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椐有关部门的心理调查表明:多达16%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严重、自信心不足、自卑感严重;意志脆弱、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能力、适应性差;依赖性强,独立自主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在中学生中也一定程度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对家庭社会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代新人,成为当前中学教育面临地新问题,新任务,也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实施需要。
一、当前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
1.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
2.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这些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会惊惶失措,甚至精
中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