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图书心得体会及感悟 军事历史读书心得(九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军事历史图书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2、合兵以壮威,分兵以制胜。——揭暄(明)
3、突然性是战略的本质。——利德尔·哈特
4、以全军破敌为上,不以得土地城池为意。——蔡锷
5、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这是反攻开始,即打第一仗时,不可忘记的三个原则。——毛泽东(中)
6、人民战争必须向云雾一样,在任何地方也不凝结成一个反抗的核心。——克劳塞维茨(德)
7、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毛泽东(中)
8、袭击是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毛泽东(中)
9、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武(春秋)
10、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中)
11、每一种情景都有适合于它的一个特殊的战略。——安德烈·博弗尔(美)
12、善用兵者,攻其爱,敌必从;捣其虚,敌必随;多其方,敌必分;疑其事,敌必备。——马慧裕(清)
13、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到达目的的最短途径。——利德尔·哈特(英)
14、仅有决战,才能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败的问题。——毛泽东(中)
15、弱军对于强军作战的再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拣弱的打。——毛泽东(中)
16、战势可是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孙武(春秋)
17、凡与敌战,须务持重。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慎不可轻举也。——刘基(明)
18、兵有奇正,旋相为用,如环之无端。——苏辙(宋)
19、只要不失败就是胜利。这正是对抗强大的先进国家军事力量的人民战争战略取得胜利的关键。——小山内宏(日)
20、战术之为物,一言以蔽之是若干世纪以来的军事经验的积累。——戴吉伯(法)
21、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也。——班固(汉)
22、牛牴角的战术是十分糟糕的,马的战术比牛的战术高明,狼的战术又比马的战术高明。——刘伯承(中)
23、如同外科医生的手术箱里,有各种不一样的工具一样,军事手段也只是达成大战略的手段之一。——利德尔·哈特(英)
24、战略若太复杂,必然失败。——西乡隆盛(日)
25、使敌人丧失平衡,自我乱了阵脚,这才是战略的真正目的;其结果不是敌人自行崩溃,就是在会战中轻易被我击溃。——利德尔·哈特(英)
26、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吴起(战国)
27、任何战术都只适用于必须的历史阶段;如果武器改善了,技术有了新的提高,那么军事组织的形式军队指挥的方法也会随着改变。——伏龙芝(苏)
28、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毛泽东(中)
29、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山河。——孙武(春秋)
30、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魏缭(战国)
31、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孙武(春秋)
32、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孙武(春秋)
33、这是战争中一条万古不易的公理,确保你自我的侧翼和后方,而设法迂回敌人的侧翼和后方。——腓特烈(德)
34、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武(春秋)
35、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司马迁(汉)
36、有正无奇,虽整不烈,无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御也。——何良臣(明)
37、仅有获得胜利的可能性十分大时,才可进行决战。——恩格斯(德)
38、用兵以能聚散为上。——杨时(宋)
39、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孙武(春秋)
40、战术就是在决定点上使用兵力的艺术,其目的就是要使他们在决定的时机决定的地点上,发生决定性的作用。——约米尼(瑞士)
主题军事历史图书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出版之际
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正式出版了。这是党的历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党史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这部党史基本著作,以大量历史资料为依据,吸收近30年来党史学界重要研究成果,全面记载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历史。这29年党的历史,是90年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对待这段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其重要意义不可小视。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党史》二卷始终坚持这一主题和主线,强调这29年历史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历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准确揭示了29年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
《党史》二卷全面记载的这29年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历史的继续和发展,是开创社会主义新纪元并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遵循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精神,依据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党史》二卷把新中国成立后的29年党的历史划分为4个时期,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按照这样的划分,全书分为4编。
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本编主要围绕党领导人民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的转变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个转变的进程来展开。用事实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本编强调,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的探索过程。所述内容围绕“全面建设”、“艰辛探索”、“曲折发展”三个基本特征,浓墨重彩地再现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壮阔场面,真实记载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说明尽管在探索中发生了失误和曲折,但成就仍然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0月)”。本编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用事实说
军事历史图书心得体会及感悟 军事历史读书心得(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