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动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发展,受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等家庭因素的影响较大,家校联动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但家校联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缺失、主体缺位、客体缺知、队伍缺口等问题。因此,家校联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家校联动机制基础;收集家长信息,搭建家校联动交流平台;创新宣传载体,扫除家校联动人为障碍;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家校联动人力保障。
關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家校联动
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面临着管理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际方式等多方面的转变。一旦其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高校环境、融人校园文化,孤僻、抑郁、焦躁、敌对等负面情绪就会随之产生,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大。有研究对西安某高校2006—2015级“80末”“90初”“95后”三个年龄段近900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逐步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联络变得方便及时,但同时也产生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现象,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有着持续深远的影响。
一、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反映出来,而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
(一)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结构指的是家庭的组成方式,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互补作用,健康心理的形成既需要父亲在责任、勇气、担当
家校联动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