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材料作文“境静与心静”素材运用指导作文1900字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81

【2018年高考备考作文金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与弟子的这样一段对话。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的确,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无事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一旦遇到问题就内心慌乱。王阳明认为,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

对上面的材料提出的意味深长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题解】

这则作文材料出自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哲学著作《传习录》。材料通过王阳明与弟子的对话揭示哲理。材料虽为文言,但难度不大,且命题人又通过“的确”引发阐释,进一步为对话作注解,所以材料就整体而言,审题难度不大。“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表明王阳明弟子的困惑其实也是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困惑。“静时亦觉意思好”是外在环境的静,也就是说外物保持平静的时候内心也能保持平静。“才遇事便不同”也就是下文所说“在无事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一旦遇到问题就内心慌乱”,实际上这句话是通过两种状态的对比强调遇到问题内心慌乱的人并不是真正内心平静的人,真正的平静应该是遇事不乱。王阳明所谓“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指出这种状态的

材料作文“境静与心静”素材运用指导作文1900字

【2018年高考备考作文金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与弟子的这样一段对话。问:“静时亦觉意思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