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复式折线统计图丨苏教版,(4):苏教版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在教师指导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推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带给人们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中国一些城市的别称及命名的缘由,特别是昆明叫做春城。
情境引入:
1. 问题情境。
昆明市、南京市1~12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 月 十二 月 A 4 5 9 14 19 23 27 28 23 18 12 6 B 8 10 13 16 19 20 20 19 17 15 11 8 根据表中的数据,猜猜A、B中哪个是昆明?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预设:(1)从某些月份气温的多少比较进行判断。(板书:数据的多少) (2)从12个月份的气温起伏幅度大小进行判断。(板书:变化趋势) 2.复习旧知。
如果我们想更清楚、直观地看出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为什么? 3.出示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
分析:从图中你能看出南京市1~12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昆明呢? 教师小结:的确,从这两张图上我们不仅能看出两个城市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还能够清楚直观地看出几月到几月气温在上升,几月到几月气温在下降。
二、探究新知 1. 激趣引需。
提问: 从这两张图上你能很快看出两个城市12个月份中哪个月平均气温相差最多?哪个月相差最小?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体会麻烦、不便) 引思: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得我们一眼能看出哪个月相差最多?哪个月相差最少?(合并) 过渡:以前我们学过把两张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今天你们想把两张折线统计图也合并在一起。合并之后,图中应该会有几条折线?出示合并后的折线统计图。(两条实线) 2.完善统计图。
现在你觉得这张统计图怎么样了? (1)引导学生发现同一种折线无法区别,要用不同颜色(线型)的折线予以区分。
(2)还需配以图例说明。
3.感悟优点。
提问:现在你能一眼看出哪个月相差最多,哪个月相差最少了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结:现在我们只需看看某月两个城市平均气温对应的两个点之间距离的大小就可以进行判断了。
提问:你还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优势在哪儿?(补充板书:便于比较) 三、巩固练习 1.加深体验。
出示王小明六次单元检测情况统计图(单式),请你评价一下王小明这几次单元检测的情况。
师:仅凭一条信息,就下这样的结论,还为时过早,再看一条信息。
课件演示,加上一条“班平均成绩”折线。
现在你再来评价一下。通过这个例子,你想说什么? 2.绘图练习。课本第76页。
(1)独立画图。
(2)反馈交流。
展示几个错例。(如没有区分折线、没有标数据) (3)提问画图顺序。
(4)老师小结并演示。
(5)回答课本中三个问题。
3.强化体验。
某家电商场2009年“家电下乡”中两种冰箱销售情况统计图 2010年3月 0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月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 18 13 15 17 20 25 18 13 17 20 35 40 45 48 52 70 80 65 60 76 86 甲冰箱 乙冰箱 数量:台 (1)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甲冰箱的销量不仅远超乙,而且销量还在稳步上升,你觉得原因可能是什么? 师补充说明:甲为这次家电下乡设计了很多适用于农村的产品,比如说防鼠冰箱,防止老鼠钻和咬;
节能冰箱,三天才用一度电,等等。甲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服务于农民,所以深受农民的欢迎。
4.对比练习。
前五个月两款轿车销售情况统计图 2020年5月 0 单位:万辆 甲 乙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1.1 1.4 1.4 1.5 1.7 1.6 1.9 1.5 1.6 1.4 2009.10 2009.11 2009.12 2010.1 2010.2 提问:从这张图中你能清楚地看出什么? 前五个月两款轿车销售情况统计图 2020年5月 0 单位:万辆 甲 乙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1.1 1.4 1.4 1.5 1.7 1.6 1.9 1.5 1.6 1.4 2009.10 2009.11 2009.12 2010.1 2010.2 提问:现在你不仅能清楚地看出某个月两款汽车销量的多少,还能看出什么? 预测一下三月份两款车的销量情况。哪款车的销量会多些? 5.综合练习。
下面两个统计图反映的是甲、乙两人在复习阶段的学习情况。
自测成绩统计图 甲 乙 分数/分 1 2 3 4 5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40 50 60 65 70 70 75 80 90 学习时间分配统计图 时间/分钟 60 50 40 30 20 10 0 看书时间 思考时间 做题时间 甲 乙 (1)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 )的成绩提高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上看出( )的思考时间多一些,多( )分钟。
(3)你更喜欢谁的学习方式?说说理由。
50 50 20 30 50 40 自测次序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复式折线统计图丨苏教版,(4):苏教版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