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6岁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摘 要:3-6岁幼儿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幼儿的身心发展已经具备了接受良好道德行为的条件。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发挥榜样作用、改善自身道德素质,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养成。
关键词:3-6岁幼儿;家庭教育;道德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8-017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154
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对年幼子女施加有意识的教育或无意识的影响,对其实施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的教育。为此,可以把3-6岁幼儿家庭道德行为理解为“幼儿家庭道德行为是父母或者年长者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行为教育”。对3-6岁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进行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萌发幼儿内心爱的种子,使幼儿理解爱;培养诚实、勇敢、友爱的品质;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做不怕困难、接受挫折、讲礼貌的好孩子。
一、现状
家长是幼儿第一位老师,良好的道德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但是,当前有些家长在幼儿的教育中存在一些不良倾向,诸如重视幼儿的智力,忽视幼儿的道德教育;注重对幼儿的口头教育,忽略家长的自身教育;给足幼儿的物质条件,忽略幼儿的能力和心理教育等。
(一)缺乏自理能力教育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日常生活中家长不会让幼儿做家务。一些家长认为
浅谈3—6岁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摘 要:3-6岁幼儿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幼儿的身心发展已经具备了接受良好道德行为的条件。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优...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