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英雄老前辈心得体会 对话英雄老前辈心得体会感悟(八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对话英雄老前辈心得体会一
题记
烈日炎炎之下,背着几瓶水,走了几个小时的游人们来到了月牙泉的鸣沙山。远远望去,连绵起伏的山脉,是的,山,用沙子堆积起来的山。
山谷之下有片绿洲,绿洲的三面围成一汪月牙状的泉,人称月牙泉。正是因了这片绿洲,给这荒芜广袤的大漠之地带来了盎然绿意,注入了勃勃生机。
在黄沙堆积成的山顶看落日更是别有一番风趣。夕阳的光辉洒在沙子上,光照之地金光灿烂,身处其中,好似佛光普照。背光之地黑色笼罩,静谧又空寂。恍惚之中,竟然不知身处何处,似乎忘了自己,又找不到自己。惊恐的发现人在宇宙之中是何其的渺小。这些堆积如山的沙子又是历经了多少的风吹日晒,才有了今天的磅礴气势。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沙漠时的内心感受,也是第一次与自然的对话。
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在南疆有一个与世长绝的村子,长满了几千亩地的胡杨林,也是塔里木河的发源地。那个村子叫奇妙村,而奇妙在当地语言里的意思就是胡杨。村子里住的大多是当地的护林员,有的甚至看了一辈子的胡杨林。
胡杨树长在大漠中,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阻挡了风对内陆的侵蚀,但几千亩地的林场喷药防害,施肥养护的工作,需要直升机驾驶员一个人飞上一整天才能完成。而且挖渠引流灌溉的工作都是人工完成。因为怕压坏树根,挖掘机是不能进林子里的。
我并且没去过奇妙村,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那一张张质朴的脸,一颗颗挺拔的树,却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里。虽未亲身经历,但光看看已觉壮观,这是一次震撼人心的心灵之约,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不朽,也让我感受到了人定胜天的强大信念,支撑边疆的护林员们创造出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大壮举。
以前旅游,总爱去大海,爱去繁华的城市。现在却觉得,大漠、戈壁才是真正能引人深思的地方。在那,来一次与自然的对话,你会收获心灵的滋养。
主题对话英雄老前辈心得体会二
今天,我学习观看了“时代新人说——对话战疫英雄”这一堂思政课,让我备受感动和鼓舞。四位分享人以疫情为教材,介绍了在这次“新冠肺炎”面前,很多防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让我更加清晰理性的认识到了疫情,也让我更好的反思疫情、回顾疫情。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哈医大四院护士孟凡莹在武汉整整奋战65天;战疫记者王东旭用眼睛、用纸笔记录下在援鄂医疗队的“最美的平凡”;icu医生讲述了病人通过用手指在他手心写字交流病情的点点滴滴;李昊宇同学主动请缨在社区卡点献上一名志愿者的绵薄之力。看完之后,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在被病毒阴影笼罩的天空下,那么多人决战在抵抗疫情的一线,用热血和执着感动着我!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但大家戮力同心,构成了中国的脊梁。我们不能冲锋在前,但是我们只要安心居家隔离,不被感染,就是对战疫一线人员最大的支持。人们不会忘记冲锋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医生得到了理应属于他们的无数赞美,英雄这个称号他们当之无愧。还有无数同样在战疫一线的孟凡莹式的护士也许不那么光彩夺目,但他们也同样是无惧生死,值得赞美。聊聊数言,聊表敬意。
礼赞护卫生命的战士
90后的你们,依然年少,
花一样的年龄,你们更愿做一棵劲草。
父母眼中,你们还是手心里的宝,
但谁说你们只会叛逆撒娇。
疫情来临,逆流而上,
白衣大褂,是你们临行的战袍。
素昧平生,精心照料,
不畏生死,我们是同胞。
汗水打湿了发梢,
泪水模糊了眼罩。
当病魔驱散,
你们会在心里欢笑。
你们是当代的南汀格尔,人民的骄傲,
你们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熠熠闪耀。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要学会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总有人活成一束光。他们是白衣天使,他们是伟大的医学专家,他们是警察,他们是志愿者,他们捐款捐物的爱心人士,他们是所有尽自己所能为抗疫尽力的人们。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人要学会感恩,感谢在阴暗日子里所有为我们撑伞的人。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没有什么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情了,可以每天都能看到清晨的阳光,每天都可以看到亲人的笑脸,就是最珍贵的财富。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青年已经担负起了他们的责任和民族的未来,熠熠生辉的青春必然在奉献中闪光。
主题对话英雄老前辈心得体会三
7月22日,安徽合肥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喊出这句“我打头!”,再次登上救援的橡皮艇出发。然而,庐江县石大圩决口迅速扩大至50米,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已经奋战了96小时、转移救援出2600多人的陈陆,就这样消失在滚滚洪流之中,再也没有回来。
“教导员!”“陈陆!”和陈陆并肩奋战的消防员们竭力呼喊着,与陈陆素不相识的其他救援队伍全力搜寻着。24日下午,搜救队伍在距离事发地约2.3公里的下游发现了他的遗体。陈陆同志英勇牺牲,用定格在洪流之中的36岁宝贵生命,诠释了他心中“人民至上”的信念。
“谁打头?”“我打头!”
汛期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及上游来水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位不断攀升,遭遇了150年未遇的历史高水位。
7月22日,持续暴雨中,巢湖再次危急。随着几声巨响,已经开始漫堤的庐江县石大圩防洪大堤被洪水撕开了20米宽的决口。随即,5.8平方公里内的4个行政村成为海洋一般,6500人被洪水围困,处境危险。
接到县防汛救灾指挥部的指令后,已在抗洪抢险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几个昼夜的陈陆,再次集结队伍,携带好救生装备和4艘橡皮艇,以最快的速度,向着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出发。
在被洪水淹没的庐江县同大镇连河村,陈陆和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一次次登艇,一次次出发,救人、再救人……
大队长方锐至今还记得陈陆当时疲倦的神情。他劝陈陆休息一会儿,但陈陆说:“我对这片水域情况熟悉,水性也好。你们去,我放心不下。”
然而“放心不下”别人的陈陆,这次却成了所有人的心痛。22日下午,当决口扩大到50米,洪水以令人恐惧的速度奔涌时,陈陆带领队员与蓝天救援队组成编队,他“打头”作为1号艇领航冲锋。
跟随陈陆
对话英雄老前辈心得体会 对话英雄老前辈心得体会感悟(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