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工学交替心得体会实用 室内设计工学交替总结报告(九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设计工学交替心得体会实用一
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本课教学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通过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①给课文划分层次。(培养分析能力)
②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思考和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③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
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① 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② 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③ 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④ 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⑤ 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要点
分析“预习提示”弄清学习重点。
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
4、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
目的:①让学生习惯于根据整个单元的要求和每课学习的重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课文;
②大致弄清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预习提示”,理解提示的要点。提问:“预习提示”有哪些要点?
老师小结:第1段三个要点:
(1)体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要求有真实性和典型性,能迅速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我们学过的报告文学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等。
(2)写作年代: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样真实的文章。
(3)中心思想:(见“预习提示”第1段第二句话)。
第2段的要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以记叙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组织材料的线索,以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介绍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趋向作为配合。
第3段要点,本文写作特点:
(1)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2)点面结合,既介绍面上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又对“芦柴棒”、“小福子”这两个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
二、提问:《包身工》全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些什么内容?
同学讨论后,老师小结: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8段)记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况,描述她们恶劣的居住条件;介绍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说明包身工产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们恶劣的饮食条件;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
第三部分(18-25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厂劳
设计工学交替心得体会实用 室内设计工学交替总结报告(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