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骜帅师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阅读答案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 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
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 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臣弑君,子弑父,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摘自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 ,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患之。患以„„为患。
B.使使者谢安陵君曰。谢道歉。
C.吾已全己。全使„„保全。
D.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将将军。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信陵君“悍猛而自用” 的一组是 ①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②有敢为魏使通者死。③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④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⑤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魏国难当头之际,信陵君力排众议,挺身而出,抑蒙骜于关内,救魏国于水火。
B.子守管城的安陵人缩高因信陵君的命令而进退两难,但最终因安陵君而化险为夷。
C.信陵君复为将后,又自恃功高,日夜以酒色自娱,终被魏王“不信”而遭废黜。
D.信陵君重于诸侯,是因 为他能为国纾难,而再度被黜,则因为魏王之不明不察。
参考答案 10.D(将,动词,统领。) 11.B 12.D( A“信陵君力排众议,挺身而出”不合文意。
B 项“化险为夷”不妥。
C 项“自恃功高”无依据,另外,因果倒置,应该说是被魏王“不信”而遭废黜后才日夜以酒色自娱。)
蒙骜帅师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阅读答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