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广西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和方法 对疫情防控体会(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91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广西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在游览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龙脊梯田吧。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成形于明朝,完工于清朝,距今已有近7_年的历史。龙脊梯田距龙胜县城22公里,距桂林市区103公里,景区面积共66平方公里,主要是以平安壮族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为主体向周边村寨辐射的梯田群体。梯田分布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间,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梯田群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集壮美与秀丽为一体,堪称天下一绝。从高处望去,梯田的优美曲线一条条、一根根、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岚似云塔,显示了动人心魄的曲线美,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当初肯定没有想到,他们为了生存用血汗和生命开辟出来的梯田,竟变成了如此妩媚潇洒的世界曲线。其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宏,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誉,比起精致的巴厘岛德格拉朗梯田壮丽许多,是中国南方农耕文明的集中体现。

虽然它的规模磅礴壮观,但有趣的是,在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最大的一块田不过一亩,大多数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有个笑话这样形容每块田的小:有个地主要农夫耕完山脚的206块田,农夫把地耕完后,数来数去一共只有205块田,怎么也找不到那最后一块,无奈之下,农夫准备回家,可是当他拾起了地上的蓑衣,这才发现原来还有一块田被盖住了,因此,这里还有“蓑衣盖过田”的说法。而且啊,龙脊梯田的景色还会随着一年四个季节的更替而变幻无穷,各显神韵,春来,水满田畴,如串串银链山间挂;夏至,佳禾吐翠,似排排绿浪从天泻;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顶玉宇;隆冬,雪兆丰年,若环环白玉砌云端。这种景象可以称得上是人间的一大奇观,告诉您一个小秘密,领略龙脊梯田魅力的最佳时机是农历“芒种”和“中秋”两个时节的前后。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没错,因为“芒种”为当地村民的春耕时节,但见云雾弥漫于阁楼梯田间,如镜的梯田中点缀着耕牛、衣着火红的耕者、碧绿的秧苗,绝对是一幅气势磅礴的写意画境;而在“中秋”时的秋收时节,漫山铺金,层层梯田若级级金阶,梯田环绕的山峰又似座座金塔,那绵延起伏的山,一级一级蜿蜒的梯田,像天与地之间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画。看见这种景色,游客的心灵都会被深深地震撼,他们敬畏于人们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也折服于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建设家园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力量。

龙脊梯田包括平安北壮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两个景区。两处梯田既有大刀阔斧的砍削,又有丝丝入扣的精雕细啄;既显得气势磅礴,又含着清秀的艺术情调。由于山行各异,呈现两种互不雷同的诗域画境。两者一南一北如双壁辉映,分别构成北壮和红瑶两个文化空间,可谓组合巧妙,相互辉映。

平安梯田横跨平安和龙脊两个行政村,宛如一条行进中的巨龙,腾越在一个四五里长的坡面上,腾越出一种叱咤风云的野性力量。平安梯田内有“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两个独特的景观。“九龙”指龙脊主脉在这里分出来的九条小山梁,“五虎”指这里五个略微凸起的小山头。“九龙”、“五虎”全部被梯田所盘绕。“七星”指当初开田时特意留下来的七个小山包,7个小山包分别叠立在7块田的中央,远远望去像七颗闪烁的星星,守护着龙脊那块弯弯的月亮田。因为“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的存在,使得平安梯田像田园一样景中有景,平添许多情趣和意味。

平安梯田是广西北部壮族文化的载体,金坑梯田则是红瑶风情的摇篮。龙脊壮、瑶人民像修筑梯田,保持水土一样精心保护这里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这里有被梯田拥在怀里、被水光映照、被云影拂弄、被空灵成天上空阕的吊角木楼,有似梯田一般延绵不绝、饮唱不熄的山歌,有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有奇特的风俗,有酿香的水酒。所以这一切,都和高山、森林、云海在一起,构成龙脊梯田深厚的文化内涵。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们,看了龙脊的自然风光,现在小雷为大家介绍一下龙脊四宝吧,这一宝呢,就是龙脊香糯,它也是酿造龙脊水酒的主材,是只有在龙脊才吃得到的哦;这二宝呢,就是有着“东方魔水”美誉的龙脊水酒,它是用土制酒药酿造密封后兑冲甘泉而成,芳醇爽口,润脾生津,营养丰富。人说龙脊十三寨人,肌肤红润,健康长寿,是常年饮食佳酿之故;三宝就是龙脊辣椒,它产于龙脊景区海拔800米以上的云雾山中,椒呈牛角形,颜色鲜艳、肉厚籽少、辣味浓、香味独特诱人,除富含辣椒素和挥发性芳香油外,还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食后开胃提神,驱寒除湿,增进食欲,是独特的佐料佳品;第四宝就是龙脊云雾茶了,龙脊云雾茶品质优良,是中国28大名茶之一,在乾隆年间曾为贡品,各位游客朋友们知道原因吗?这是因为呀,云雾茶茶园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茶园海拔高度在八百米以上,属亚热带季风区,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机物含量高,日照短,终年流水潺潺,云雾缭绕,无任何污染,这可是形成优质茶的理想之地。所以啊,有很多人十分羡慕此地极得老天之眷顾。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对龙脊梯田的讲解就此结束了,大家现在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景区,1个小时候我们在此集合,谢谢!

主题广西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以风景秀丽著称的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属桂林市管辖。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30万人,辖6镇3乡,有汉、壮、瑶、回等11个民族。

阳朔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日照146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无霜期302天。

阳朔县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年产量为13万吨。沙田柚、金桔、柿子、板栗为阳朔四大特产水果,其中沙田柚以其果大色美味甜闻名海内外,1997年总产量达1.6万吨,1995年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同类产品最高奖枣银奖;1998年获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199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沙田柚之乡”。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矿种。阳朔人心灵手巧,近几年来,开发制作出大量的旅游工艺品,如书画、画扇、大理石、滑石工艺品,还有山水盆景、文化衫、石章、木雕、仿古服装、仿古陶器、绣球等工艺精品,畅销国内外旅游市场。

阳朔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山水景色更胜桂林。漓江的“黄金水道”(杨堤至兴坪),即位于阳朔境内,境内还有挺拔俊秀的奇峰2万多座,蜿蜒于万山丛中的河流17条,被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界”。再加上处处是景的自然风光,古朴清秀的田园景致,惊绝天下的溶岩奇观,难以忘怀的“洋人街”——西街......到阳朔来!您将不虚此行!

阳朔美景无处不在,许多初到此地的人都说仿佛人置画中:在县城景区,除了为您提供良好的衣食住行的同时,有西郎山、山水园、碧莲峰等美景,还有老外老愿呆在这里的“洋人街”——西街,您可以泡吧、到攀岩馆攀岩;可乘船游览漓江上的九马画山、下龙胜景、浪石风光、黄布倒影、兴坪佳境(二十元人民币的背面图取景处)等漓江著名景点,登岸拜访克林顿访问过的渔村,探被誉为“岩溶奇观”的莲花岩;在月亮山景区,有十里画廊、穿岩古榕、月亮山、聚龙潭、天然的岩洞——菩萨岩(可洗泥浴,有益皮肤)、蝴蝶泉、众多的攀岩胜地等;骑自行车游览遇龙河景区:有遇龙桥、富里桥、仙桂古桥三座520xx年历史以上的古石桥,以及随处可见的田园美景,因其之美,被游客们称为“小漓江”,可游泳、漂流、钓鱼、野营等;在漓江下游景区,游书童山、东郎山、中国画扇之乡——福利镇......阳朔就是一座大公园!

大自然给了阳朔以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全球热爱大自然的游人的目光,从八十年代的少部分老外,到现在每年的接待量在300万以上,阳朔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外桃源的寻梦人。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资讯的发达,以前只知道桂林而不知道阳朔的人们找到了真正最能代表喀斯特地貌的“喀斯特公园”!

其实,老外比大多数国人更先了解阳朔,一本lonely planet把他们从地球的另一面带到了阳朔,到阳朔的外国游客都是人手一本,他们只把桂林作为一个交通的中转站,下飞机了,下火车了,直接从桂林赶到阳朔,一刻也不停留。知道为什么吗?我只知道一点,老外大多数很有主见!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一个大多数人重要的议程,加上国家政策的调整,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执行,每到节假日风景区人满为患!据阳朔旅游部门统计,从20xx年至今,阳朔的宾馆床位翻了一番!今年的五一依然无法安排完所有的客人,不少人只能去搭帐篷。阳朔沸腾了!阳朔爆发了!

阳朔在外国游客纷纷到来的时候,才慢慢地新建或用旧房改装了几十家各具特色的涉外宾馆、酒店,可以说阳朔的旅游是被推着走的!现在,西街上的四十多家各色酒吧,可让您品尝到世界各地的饮食风味,即使再小的一家小旅馆,服务员都能用流利的外语为外国游客服务,比起有些地方的三星级酒店来,还略胜一筹。阳朔当地的风味除了米粉外,主要有漓江啤酒鱼、各色酿菜、清水漓江鱼等,尤其是啤酒鱼,让人回味无穷。

自古以来,名人与名景都有理不断的渊源:孙中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都曾来过,尼克松、卡特、乔治·布什、克林顿四位美国总统,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纷沓而至,1996年,李鹏携夫人到阳朔游览,并题字:“阳朔——中国旅游名县”。

主题广西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南宁青秀山!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导。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青秀山,位于广西南宁市城市中心,总面积13。54平方公里,核心面积6。43平方公里,20xx年获全国首批aaaa级风景区称号,20xx年荣获国家aaaaa级风景区称号。她是“城市绿肺”,被誉为“南宁生态地标,东盟友谊平台”。

青秀山是壮乡名山,历史悠久,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东晋时期,就有壮族先民在此游玩,隋唐时期,更是成为文人墨客旅游休闲、吟诗作画的好地方,这里有始建于北宋年间的观音禅寺、明代的百年名塔龙象塔等丰富的人文景观。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交流的深入,青秀山以其秀丽风光和民族文化,成为东盟国家元首、企业代表、旅游者来邕的首选景区,以“绿”会友,通过多种载体动态记录中国——东盟友谊事件,成为中国与东盟友谊的重要平台。

青秀山共有大大小小40多个主要景点,要想游遍所有的景点真的是一天的时间都不够,那今天小培推荐给您的是青秀山最精华的部分:友谊长廊、苏铁园、雨林大观……

青秀山旅游风景区除了风景怡人环境优美外,还是国内小有名气的佛教圣地,坐落着北宋年代的观音禅寺和始建于清朝的水月庵。其中观音禅寺内有世界上最大的玉雕卧佛、世界上最大的檀香木千手观音、世界上最大的关公铜像、千年金丝楠木四面观音立像等。

青秀山大门

现在您所看到的这一雄伟的建筑是青秀山大门,这是青秀山风景区献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礼物,设计上借鉴了侗寨的风雨桥及广西地方特色的坡檐结构。侗族是广西12个世居民族当中的一个,侗家人喜欢依山傍水居住,桥梁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交通设施,而且还是挡风遮雨的公共场所,因此称为“风雨桥”。风雨桥闻名世界,是因为它是不使用一钉一铆来建造的全木质建筑物。

大门造型与汉字“山”相似,蕴含“青秀山”之意。大家请看,台阶两旁鲜艳的花是南宁市的市花——朱槿花,北方称它扶桑,南宁会展中心的主体建筑就是根据重瓣朱槿花的形状建成。朱槿花一年四季都开花,而且花开得非常艳丽,寓意着南宁的发展将越来越好。

佛教有两大名树,一是无忧树,二是菩提树,这棵就是无忧树,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这无忧树下。

友谊长廊

在您眼前的就是青秀山友谊长廊。友谊长廊是仿照侗族风雨桥的特色、结合岭南园林而建设的,全长618米。走在长廊上还可以发现整个建筑全部采用俄罗斯樟子松实木打造,不用一钉一铆,完全榫卯结构组合,体现了侗族风雨桥高超的建筑技艺。长廊集桥、廊、亭、楼于一体,既成景点景观,也是休憩场。青秀山友谊长廊在不同的季节会举办不同的花展,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能够欣赏到不同季节的美。

在友谊长廊的两头分别是代表了广西民族元素的壮锦广场、铜鼓音乐台,和代表了东盟十国元素的中国东盟友谊园,而友谊长廊就是连接中国和东盟友谊的一座桥梁。618米的友谊长廊被分为了12段,长廊两头展示了我国的一些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中间的10段分别介绍了东盟十国,表达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寓意。

现在您来到的是越南区域。自从20xx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日益紧密,逐渐实行低关税甚至是零关税。在南宁的超市里面会看到很多的越南特产,像越南拖鞋、越南香水、越南咖啡、排糖,都非常便宜,也深受南宁老百姓的喜爱。

长廊从高空上俯瞰就像是一条巨龙蟠绕在青秀山山脊之上,而青秀山的最高峰是凤凰岭,这一龙一凤翘首相望是吉祥如意的寓意。

您还可以看看长廊两边的植物,南宁被誉为“中国绿城”而青秀山就是绿城南宁的绿肺了,所以一年四季不管您什么时候来到青秀山,都是绿意昂然的景象。

现在抬头看到的是马来西亚的国旗,马来西亚的国花和南宁市市花都是朱槿花。

这段是缅甸区域,缅甸是个非常崇拜佛教的国度,在佛教思想的影响下非常的乐善好施。在缅甸,布施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习惯,他们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捐钱修佛塔,为此一生舍不得吃穿,临终时要把全部积蓄都捐献出来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

现在看到的是老挝国旗,在您右手边的鸡蛋花是老挝国花,也是广东肇庆市市花。鸡蛋花的花朵外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看上去就像是鸡蛋白包着蛋黄,所以得名鸡蛋花,每年5—10月开花。

现在您看到前面有一个平台,从这里能看到青秀山以外的另一个别样风景,面前一派欣欣向荣的城区,就是南宁市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区域——琅东新区。走出平台,您可以看到正前方有一个阁楼,广西有句俗话说:“唱壮族的歌,看侗族的楼”,在阁楼上就可以看到南宁的母亲河——邕江。现在您已经来到了友谊长廊的廊头,可以看到这组“鲤鱼跃龙门”的雕塑。在旁边的四个角落是神兽——龙龟。

苏铁园简介

青秀山千年苏铁园,不仅是国内面积最大的苏铁专类保护园,还是全国“景观最好、树龄最老、胸径最大、植株最高”的苏铁专类园。面积达80余亩,收集国内外苏铁种类40余种,总数达10000多株,于1998年11月初步建成开放。苏铁也俗称为“铁树”,起源于2。8亿年前的古生代,恐龙及其它动物的主要食物之一,与遭灭顶之灾的恐龙相比,苏铁得以传宗接代至今,已非常幸运。因此现存苏铁被称为“活化石”,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保护植物。

青秀山千年苏铁园是我国苏铁植物较为集中的一个迁移保护中心,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篦齿苏铁、石山苏铁、德保苏铁和叉叶苏铁的迁地保护种群地。其中树龄在千年以上的苏铁就有1000多株,最大树龄的已有1360多年,堪称“苏铁王”。在苏铁园里看到的高大的苏铁都是篦齿苏铁,篦齿苏铁平均高度有7米,在苏铁园中有一株全国最高的苏铁高度达到13。5米。

雨林大观简介

青秀山雨林大观占地500多亩,于1998年的时候建成,这里有200多个科,2500多种,累计数量达300万株的植物,在这里您将可以看到世界上最毒的树、最贵的木、最炫的花。正是因为拥有这么丰富的植物资源,所以雨林的负氧离子含量是最高的,最高时可达到20xx0个/cm3,是南宁市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绿肺。在雨林大观您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热带植物王国的奇观。

龙象塔

龙象塔也俗称青山塔,以“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而得名。龙象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塔高30多米,后来塔被雷电击塌了两层,到1937年8月,当时正是日寇飞机轰炸南宁的导航目标,因此下令将塔拆除。之后于1986年重建,塔的形象保持明代风格,参考了桂平东塔的式样,塔形为八角重檐9层,高51。35米,塔基直径12米,有257级旋梯。龙象塔也是我们青秀山的标志性建筑。登上龙象塔塔顶,可以看见我们美丽的母亲江邕江,及对面正在开发的五象新区。

兰园

青秀山风景区在风景区的北门区东南侧打造了这美丽的兰园。兰园规划总面积为320亩,其中已完成一期建设面积为150亩;园区共种植蕙兰、建兰、墨兰、兜兰、蝴蝶兰、石斛兰等兰花363种、植株总数达30余万株。

青秀山兰园在建设中遵循“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以洋兰造景、国兰文化、药兰养生为主线,充分利用原有沟谷、岩石、大树、泉水等自然条件,采用障景、借景、点景等园林造景手法,创造了步移景异、曲径通幽、小中见大的意境,打造兰花地生、附生、腐生、气生、岩生的自然生长环境。根据各种兰花的生态习性,将兰花自然巧妙配植于树林间、石缝中、沟壑旁,建成怀石叠瀑、空中花园、翠屏兰香、绚兰花田、古陶兰韵、兜兰花瀑等6个赏兰景点。充分展示兰花绚丽多姿之艳、仪表高雅之美、幽远飘逸之香、皎洁无暇之纯、超凡脱俗之媚、神奇药用之珍。建成后将是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自然生态兰花专类园,同时也是国际领先水平的户外兰花专类园。

主题广西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阳朔位于桂林市南面63公里,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是一座有20xx多年历史的漓江边最美的城镇,媲美桂林,游人如云。

阳朔历史悠久,人居历史逾五千年。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元)置县,城史已有140余年。阳朔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总面积1428.38平方公里,人口30万。从桂林到阳朔,水路83公里,陆路65公里,水陆交通便捷,而且行程尽在自然山水画廊之中。

阳朔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百里山川,处于风景如画,时时秀色可餐。真可谓是大地母亲赐予的丰厚礼物,东西文化交流的智慧结晶,尤其是它那四个一、八个景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这就是:一条漓江,一条桂阳公路,一条西街、一棵大榕树;八大景区为:1、世外桃源;2、银子岩;3、遇龙河景区;4、刘三姐歌圩;5、高田望月;6、鉴山古寺;7、蝴蝶泉;8、聚龙潭……

所有这些形成链带式的主体景观,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构成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阳朔仙境,如今的阳朔已真实地做到了形神兼备,靠自然之美引人,靠人文之美留人。

一位在阳朔西街生活多年的法国商人曾这般深情地表述他对阳朔的热爱:“我还没有发现,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的生活能比得上这里的舒适与悠闲。”

洋人眼中的“阳朔休闲”竟然如此地经典,沐浴着东方文化成长的我们又何尝不会更多一份钟爱呢?君不见?“五一”、“十一”、春节黄金周的桂阳公路上、广东、湖南、云、贵、川等地的自驾私家旅游车结伴飞驰而来;君不见?阳朔县城通往月亮山、大榕树、遇龙河景区的每一条路上骑车的背包人每天都是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君不见?银子岩、世外桃源,还有佛光普照的鉴山寺每天都是游客云集,络绎不绝;君不见?著名导演张艺谋亲自执导的《印象刘三姐》生意火爆,每晚加演,还是供不应求;还有多少外国游客一踏进阳朔这块风光宝地,不呆上十天半个月,他们绝不忍离去……

所有这一切只诠释着这样共同的主题:阳朔,中国旅游的名县,世界乡村休闲的经典,桂林旅游精品的超市,中国人的精神后花园!

阳朔,的的确确是您的寻梦家园,休闲的胜地,度假的天堂。迷人的阳朔,正以窈窕淑女般的情怀,期待着您的光临!

阳朔位于桂林市南面63公里,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是一座有20xx多年历史的漓江边最美的城镇,媲美桂林,游人如云。不到一公里的阳朔西街,位于县城中心,全长517米,宽8米,大理石路面,呈弯曲的s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浓厚。荟翠各种旅游纪念品、小吃于街市。其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夜景更是风情万种,风俗浓郁。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沈彬便对住在碧莲峰里的居民羡慕不已。

阳朔不仅田园风光如诗如画,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古建筑、古桥梁、名人纪念地摩崖石刻等,点缀于山水间。最有名的要数阳朔古老的石板街--西街,街中有众多的工艺品店、书画店、旅馆、咖啡厅、酒巴、中国功夫馆,这里也是洋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其中外国人在此开店就有20多家,被称为洋人街。由于西街男女老少都能说外语,故又把西街喻为"地球村",而且是中外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每年接待的中外游客达150万人次之多。总之,处处是景的自然风光,古朴清秀的田园景致,惊绝天下的溶岩奇观,难以忘怀的“洋人”西街,阳朔之行绝对让你别有一番惊喜!

古风犹存却充满活力的西街,其另一道特别吸引人的风景是中外语言、文化的学习与交流。人们可在街上专门的商务外语学校学习,也可在酒吧、画店中交流。中国人教外国朋友学习中文、书法、太极、烹任、象棋等中国文化,外国朋友在与中国人交流中,也把其本国的语言、文化传给了中国朋友,从而彼此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了“留学”。

那些外国游客,来到桂林,游罢漓江,在阳朔登岸,马上就会被西街吸引住了,与他们在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南京路表现不同,他们来到这里,解下行囊,和一杯啤酒或咖啡之后,竟然舍不得走了。就有人在这里学习中国功夫中国话,就有人进入民办的“巴克兰”学校当外语老师,还有许多人与西街上的姑娘、小伙子谈恋爱结婚。据说,以当地人口为基数来计算,西街的涉外婚姻比例之高,为全国之最。

洋人越来越多。到1998年,发展到每天竟有1000多人在此逗留。他们在西街上悠然踱步,悠然吃中餐或西餐,悠然与中国人或外国人聊天,租一辆自行车,信“马”游缰,悠悠然游览山光水色……洋人们悠悠然得如同在自己家乡的庭院里或田野上一样,西街上的人便也悠悠然的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今年夏天,西街搞了个“啤酒节”,竟有那法兰西的一个爵士乐队,穿着燕尾服,不远万里而来,在朗朗的月光下,拨弦挥弓及鼓吹管,为晚会助兴。还有为法国先生,不见其妻,却只见他和他的四个孩子,最小的一个还背在背上,父子五人,悠悠然地在西街转悠了好几天。西街人戏称之为“国际超生游击队”。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当年的十字街部分是县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这里有经营日杂烟酒的万利祥,有经营南货土产出名的陈公兴,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号,都是实力雄厚的粤商,是阳朔商界中的大款。另外本地商家刘来兴等,他们对阳朔的经济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胜利后,十字街商业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并不像今天这样直通公路边的膏泽峰下。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

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为从西街方便出城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当时,为适应潮流,遂把从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1920xx年左右基督教传入阳朔,由李绍庚夫妇主持传教,地点在西街东段一带租一间民房进行,有数十人入教。当时负责桂柳区段的英藉传教士陈法言等(系使用中文名)经常路过阳朔,均到李先生家探访,并在西街江西会馆大门处拉手风琴唱诗以吸引群众,进行布道,引得一街群众围观。所以说阳朔西街的群众是最早接触洋人的。

李绍庚夫妇早年就读于梧州建道学堂(香港建道神学院在梧州设立的学校),毕业后到各地传教和教书为业,30年代始定居阳朔,“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区难民纷纷南逃,当时广西政府成立了“难民赈济委员会”,阳朔也相应设立了分支机构。李先生出于教义博爱之心,积极参与赈济工作,负责难民收容事宜。一天,在难民登记册上发现有来自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英文校对马泽生,李先生念及国难之际,有用人才沦为难民,实为可悲可惜。通过面谈,请其为家庭老师,为自己子女教些英语,解决其生活问题。当时西街一些商号老板闻讯后也将子女送来学习。因求教人数逐步增多,家中容纳不下,马先生遂将课堂迁往广东会馆(马泽生系广东番禺人)继续教学。使用的课本为正中书局出版,当时桂林中学普遍采用此书。这就是阳朔有史以来第一个英语学习班。学习班一个叫李春茂的英文进步很快,不久便用英文为西街上的“西林照相馆”设计了中英文的广告牌,受到称赞,可以算得上是西街的第一块英文招牌了。

国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机构也南迁到达阳朔,大部分入驻西街尽头体育场后的中山纪念堂,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其中有历史及生物所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文化层次很高,也非常爱好体育运动,经常与当地群众举行篮球、足球演练和比赛。

另一南迁到达阳朔的群体是国民政府军官外语补习班。该班为国民政府培训驻外武官和军事代表及翻译人员而设,有英、法、德、日、俄五个语种。老师以中国人为主,也聘有部分外籍人员任教。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祯都曾到外语班作演讲和授课。一时间碧莲峰下、西街处处外语声声,另有一番景象。

外语班在阳朔开办约半年,后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除此之外,随迁到阳朔的尚有“敌国人民收容所”,他们是德、日、意等国侨民。驻桂林的美英盟军人员也经常到阳朔来,西街成了多国人员的集散地。当时的阳朔县城由2500多人猛增至一万多人,人员纷杂,语言南腔北调、中西合璧。这是阳朔西街在历史上曾经最辉煌的时期。

当时到阳朔的各界名人有何香凝女士、宋哲元将军、柳亚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革命人士及文化名人。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都在西街住过,他们都创作了以阳朔和漓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到阳朔游览时,在西街与一叫陈家晃的小学生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当时传媒誉为“爱国华侨与祖国同胞相聚,陈陈一家巧遇朔城相亲”,为西街增添了一段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处于良好阶段。50年代中期,一些援华的苏联及东欧国家的专家不时也到阳朔游览,这是解放后最早到阳朔的外国人。当时苏联的著名油画家马克西莫夫以及一些摄影家都到过阳朔。苏联的《鳄鱼》画报及《苏联画报》等刊物都发表有阳朔水东门码头及西街街景的美术作品和照片。

60年代到阳朔的外国人比较少,但作为贵宾的代表团游览阳朔还是有的,重要的有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丹麦女王伊丽莎白、尼泊尔首相比斯塔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一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他们在阳朔码头上岸以后大都步行游览西街,阳朔人民都自觉地在西街两旁夹道欢迎。到访次数最多的要算西哈努克亲王。

70年代以后至90年代有将近4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西街参观游览。议会领袖、副总统、副总理及内阁部长级的外宾更是不计其数。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卡特、布什曾到阳朔并在西街上漫步游览,卡特与夫人更是在街上骑自行车观光,他们都对阳朔的风光和民风称赞不已。1998年7月2日克林顿总统访问阳朔渔村和西街后,在国内外更是掀起一股阳朔西街热。

西街是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历史上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数是农民,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忠厚的双重性格。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西街仍然较好地保持着朴实无华的迷人古貌:一条暗青色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的砖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江西会馆,展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的古香。走进西街,就像走进了一座整洁的农家大院,你会受到热情的款待,你会买到中国味十足且价廉物美的物品,你会品尝到可口的中、西餐点,你会感受到在家里一样的适意。在西街,不用担心被“宰客”。人们说,西街,充满着优秀的中华古风。

70年代初,阳朔县正式对外开放,许多西方游人在饱览了漓江风光以后,来到阳朔,无意中走进西街,发现在这奇山秀水之中,竟还有一条这么迷人的小街。这些西方人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纷纷把对西街新奇而粗浅的印象写在了西方各国出版的旅游指导书上。到了80年代,自助旅游兴盛,西方的自助旅游者到了西街。这些被西方闹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工作搅得身心疲惫的西方人,似乎在这里找到了休憩的港湾。许多西方游客因对西街痴迷而流连忘返。有在这里住几天的,有住十天一个月的,甚至有住半年或几年的;近两年来,每年来西街的自助旅游者都超过十万人次。西街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成了名副其实的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鲜明西方特色氛围独特的街道。

西街是中国最大的英语角。尽管西街学外语已有60多年历史,但真正兴起学外语热是80年代,随着外宾的增多,西街人为了与西方游客做生意、打交道,又自发地学起了英语,而且是男女老少全体参加。1993年,一位叫欧文的青年人独自来到阳朔谋求发展,被这里的外语氛围迷住了,认为是天下办外语教学的最佳场所。经过不懈努力,他办起了一所民间的巴克兰商务外语学校。六年过后,该校已初具规模,拥有包括外籍教师在内的师生500多人,培养了大批外语实用人才,同时也为外国人学中文及东方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地方,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巴克兰的口语训练营地及电脑室均设在西街。美国亚西国际教育顾问公司也在阳朔安营扎寨,这些学校和单位为阳朔和桂林提供外教和培训商务英语人才。

1999年暑假,阳朔县政府特邀“疯狂英语”教学法的创始人李阳先生到阳朔兴办“英语夏令营”活动,600多人闻讯蜂拥而至报名参加,由于名额限制,很多人想来都没有办法。当时整个西街的餐厅、酒吧、咖啡馆人满为患,他们与阳朔的外国游客互相学习语言,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共同。在此期间,专门为此前来观光的国内游客达万人,令以往宁静的西街着实火爆了一阵。

在西街,大多数经营者懂英语,经常可以看到西街人用英语流利地与西方游客们谈生意或聊天,甚至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或十来岁的小孩,都能用英语跟“老外”们拉呱几句。许多西方游客都说,来到西街没有异域感,不用比手画脚就能与当地人交流。西街的英语环境,还吸引了我国许多外语院校的学生和一些准备出国的人员,纷纷来西街实习英语,享受这不用出国的英语环境。一些专业权威人士来西街考察以后,都认定西街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天然“英语角”。

西街是孕育跨国婚恋的温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街人逐步地改变了保守的传统观念,尤为突出的是婚恋观。许多街的年轻人都接受了“爱是没有国界的”观念。也由于西方人来的多了,接触多了,街人似乎已经逐渐淡化了“土人”与“洋人”的分别。更主要的是,许多西方人经常来西街或长住西街,使西街的姑娘小伙们与西方的小伙姑娘们有了接触和了解的机会,有培养感情的条件,以致频频产生了跨国婚恋的故事。在90年代的20xx年间,西街的或在西街工作的小伙子娶外国妻子、姑娘嫁外国郎的跨国鸳鸯就有百余对,其中有几对是西方小伙来西街当上门女婿的。现在,不少的西街人稍有空闲,便忙于出国走亲戚,而且很豪迈地说,现在交通、通信都很方便,到欧洲走趟亲戚比过去农村来趟县城还容易。一些没有条件来西街当女婿当媳妇的西方人士,干脆举家搬到西街长住。现在,在西街落户或做生意的境外人士已有2 0多户,西街上的西餐馆相当多是“老外”当老板。因此,人们又给西街起了个雅号“地球村”。

西街成了阳朔新的人文景观。近几年,西街的“洋现象”成了媒体追踪的热点。中央电视台及各级各地甚至西方一些有影响的媒体,都大量地向人们介绍西街,弄得人们心痒痒的,都想来一睹西街的风采。许多人利用节假日扶老携幼来“看西街”;许多外地学校组织英语“夏令营”、“冬令营”,一批一批的学生涌进西街。西街人以自己的淳朴和忠厚,像接待外宾一样地接待这些来自近的远的、乡下的城里的“老乡”们。一些难得见到外国人的人们,第一次往往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来西街的。其实,你要到西街去,任何顾虑都是多余的。西街人为“老乡们”想得很周到,凡是用外文注明的地方,都附有中文;如果你想跟老外们搭个话试试自己的外语水平,只要你跟店主或服务员说明,他们会热情地为你“牵线搭桥”;如果你想要个西餐开开“洋荤”,服务员也会告诉你刀叉怎么拿,牛排怎么切。一位初次来西街的东北姑娘说得好:“外国人来这里都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咱们中国人还扭捏个啥劲呵!”

广西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和方法 对疫情防控体会(4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0.03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