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体会应该如何写 中国历史的心得(4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历史心得体会应该如何写一
曹操,从黄巾大乱之际身为骑都尉讨贼,显露头脚开始,讨董卓、伐袁绍、杀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纵横乱世,四海皆知,口吐:“令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为三国鼎立打下了基础,更为大千历史写下一章又一章不朽的诗篇。
你以道、义、治、度、谋、备、仁、明、文、武十胜于天下,但仍有人称你为奸雄,是因为你违背了传统的中庸思想,所以背上了奸诈的恶名;还是因为你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或是因忌才学而杀杨修?抑或是你功高震主,“挟天子以令诸侯,”无视天子的存在?奸雄,时人作下的预言,史学家对你的评判,小说家给你的名号。识得时务者,谁说曹操不是英雄?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都体现了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的风采。“酾洒临江,横槊赋诗,”高晿:“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你那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如果,将您向后推一百年,甚至一千年或一万年,您的这些做法,不就是为了国家的安康,这是一个强者生、弱者亡的国家。天子弱了,理应替换不是吗?您的文学水平也是我们后人所未能及的,“三曹”可谓响彻文坛啊!
孟德啊!只要你自己明白,“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功与过留给后人评说,您只管把洒临风,歌以咏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你招贤纳杰,知人善用,你聚荀彧、郭嘉、程昱于帐下,收许褚、张辽于阵前,座下文有能臣、武有良将,“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你是想海内之士、汉邦才俊,何不尽归?你行于“蒿里”,但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于是从心里悲恸,“念断人肠”你东临竭石观沧海,沉吟“明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敞开胸襟想把天地包容,你江心横槊,旋即生发了“对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骚独领;你挥洒笔墨,笑傲文坛。你是那般才华横溢,那般风流潇洒!马背上,擒缰援须,豪情满腔,又在酝酿新的诗篇?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的一生都没在坐皇帝。也许你并不知道,最后是司马家得了天下。但是你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许,你当初选择做周公,可能就不会有人才辈出的那个三国时代了。汉王朝仍存在,曹孟德这个名字也会青史留名。然而,你却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虽危险重重,却仍无反顾。有人憎恶,当然也得到了更多人的敬重!
那是因为你确是一个让后人学习和敬重的人。
你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官渡之战的时候,许攸来投奔你,你为了迎接这位来自故营的“不速之客”竟忘了穿鞋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位有着这样伟大志向的人,一位只带领三万士兵也敢孤军在官渡和袁绍数十万军队对阵的人,有这种胆识和真诚的人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你在对人生的失败时,刘备伐东吴失败,损失惨重,最终因疾病崩逝。周瑜心胸狭隘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杨仪也是畏罪自杀。然而,此时年近花甲的你,面对茫茫大海,发出强有力的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然后,又积极的投入致沙场,英勇作战。如果没有很好的心里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在如此大年龄又怎能会做出那样惊人的举动!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褔,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你激流勇进,积极向上,敢于向命运挑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十分高尚的人生情操。
抛开小说中那个被丑化过的曹操,听听那滚滚东逝的长江水,站在战火纷飞的乱世中的一座孤城上去遥望那身材稍有矮胖的曹操在沙场上的飒爽英姿,用心去体会这“奸雄”的大气概,让思绪为这样一位神秘的英雄而飞荡激扬,乘上对英雄敬仰的翅膀,回到那荡气回肠的年代,为心中的英雄加油!
关于历史心得体会应该如何写二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称得上一个老党,但依然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强有力地领导着一个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满怀信心地阔步前进。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历史现象。
要深刻理解这一历史现象,最好是研究一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征程中,不知道遇到过多少艰难困苦和挑战考验,遭受过多少失败和挫折。但是,这一切都被一个一个地克服了、战胜了。历经磨难和曲折,中国共产党从失败走向胜利、又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极为丰富,有非常珍贵的成功经验,又有十分惨痛的失败教训。中国共产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记取教训,并把它们提升到思想理论高度,教育全党,取得共识,形成合力,步调一致地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绝不因为犯过严重错误而全盘自我否定,也绝不因为取得伟大胜利而固步自封。
中国共产党90年间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一笔巨大财富,把它们总结起来会给党以巨大的推动力。对于党的丰富经验,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列出若干条,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有以下三条,其中每一条都关系党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
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
理论是一面旗帜。掌握了正确的理论,是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成熟的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并在革命胜利后长期执政,关键就在于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不是什么别的理论、什么别的主义如民主社会主义等,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在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这一思想原则并付诸实践的是毛泽东同志。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是推动中国历史车轮不断向前的思想力量。有了毛泽东思想,才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差不多同时成立的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其中不少至今还没有取得革命的胜利,就主观条件来说,主要就是没有形成符合本国实际情况、有着明确奋斗目标、能够凝聚全党力量的正确理论指导。这是一个鲜明的历史对照。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刚从“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中走出来,“中国向何处去”又到了一个历史的关节点。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经过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相继提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实现了令世人惊奇的大发展大繁荣,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背弃马克思主义,采取错误的理论为指导,结果纷纷失去执政地位,有的连国家都解体了。这又是一个鲜明的历史对照。
正确的理论来之不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同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集中全党的智
历史心得体会应该如何写 中国历史的心得(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