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品牌运营心得体会范文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心得体会(六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数字化品牌运营心得体会范文一
数字故事的设计与制作有四项基本原则,即:故事性、技术性、艺术性和创新性,这也是评选优秀数字故事作品的标准。接下来我们就以《讲台前的我》为例,从这四项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故事性
数字故事的诸多元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故事,好的故事往往能够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以《讲台前的我》为例,作者根据电影《front of the class》真实的故事改变,讲述了小男孩cohen,从小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导致他无法控制地扭动脖子和发出奇怪的声音。这种怪异的行为,使他从小不被周围的人理解,在学校里老师经常批评他,同学们更是对他冷嘲热讽,就连他的父亲也对他失望透顶。这使得他一直在痛苦的漩涡里挣扎,不得不多次转学。转学后,新的校长了解了cohen的情况。在一次全校大会上,校长巧妙的让所有师生倾听cohen的真实心声,也使得全校师生慢慢的接受了cohen。校长的几句话,为cohen打开了新世界的一扇门,让他有了成为一名关爱学生的教师的坚定梦想,即使因为这个病症让cohen在寻求教师梦想的道路上遭到众人怀疑,屡屡受挫,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这份梦想,不抛弃梦想,不放弃信念,默默的努力。最终,他终于获得了最佳教师奖。
从故事的线索来看,本故事蕴含着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讲述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的方法和策略,另一条线索讲述一名新教师在怀疑和挫折中不断前进,努力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作为一部九十分钟的电影,两条线索并行前进,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作为一个十分钟左右的数字故事,则需要凸显轻重。因此,作者在制作时将新教师的成长作为了主要的线索,这样就不会对观众产生误解。
从语言组织来看,作者尽量浓缩提炼了电影中生活化的表达方式,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引导整个故事。
2.技术性
本作品中包括了字体,图片,音乐,视频和动画。
对于字体,本数字故事中主要使用了两种字体“方正硬笔楷书简体”和“方正粗倩简体”。”方正硬笔楷书简体”可以给观众一种亲切的感觉,”方正粗倩简体”是一种优美的字形,给观众一种优雅文艺的感觉。两种字体的组合使得该作品,亲切优雅,又不呆板。但是建议整个作品中的字体不要超过3中,不然会使观众产生凌乱的感觉,影响作品的整体性
在图片方面,为了保证图片的清晰度,作者尽量从网上搜了高像素的电影海报,再经过ps的处理用在作品中。不建议从电影中直接截图,以为很多电影经过压缩之后,图片的像素变得很小,会有虚化的现象。使用图片时,首先图片要和主题相贴切,不要用毫不相关的图片,这样会给观众造成认知负荷。如果实在找不到相关的图片,那就不要用图片了,凝练语言。有的时候,没有图片的效果反而会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音乐是数字故事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本作品前后共使用了两段音乐。故事的前半段,主要讲述cohen的病症和遭遇,因此音乐选用了较为舒缓的钢琴曲,后半段主要是cohen坚持梦想,努力拼搏的故事,因此就选用了较为轻快的音乐,有一定的节奏感。而两段音乐都使用qqplayer和audacity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包括,剪切,淡入和淡出。这样就不会出现生硬的感觉。在音乐的设置时一定要选择 “跨幻灯片播放”和”自动播放“。这样音乐才会正常出现。
本作品中嵌入了两段视频,都是从电影中截取下来的精华片段。两个片段很好的总结和体现了cohen的成长历程。但是在数字故事中嵌入的视频不能太多,嵌入太多,作品的体积会变的很大,同时,会对电脑造成一定的压力,如果电脑内存太小,则数字故事中的视频是无法正常播放的。因此,建议一个数字故事中最多嵌入两段视频。
动画方面,本作品没有使用太多,太花哨的页面动画,只是用了一些简单的淡入淡出,以及字体线条动画,动画的作用是增强作品的观赏性,太花哨只会喧宾夺主。动画不在炫,而在恰到好处。
3.艺术性(整体性,图片处理,修饰)
艺术性主要是只数字故事作品的整体性以及图片等素材运用的合理性。《讲台前的我》的作者在制作时对作品做了整体性的考虑,采用了统一的色调和表现形式。首页的设计可以增加对观众的吸引力,考虑到这时一部关于教师成长的作品,作品的名字叫做《讲台前的我》,因此选用了代表教师和讲台的黑板、粉笔作为首页元素。配上“方正硬笔楷书简体”字体以及恰当的动画效果,使得首页就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并且结尾也使用了同样的设计,使得收尾呼应,做到统一。
在图片素材的运用上,网上搜到的图片一般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做一定的处理。本作品中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成长,对图片做了抠图处理,将主人公从年幼到成年的图片都抠取下来,放在页面中,这样就去除了海报图片其他的干扰元素,做到了干净,聚焦。
4.创新性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故事结构的编排,图片,动画等元素的创意使用上。如下面这个页面,体现了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cohen老师的反应。如果使用真是孩子的图片,并加上文字,则效果会很不好,画面会显得很乱。因此作者做了抽象化处理,用图形工具画出了很多小人的剪影图像,代表每个孩子。这样就给了观众充分的联想空间。
同样对于字体排版,动画运用上也可以产生很多新的创新。这都会给数字故事增色不少。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和建议并不是数字故事的设计与制作的万能准则,数字故事的制作需要根据故事和主题的内容以及观众的类型来具体分析。但是只要多多联系,和交流,数字故事的制作水平会不断提高的。
关于数字化品牌运营心得体会范文二
数字经济是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壮大数字经济主体,提升产业发展能级,7-9月,由市政协副主席林月和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调查、民意恳谈等形式,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又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等7大类23个中类,前三个归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后四个归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产业数字化,具体分为融合型数字经济、效率型数字经济、新生型数字经济和福利型数字经济等四类。融合型数字经济的代表业态有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
(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量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152亿元,占gdp比重12.6%,占比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335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7.7%;实现工业增加值77.1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6.0%,占比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单位数和增加值总量分别占温州市的60.0%和51.0%。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行业集中明显
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我市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通用仪器仪表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5个中类行业,属于乐清传统的主导行业,行业集中明显。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共有335家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其中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118家,占35.2%;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87家,占26.0%;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52家,占15.5%;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31家,占9.3%;电子器件制造业23家,占6.9%。
(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研发产出较好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效好于规上工业。2020年上半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研发费用5.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8%,占比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69.6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46.6%,高于规上工业6.8个百分点。产品的更新带来效益的增加,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9.0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高出规上工业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四)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
通过“技改新八条”、传统技改和两化融合项目合并备案等举措,加大对智能化技改的扶持力度。同时,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县域经济特点,着力培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了乐清市数字化车间(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目前已有35家企业提交申报材料并已完成系统初步审查。
(一)核心产业层次不高,能级不强
1.主要产品供给体系仍处于中低端。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中在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等基础配套类行业,产品结构多处于中低端,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以低压电器为例,大体上分为四代,施耐德、西门子、abb三大国际巨头已开发出具有网络化、可通信等功能的第四代产品,我市企业却仍以生产二代产品为主,具有智能化功能的第三代产品占比较低,第四代产品更少。正泰、德力西虽然在规模上可以与施耐德、西门子、abb三大品牌相当,但产品仍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利润率低于中高端市场。在智能电网产业方面,我市近年来在信号和数据采集、传输、控制、嵌入式技术开发、软件开发等技术的应用积累不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企业较少,与国内同样从中压设备崛起后进入配电自动化设备领域的上海思源电气、石家庄科林电气、江苏大烨智能、南京大全等企业对比,还有不少差距。
2.新兴制造业集聚不足外迁严重。2020年上半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仅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608.3亿元的2.8 %,集成电路、物联网传感器、智能硬件等行业发展缓慢。同时,数字新兴产业的外迁现象也非常突出。如上市公司金卡智能早将经营主体搬迁到杭州,万控、曼德瑞等优质企业搬迁到了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还有一些企业虽在我市有生产基地,也因各种原因依托外地工厂生产智能化产品,如浙江力夫自控技术公司在乐清生产传统的压力开关等产品,而在杭州设立的关联企业则生产更为高端的电子传感器类产品。
3.配套产业链本地化标准化不够。我市智能重合闸、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智能电器产品的关键零部件、软件绝大部分来源于外地或者进口,存在严重“卡脖子”现象,整机厂商利润微薄。2020年,我市在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断供风险点的排摸中,梳理出了40家企业共140条可能存在断链断供的风险点,主要涉及国外进口的高端单片机芯片、晶振、电源芯片、铝电解电容、存储器、光耦和新材料。如正泰仪器仪表生产智能电能表、燃气表所需的晶振、贴片电容需要从日本、美国等地进口。一些非电气行业类如半导体、传感器、柔性线路板等企业缺乏配套企业支撑,所有环节、元器件都是由本公司生产或外地供应商提供,生产成本较高。此外,我市电器配套企业没有技术标准以及产品数据库,生产的零部件标准化程度不高,同一家企业同一个型号产品都会出现尺寸不一情况,容易导致自动化设备卡机,达不到智能制造精度要求。
4.核心产业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基本以传统的电影院和快递服务为主。2019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服务业企业仅13家,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营业收入仅占温州的1.8%,同比增长2.3%,低于温州5.1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虽增加到14家,实现营业收入3.98亿元,但是营业收入最大的还是一家总部回归企业,目前仅开票,还未对本地数字经济服务业产生带动效应。在建的云谷大数据中心、京东云区域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后,虽然可以带动数字经济服务业发展,但是全市至今没有一家真正具有工业软件研发能力、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的本土企业,无法有效支撑我市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基础支撑条件缺乏,创新要素供给不足
1.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要素不足,创新基础不牢。我市企业“人才难引、引进难留”现象仍然突出,科技人才总体数量较少,特别是智能电器、智能电网等企业所需的从事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主站软件、芯片、载波模块、线路板等方面的研发人才尤其紧缺,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作为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市虽以“科创飞地”等形式积极融入长三角,但是仍然处于创新的“困难高地”,承接“溢出效应”并不强,至今还没有建立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市企业研发机构层级低,省级认定机构仅占17%,一半以上为乐清市级认定机构。
2.区域创新氛围不浓,创新生态有待改善。我市企业专利以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发明专利占专利总数的比率低。截至2019年末,全市累计发明专利4341件,仅占专利总数的7.1%。同时,我市区域内的技术研发共享资源机制不完善,技术专利在区域产业链内传导不够流畅,集群效应发挥不明显。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被本地企业模仿快,很多企业因此也不得不将新产品的研发放在外地,额外的增加了企业成本。当遭遇专利侵权时,又碰到维权时间长、维权费用高、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大大挫伤企业投入研发创新的积极性。还有企业认为,我市知识产权侵权司法赔偿额度低于温州中院,导致其选择在温州起诉。
3.科创平台带动效应不强,运行机制不畅。我市虽已建立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科技飞地,但在助推我市传统电气等产业转型升级上,作用发挥还不到位。以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为例,虽已建成配套功能设施,但其功能发挥与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难以与各高校形成联动,缺乏与大平台机构职能相匹配的沟通协调机制,还未成就真正的“独角兽”企业。而反观宁波的慈溪市,中科院慈溪医工所是其率先引进的综合科创平台,该所与企业共同研发医疗器械,使一批像“广慈医疗”一样的生命健康企业扎根慈溪,在数年之间就获得了快速成长。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慈溪经济新亮点,2018年实现产值101.6亿元,成为继三大传统行业后,又一个产值迈入“百亿俱乐部”的行业。
4.扶“小”帮“微”力度不够,扶持政策知晓度不高。一些企业反映,我市在扶幼、扶小、扶微助推科创企业成长方面力度不够,如我市2019年对257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研发后补助4600多万元,但是该项补助资金的申请对象必须是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中小科创企业享受不到该政策。还有企业反映,我市对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的,按照共同研发设备销售价15%给予技术改造企业补助,但是该优惠政策在我市工业企业中知晓度并不高,导致我市从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的中小企业的营业额中本地市场所占比例反而不高。
(三)工业互联网落地困难,三大掣肘突出
1.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性不高。我市大量设备尤其是中小企业设备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较低,需要通过加装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部件等实现设备联网和数据联接,导致改造难度大、成本高。在信息化软件方面,因我市中小企业较多,大部分软件和信息服务公司的产品价格对企业而言普遍较高。在收益不明确的情况下,先投入巨大资金承担改造费用,是许多企业想要改造却迟迟不改的重要原因。如,2019年我市一家电器公司投资300万对车间和仓库现场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但也仅仅只完成了全厂生产区域20%的改造任务,由于短期投资回报率相当不理想,而后续投资还需要支付信息化规划设计费用、咨询费、项目实施费、后期系统维护费等大量费用,导致企业犹豫不决。还有企业反映,我市按第一批数字化车间(工厂)提升试点项目整体投入的6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而各个企业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
数字化品牌运营心得体会范文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