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听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本 听力训练心得体会(6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考试听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一
1.本人在考前不属于疫情防控要求14天强制隔离期、医学观察期或自我隔离期内的人群。
2.本人在考前14天内自行测量体温,自我监测健康状况,保证体温低于37.3℃、个人健康情况正常。
3.如在入场前和考试中有发烧(超过37.3℃)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或健康码非绿码,本人自愿选择放弃考试或听从考试工作人员安排进入备用隔离考场应试。
本人承诺信息真实、准确,并知悉与之相关的法律责任。如有瞒报、错报、漏报的情况,一切后果自负。
考生(签字):
日期:
主题考试听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期末考试即将拉开帷幕。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相信我们同学都多了一份紧张、兴奋和期待。
我们紧张,来源于父母那热切的目光;来源于老师那循循善诱的教诲;我们兴奋,是因为我们到了验证自我的时刻。我们期待,期待着我们的表现会更出色、更优异,更令人鼓舞!
然而此时,我们发现很多同学还没做好准备,尤其是心理准备。考前,我们往往只注意知识的准备,却忽视了心理准备,其实,心理准备与知识准备是同样重要的。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树立学习信心
学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也是考验自我的好机会。树立和巩固学习信心,将是伴随我们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大家都有一个脑袋、两只手,智力都差不多。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可以?记住: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争取全面行,考试才能行。
二、正确评价自己
考生对自己的应试能力须有正确、客观的估计,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但不管怎样,这时最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即不论别人怎么评价自己,都要自己相信自己,经过平时的努力和充分的复习准备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即使不能完全达到,只要尽力而为,积极应付,也就没什么遗憾。
三、调整考试动机
考试动机是指为了达到自己的应试目标而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考试动机对考试成败的影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效果最佳,而过强或过弱的动机都不利于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考试之前,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或考试的相对难度来调节动机水平,既不能将考试目标定得太高,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也不要过分自谦、自卑、低估自己的真实水平。
四、控制考前情绪
考试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良好的情绪和冷静的头脑。如果考生在考前情绪过度紧张,则会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总之,要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轻装上阵,因为只有肯定的情绪能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从而有利于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五、制定复习策略
许多考生的考前复习只是跟随老师的指导的复习进度进行,心中没有自己的战略方针。制定正确,合理的复习策略可以提高你的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掌握复习的主动性,要以教材为本,重视旧错的收集整理。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考试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取得成功!谢谢!
主题考试听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三
我报名参加20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我已阅读并了解了《20xx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3号令)等有关报考规定,经认真考虑,郑重承诺以下事项:
1.保证报名时所提交的报考信息和证件真实、准确、有效。如有虚假信息和作假行为,本人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2.服从考试组织部门的管理和安排,主动配合监考人员进行金属探测器安检、二代身份证核验等。一科考完后,主动将考场发放的考试文具收入文具袋并放置在桌上,最后一科考试结束后再将文具带走。
3.20xx年12月15日后,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研招网下载准考证,使用a4幅面纸张打印。不涂改准考证上的任何信息,不在准考证上(包括正反面)写任何内容。
4.妥善保存自己的二代身份证,保证在考试时使用二代身份证参加考试。考试时如无二代身份证或二代身份证芯片损坏无法读取信息,不进场考试。
5.保证不将书刊、报纸、稿纸、资料、无线通讯工具或有存储、编程、查询及收发信息功能的电子设备等违规物品带入考场。考场中配有挂钟,不携带手表等计时工具进入考场。
6.保证在考试中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研究生招生考试法规、考试纪律和考场规则。如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自愿接受考试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所作出的处罚决定。
报名号:xxxx
考生联系方式:xxxx
考生签名:xxxx
考生身份证号:xxxx
日期:xxxx
主题考试听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本四
xx月x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月考,我满怀信心去考试,但成绩却不怎么样。
先说说语文吧,这次我的语文考了68,扣分最多的是基础知识,虽说考了这点分,但我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我的作文考的不赖,满分40,我考了32。如果在原来,我考的可没有这么好。开学这两天,我上语文课的时候,不是很注意听,觉得语文没什么意思,有点无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我只学会了7成。这次考试才考了那么一点分。
这次的数学考的不赖,考了个91分,全班第六名。这个分数课是和我进来上课是分不开的。开学以后,我上数学课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认真听讲,老师说到哪,我的思路就跟到哪,老师讲的内容,我学了9.5成,还算不错,比较满意。可这次考试我实在时太不甘心了,我错的那些题,全部是马虎才做错的,就这样,我与100分还有第一擦肩而过。
该说说英语了,这次的英语我考了88.5分,很差。英语这门课我比较喜欢,上课也很认真的听讲。这回考试,我不是很认真,马马虎虎的,光是把her写成she的错题就又三个,其他的错的也不少,并且,我这回考试竟然还有一道空题,我真不知道,我那天的英语是怎么考的,竟然还能考出空题来,我真是好郁闷啊!
最后,来说一说综合大卷吧,这回综合我考了62分。政治22,历史21,地理13,最差的就是那个生物,考了6分。这次政治和历史考的不赖,历史我本来就很喜欢,当然考的比较好。而政治是班主任的课,不能不听。地理我虽不喜欢,但多少还听进去了一些。而生物就压根没听,听了的也都忘了,生物本来就难,再加上我没听,考6分都算高的了。
这次考试,我考的实在是太差劲,语文和生物拿简直就是差到了极点。这次考试,我虽考的不好,但我吸取了教训:考试时千万不能马虎,要认真对待。下次考试,我首先要把语文和生物复习好,再吧其他科目复习一遍,考个好成绩!
检讨人:
时间:
检讨书200字 | 检讨书300字 | 检讨书500字 | 检讨书1000字 | 检讨书2000字
检讨书200字 | 检讨书300字 | 检讨书500字 | 检讨书1000字 | 检讨书2000字
主题考试听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五
诚信是人一生当中最基本的道德观念,通俗的讲,“诚”就是不自欺,“信”就是不欺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以及“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不仅可以使你获得成功,还可以让你得到别人的尊重,而缺少诚信的人生活在世上,如同一颗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永远都不会收获公众的赞美,永远都不会拥有内心深处的踏实和宁静。跋涉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之上,谁不踏踏实实的留下诚信的足印,谁就将永远走不出渺小与狭隘的怪圈。
学问之道,同样也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欺骗。就拿考试作弊来说吧,众所周知,屡见不鲜,甚至在万众瞩目的高考中也频频出现。一个人考试作弊,不仅仅是治学态度的问题,更是个人思想品质和人格的问题,他拿到的是戴着面具的分数,丢失的却是自己心灵的纯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道德责任,是为人处世之本,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品德,方能在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诚信是做人之本。
我们作为莘莘学子中的一员,应当以诚信为本,让我们诚实的面对自己,守住内心的一份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交出一份诚信的答卷。让我们为学校的学风建设共同努力,为严肃考风考纪撑起一道诚信、文明、自觉、向上的美丽风景线。
最后,预祝我们大家能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诚实面对自己,考出好的成绩。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主题考试听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本六
全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为了严肃考风考纪,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自己培养成为讲诚信、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大学生,倡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复习各门课程,树立自信心,努力通过自己勤奋学习,争取好的成绩,不懈怠,不放弃,不抱侥幸心理。
2.调整心态,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力争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3.牢固树立诚信考试意识,做文明诚信考生,绝不为考试违纪做相关器械和材料的准备,若发现同学有此类准备,应积极给予劝阻。
4.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诚信应考,做带头遵守学校纪律的模范,决不给党组织抹黑。
5.积极向其他同学宣讲我院的考试政策,对有作弊动机的同学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解决好个别同学想作弊的侥幸心理。
6.坚决同考试作弊行为作斗争,对个别考试作弊行为敢于向院里和学校反映,以实际行动端正我院的考风考纪。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互相提醒,互相督促。把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以纯洁的心灵吸纳无尽的知识,让舞弊远离校园,让诚信常驻心中,努力在全院师生中树立良好形象。
最后衷心预祝所有同学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考试听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本 听力训练心得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