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河防汛老党员心得体会总结 防汛抗洪党员心得体会(3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91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黄河防汛老党员心得体会总结

知识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能力目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情感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2.领会诗歌的内涵

1.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2.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3.教学时数: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2.黄河知识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改道26次。

3.时代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共有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二、整体感知

朗诵感情基调:豪迈、赞美、有激情、有气势。

1.《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文章题目为 “黄河颂”,作者从哪几方面歌颂了黄河?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2.诗歌可分为几层? 请概括各层大意。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主体(望黄河颂黄河)——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黄河防汛老党员心得体会总结 防汛抗洪党员心得体会(3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