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介绍贵州少数民族的导游词(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介绍贵州少数民族的导游词篇一
赤水丹霞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境内,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其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的丹霞地貌。赤水丹霞与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丹霞、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大著名丹霞地貌景区组合成为“中国丹霞”,并在第三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四十个世界遗产、第八个世界自然遗产。
大家知道,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它与古代丹霞分布地区沉积着厚厚的红色地层有关,当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岩层沿垂直节理方向发育,红层便被切割成一片片红色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形成我们如今看到的丹霞地貌。而赤水丹霞不同于国内其他地方之处,在于它属于青年早期的丹霞地貌,也是丹霞地貌最美的阶段。赤水丹霞不是单一丹霞地貌,而是结合了瀑布、湿地、山林等其他大自然的美景,森林覆盖率超过90%,被称为“绿色丹霞”和“覆盖型丹霞”,这里有着大面积古老植被和各种珍稀濒危动植物,使赤水丹霞更具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赤水丹霞以其艳丽鲜红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仪态万方的奇峰异石,巨大幽深的岩廊洞穴,优美迷人的丹霞峡谷等等,与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了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前来搜奇探胜,赤水丹霞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之美、独特的地貌与景观之美和它以亘古的存在方式演绎、保存的自然遗产品位,开始剥开被岁月层层包裹的外壳,逐渐得到揭示。中国当代丹霞地貌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黄进教授在多次考察赤水丹霞之后评价说,赤水丹霞地貌面积之大,发育之典型,当属全国第一,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宝贵财富。
朋友们,赤水丹霞是上苍遗落在黔西北的一颗明珠,含情脉脉地迎接着成千上万的游人雅士。赤水丹霞核心区面积为273.64平方公里,缓冲区为448.14平方公里,总面积为721.78平方公里,是中国丹霞景区中面积最大的丹霞景观。赤水的典型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赤水市南部地区,赤水河将核心区分为东西两片,东片核心区为172.22平方公里,缓冲区为194.73平方公里,是赤水丹霞地貌分布面积最大、地貌形态最典型的区域,主要包括葫市镇以南、赤水河以东、习水河以西的地区,主要为流水深度侵蚀切割形成的山原峡谷地貌。西片核心区为101.42平方公里,缓冲区为253.41平方公里,位于赤水河以西、风溪河以东的赤水市西南部地区,河流切割程度小于东片,以高原峡谷为主。赤水丹霞以幽深的峡谷、红崖绝壁、溪流飞瀑以及茂密的森林和竹海等要素的有机组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使游客如在画境中游走,没有一处不令人迷恋。
赤水丹霞具有突出于众的美学价值。请看,赤水丹霞地区众多的河流从山顶奔泻而下,发育了典型的丹崖——峡谷地貌,山谷间有着数量众多的梯级马蹄形丹崖绝壁和瀑布群,丹崖赤壁发育的高度、宽度和体量之大,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里有中国丹霞地貌上最大的十丈洞瀑布,高度达76米,宽度达80米,堪称是丹霞瀑布的奇观。享有“申遗主体景区”、“世界丹霞之冠”、“世界丹霞第一园”等诸多美誉的佛光岩景区位于赤水市元厚镇,距城区44公里,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的核心景区之一。佛光岩呈弧形,弧长1000余米,高300余米,早在侏罗纪、白垩纪时代就已形成,像是恐龙在灭绝前夕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一部无字天书,摊开在半天云海中。佛光岩中间有一条高200余米、宽40余米的白龙瀑,犹如赤云中飞身而下的一条白龙,看起来潇洒飘逸,颇能吸引游人的眼球。午后阳光照射下的佛光岩丹霞似火,血红的岩壁与雪白的瀑布相互映衬,与此同时白云弥漫,圆光五色似现其中,幻色幻象重重无尽,如佛光普照,赋予赤壁以神秘的色彩。这里还有闻名遐迩的五柱峰、丹霞城堡、茶花林、绝壁岩穴等30多个靓景奇观,由小金驿沟、世外桃源、太阳谷、犁辕沟、豹子沟等五大景段构成,面积为20平方公里,集新、奇、险、秀、幽、野六大特色于一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佛光岩景区谷深坡陡,溪河纵横,切割深度在500米至1300米之间,山峰多在1200米以上,断岩嶂谷,高低悬殊。出露地面的侏罗纪、白垩纪红色沉积岩,在风雨侵蚀、重力崩塌、差异风化等物理生化综合作用下,形成宝塔状、城堡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峰林状等无数奇异的丹霞地貌景观,放眼望去丹岩绝壁、奇峰异石、崖廓岩穴比比皆是,美不胜收。
好了,以上简要向大家介绍了赤水丹霞的风貌。相信大家来到这里,会看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丹霞。
祝你们旅程愉快!
介绍贵州少数民族的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的贵州黔东南,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张琴,“张扬个性,如鼓似琴”,大家可以直接叫我张导,现在我们开始走进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西江苗寨。
苗家招待客人以酒为重,苗族同胞们将以他们最高的接待礼仪——十二道迎宾拦路酒来迎接我们。喝酒方法何其多,唯有此处最特别,只要你的手碰到了牛角酒杯就必须得喝完,所以我们酒量略差的朋友,只要用嘴对着苗族姑娘们手上的牛角酒杯轻轻尝一口即可。
西江苗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面,距县城37公里,距州府凯里39公里。寨内有1288户人家,居民近6000人,为全国最大最典型的苗寨,因此被称为“千户苗寨”,西江是苗语“鸡讲”汉译而来,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这里保留着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河谷,源于雷公坪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这是苗家的风雨桥,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这里的建筑以木质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层层吊脚楼依山势而建。吊脚楼一般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圈养牲畜和家禽;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大家是不是看到堂屋外侧建有一个很特别的靠椅呢?那叫“美人靠”,主要用于观景、乘凉,有这样的说法,“美人靠上靠美人,不是美人俏三分”;第三层用来存放粮食和杂物。
西江苗寨最不缺的就是节日,其中“过苗年”,“牯脏节”尤为隆重。“长桌宴”是苗族过苗年的喜庆方式,也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礼仪,家家户户都会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龙似的一长条,排上数百米,桌上摆着腊肉、酸菜、酸汤鱼等苗家特色菜肴,一会大家就能亲身体验了。“牯脏节”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着盛装,跳芦笙舞等,并邀亲朋好友共聚一堂,以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是一个“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的民族。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芦笙场,也是苗族同胞们展现歌舞才艺的地方。芦笙舞是苗族一种流行最广的舞蹈,集舞蹈、杂技、体育、音乐为一体。说到舞蹈,那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就更是热情奔放了。我们现在听到的是苗族飞歌,其音调高昂,气势雄浑,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歌曲形式。大家有空的话可以常来西江苗寨学习苗家人的才艺,苗族还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看到这块石碑刻着的“以美丽回答一切”7个字,是文学大师余秋雨先生在游完西江苗寨时情感诱发题写的。这条街叫“游方街”,大家猜猜“游方”是什么意思?“游方”是苗语谈恋爱的意思。每逢农闲时节晚上8—9点,这里聚满了水灵的苗族姑娘和健壮的苗族小伙,他们山歌对唱让游方街热闹非凡。
历史上,西江实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清政府在苗疆实行“改土归流”后,西江苗寨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辖,一些自然领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负责主持祭祀活动的牯藏头和负责安排农业生产的活路头仍得以世袭保留。
在观景台上观望整个西江苗寨,像一个巨型的牛角,又像一只卧着的玉兔。
苗族服饰多种多样,色彩艳丽,素有“无字之史书”,“绣在衣服上的历史”之美誉。
现在我们前往的是西江之旅的最后一站——西江苗族博物馆,其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集学术研究、参观与表演为一体的中型苗族博物馆。内设有服饰、医药、历史和生活等11个展馆,馆内收藏文物300多件,大家可以慢慢参观。
各位游客朋友,品味了苗家人的十二道迎宾拦路酒,踏着苗族的飞歌,西江苗寨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苗寨故事多,充满喜和乐,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都包括,欢迎大家下次再来苗寨做客!
介绍贵州少数民族的导游词篇三
过去,镇远有“六牌十巷”的说法。现在古城中还保留着9条古巷道,这里叫冲子口巷,宋元时期因镇远设州、建府成为古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逐步被人们开发出来。由这里开始,我们将随处看见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的山地建筑和许多深宅大院,以及著名的“歪门斜(邪)道”和迷宫般的巷道网络。来到这里会有人问,为什么巷道名称叫冲子口?问得很好,相传很久以前,有个渔民的儿子,是从上游冲下来的。渔民捡得后,取名水生并精心把他抚养成人。后来,水生长大成人,考取进士当了大官。他没有忘记养父母的抚育之恩,不仅为他们养老送终,还出钱修建码头
2023年介绍贵州少数民族的导游词(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