,病指为;病害流行高峰期出现在6月18日,较2003年(5月中、下旬)偏迟,高峰日病株率为(),较2003年同期()偏低个百分点,病指为(),为2003年()的。田间病情消长动态见图4。

近年来随着蔬菜基地向远郊发展,茄果类灰霉病在远郊蔬菜基地发生为害较为普通,苗期和成株期均有为害,以番茄灰霉病、茄子灰霉病和辣椒灰霉病为主。

秀山县植保站2月17日进行苗床普查,辣椒、茄子、番茄灰霉病发病苗床分别为80%、40%、0,平均病株率分别为()、()、0;3月18日普查,辣椒、茄子、番茄灰霉病发病苗床分别为80%、75%、0,平均病株率为 ()、()、0。分别较2003年3月偏低、、个百分点。4月13日调查,番茄、茄子、辣椒灰霉病病株率分别为()、()、病株率为(),病指分别为()、()、()。

秀山县番茄灰霉病为中等程度发生年。4月中旬普查,病株率为(),病指为()。5月上旬病害流行始盛期普查病株率为(),较2003年同期偏低个百分点,病指为(),为2003年的。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为病害流行高峰期(与2003年相当)。高峰日病株率为(),较2003年同期偏低个百分点;病指为(),为2003年同期的。茄子灰霉病为中等程度发生年。3月18日调查病株率为(),病指为();3月28日病情有所下降,病株率为(),病指为();病害流行初期4月中旬调查病株率为(),病指为();5上旬病害流行始盛期调查病株率为(),病指为();普查病株率为(),较2003年同期偏低个百分点,病指为(),为2003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下旬初病害呈缓慢的上升态势,6月下旬末达流行高峰期,较2003年偏迟,高峰日病株率为(),较2003年偏低个百分点;病指为(),为2003年的。7月上旬由于老叶、侧枝的大幅度摘除,病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辣椒灰霉病为中偏轻发生,前期病害流行较快。3月28日普查病株率分别为()、(),病指分别为()、()。4月中旬普查病株率为(),病指为()。4月下旬末达到流行高峰,峰期较2003年偏早,峰日病株率为(),较2003年偏低个百分点;病指为(),为2003年的。5月上旬开始由于病侧枝被摘除,病情呈逐渐下降的趋势,5月4-6日调查病株率为(),较2003年病害流行始盛期偏低个百分点,病指为(),为2003年的。

其他病害如茄子黄萎病、姜瘟、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毒病等在我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北碚区黑腐病秋冬季在莲白、花菜上发生,病株率为1-16%。

为常发性害虫,为害多种作物,以莲白、豇豆、丝瓜、黄瓜等受害最重。2004年为中等偏重发生年,万盛区等部分区县为大发生年,全市发生面积万亩次,较去年增加万亩次。今年发生特点是:发生时间早,发生高峰期较往年偏长,发生量大,秋季为害重。万盛区春季发生高峰期为3月中旬-6月下旬,秋季发生高峰期在8月上旬-10月,比常年长7-10天。3月中旬调查有蚜株率为6-80%,平均为64%,百株蚜量为60-960头,平均532头;6月份调查未防治黄瓜上有蚜株率为100%,百株蚜量最高达26390头;9月中旬调查莲白上有蚜株率为10-100%,百析蚜量为380-96000头。长寿区属中等发生年,3月9日在四季豆上初见,比去年早26天;发生期为4月-11月,发生危害时期较长,危害盛期在5-6月。海椒、茄子、莴笋上虫量较大,有虫株率为5-28%,百株虫量为16-50头;有虫株率最高达62%(茄子),最高虫量达104头。北碚区发生较轻,4月上旬初见,主要为害期4-10月,秋冬季零星发生;春季莲白、花菜有虫株率一般10-20%,百株虫量180-380头,远远低于去年的虫量(50-18160头);秋季有虫株率2-10%,百株虫量30-100头,与去年接近。茄子、豇豆上有虫株率一般2-40%,百株虫量10-250头;高峰期在7月13日,秋豇豆、茄子上有虫叶率10-80%,百叶虫量40-1040头,平均百叶虫量370头,低于2003年的高峰期虫量(1196-2900头,平均1853头)。渝北区去冬今春气温变化较大,对蚜虫的发生影响较大,属中等偏重发生。3月8日在莴笋苗期调查,有蚜株率为16%,百株蚜量为58头;3月17日调查有蚜株率为26%,百株蚜量276-680头;随着气温升高,蚜虫发生量上升较快,4月5日苔期调查有蚜株率68%,百株蚜量2500-5240头;4月19日调查有蚜株率100%,百株蚜量11600头;5月31日在莲白结球期调查,有蚜株率为100%,百株蚜量为650头;6月21日,有蚜株率为100%,百株虫量为1428头。

由于蚜虫发生普通,农民防治该虫能力较强,2004年蚜虫防治面积万亩次,较去年增加5万亩次;主要药剂有70%艾美乐分散颗粒剂6000-80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5%多虫净乳油800-1000倍液等。

属常发性害虫,春、秋两季为害严重,春季发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6月上旬,秋季发生高峰期在9月下旬,2004年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较去年稍轻,但发生面积较广;发生面积万亩次,较上年增加万亩次,长寿区区属中等发生,春季为3-5月、秋季在8-11月发生,于3月9日初见成虫,比去年初见期2月22日晚15天,春季百株虫量一般为6-28头,有虫株率为8-18%;秋季莲白上发生较重,有虫株率为10-68%,百株虫量为30-189头。万盛区属于中等偏轻发生,中下旬有虫株率30-60%,平均32%百株虫量30-270头,平均112头,8月中下旬,有虫株率10-90%,平均51%,百株虫量30-160头,平均头。9月上、中旬有虫株率2-80%,平均,百株虫量90-360头,平均130头;10月下旬个别莲白地有虫

秋冬季灭鼠工作总结 冬季虫害预防优秀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