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好媳妇事迹材料(实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好媳妇事迹材料篇一
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六年如一日服侍患有严重冠心病的婆婆和照顾患有精神失常的小叔,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庄,她就是花山区霍里街道凤山村凤山组徐祥梅同志。徐祥梅1978年出生在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西宁村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她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20xx年嫁入与大她5岁的高从友结为夫妻,婆婆也是地道的农民,纯朴热情。当时婆婆喻同美51岁,性格开朗随和,婆媳关系融洽。婚后尽管家境贫寒,但是家庭关系很和睦。尤其是她孝顺婆婆并精心照料身患重病婆婆和精神失常的小叔,自婆婆患病以来六年如一日体贴入微从无半句怨言在凤山村传为佳话是左邻右舍公认好媳妇。
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秋天一直体弱多病婆婆喻同美明显感到身体不适于是去市人民医院诊治诊断结果是:严重冠心病!这给本身贫寒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婆婆喻同美准备放弃治疗觉得人总归要死不愿去拖累儿女,婆婆喻同美正是这么想唯一儿子经济条件有差,不想拖累他们,但当徐祥梅得知婆婆重病后,就和丈夫商定,决定凑钱给婆婆治病,亲自陪婆婆去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自20xx年婆婆喻同美被诊断严重冠心病起,至今已六个年头,徐祥
梅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喻同梅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徐祥梅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参加服装加工厂劳动,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务、农田活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小叔高建患有精神病,还有吸烟的习惯,徐祥梅就叫丈夫每天晚备一盒香烟;婆婆、小叔衣物清洗;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十年来,徐祥梅很少在外过夜,到十里八乡喝酒,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有次内侄婚庆,要到娘家帮几天忙佳话是左邻右舍公认好媳妇。
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秋天一直体弱多病婆婆喻同美明显感到身体不适于是去市人民医院诊治诊断结果是:严重冠心病!这给本身贫寒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婆婆喻同美准备放弃治疗觉得人总归要死不愿去拖累儿女,婆婆喻同美正是这么想唯一儿子经济条件有差,不想拖累他们,但当徐祥梅得知婆婆重病后,就和丈夫商定,决定凑钱给婆婆治病,亲自陪婆婆去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自20xx年婆婆喻同美被诊断严重冠心病起,至今已六个年头,徐祥
梅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喻同梅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徐祥梅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参加服装加工厂劳动,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务、农田活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小叔高建患有精神病,还有吸烟的习惯,徐祥梅就叫丈夫每天晚备一盒香烟;婆婆、小叔衣物清洗;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十年来,徐祥梅很少在外过夜,到十里八乡喝酒,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有次内侄婚庆,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带到了娘家。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微型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这些年,丈夫高从友有时情绪不好语言上冲撞了老娘,徐祥梅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徐祥梅同志用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徐祥梅孝顺婆婆,爱戴小叔,尤其是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徐祥梅的事迹在周边村庄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徐祥梅对长辈孝心对晚辈爱护更赢得了乡民们广泛赞誉虽然还是有些人觉得她傻徐祥梅总是说:“我知道有些人不认同我觉得我不值得去做,但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也只是每个儿女都应该做的份内事,只要能让老人们欢心婆婆早日康复这才是我最大满足和愿望”
好媳妇事迹材料篇二
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 丈夫工作非常繁忙,有时候很难避免把工作中烦闷的心情及暴躁的心态带回家去。而她总是以一个女性宽广的胸怀去抚平丈夫的情绪,春风化雨般的温暖也使丈夫能以心平气和的情绪、稳健的心态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她从来不因为丈夫工作繁忙,照顾不了家而拖丈夫的后腿,影响丈夫的工作。他们婚后相敬如宾,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处,最大的秘诀就是她们二人之间非常坦诚,推心置腹,沟通非常到位,她们经常彼此向对方敞开心扉。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她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工资收入,从不铺张浪费。添置家居用品,培养儿子上学以及家中的其它生活琐事,都由她独自承担,从不让丈夫操心。
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由她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她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儿子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他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品性,她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询问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配合老师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方向。儿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生,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和汗水。 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是啊,做人难,做好人难,做好媳妇更难。“好媳妇”说起来轻松,可是做起来,做好那是相当的难,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委屈。做儿子的总是有些粗心,自己的母亲有个头疼脑热往往视而不见,甚至司空见惯。但她就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时提醒要加衣服要吃药,有时还亲自领着去看病吊针。一年四季婆婆穿的衣服鞋袜都有她置办。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别人操心。
她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和学生关系融洽,对同学一视同仁。有时她也会说某某同学成绩差,但这些同学也是她经常照顾的对象。她利用闲暇给他们辅导功课,询问他们的饮食起居,和他们的家长交流管理教育孩子的方法。特别是那些寄宿生,吃穿用度观察特别仔细,有时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鞋袜给他们穿,自己孩子的.好吃给他们吃。这些同学和她的关系也格外亲密。
在实际工作中,她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她的数学课堂,生动、形象、平等、和谐、活跃而有序。常常是欢声笑语不断,教学效果极佳。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总结教学心得。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意能力的培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由于她不懈的努力,她的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同事的赞许,家长的好评,社会的认可。她所带班级的成绩一直居各班前列,她也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她走到哪里就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到哪里。凡和她共过事的领导、同事一提起她就会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说:“勤奋敬业,踏实能干,工作上巾帼从不让须眉”。
人到中年,事业和家庭的担子是最重的时期,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令人欣慰的是,她和丈夫彼此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生活得幸福和谐。正所谓“时刻保持平常心,知足常乐一身轻”。教师工资本就不高,平时生活中,她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在她的辛勤努力下,家里的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都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他们的幸福家庭是一家人共同缔造的,有待人宽厚的丈夫,有善解人意,吃苦耐劳的妻子,还有乖巧孝顺的儿子。和谐家庭的创造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尊重。
好媳妇事迹材料篇三
1987年,兴化市钓鱼镇春景村三组的陈步先在县城一家饭店当掌勺厨师,姚爱英在饭店当服务员。相处中,陈步先觉得姚爱英心地善良,勤劳贤惠。姚爱英感到陈步先处事认真,吃苦耐劳。1990年2月,姚爱英与陈步先由相爱而结婚。第二年,他们生了一个儿子,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7月18日早晨,陈步先骑自行车到饭店上班,途中意外摔倒,当场昏迷不醒。姚爱英以为摔一下并不要紧,等到兴化市人民医院的诊断出来后,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陈步先脊椎中枢神经受伤,除头脑清醒外,颈部以下全都失去了知觉。当时,陈步先大小便失禁,正发着高烧,医生说,高位截瘫病人高烧不退,死亡率99%。医生让姚爱英尽快为丈夫准备后事。
医生的诊断和建议犹如晴天霹雳。姚爱英怎么也不能接受摔一下就无法治愈的事实。她跪在医生面前,请求医生再给丈夫治疗一段时间。=实在治不好再抬回去。十多天后,医生建议姚爱英将丈夫转到大医院治疗。
辗转于盐城、扬州等地医院,陈步先的病情丝毫不见好转。不久,家中仅有的一点积蓄就花光了。姚爱英含泪将丈夫带回家中。
陈步先回到家里后,邻居们都吓了一跳。以往身体健壮的陈步先,现在躺在床上连一个手指都不能动弹。不少村邻以为,姚爱英很可能离开这个家。姚爱英的父母见女儿瘦了一圈,十分心疼。劝女儿回娘家过一段时间。
姚爱英一筹莫展。一想到这个来之不易的家,特别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相亲相爱的丈夫,她就不忍离去。她想: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自己也要拼命努力,决不放弃。她要让自己的丈夫活下来,即使不能活下来,也要让他幸福地离开人世。从此,姚爱英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每到大忙时节,姚爱英就心慌。以往,重体力活都由丈夫做,自己仅配合丈夫干些较轻的体力活。现在丈夫瘫痪在床,大忙时节请工又特别难,所有的体力活,不论轻重只能由她一个人去做。
兴化河道纵横,庄稼收获后以船运为主。不会撑船的姚爱英学会了撑船。1995年夏收的一天,姚爱英把麦子装上了船。船刚动身,狂风大作。刚学会撑船的她,篙子一别掉到了水里,姚爱英拼命游上岸。儿子急着跑来喊她回家:爸爸把大便解在了床上。姚爱英落汤鸡一样跑回家,把丈夫身上收拾干净后,又急忙跑去挑麦把。电闪雷鸣中,姚爱英一边挑,一边哭,脸上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泪水。
也在这一年,姚爱英77岁的婆婆病危在床。想到媳妇为照顾儿子忙里忙外,婆婆坚决不让姚爱英服侍自己。但姚爱英仍抽空去照料。婆婆小便困难,姚爱英便按照顾丈夫的方法,到医院买来导尿管。婆婆在临终前老泪纵横,夸姚爱英是世上难得的好媳妇。
“绝不让丈夫在家中等死,要让他活下来。”从把丈夫带回家,姚爱英
最新好媳妇事迹材料(实用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