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育人为本心得体会及收获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3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教学育人为本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二、开展小组活动
性格是个性的核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可知与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课后反思:
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统领的专制,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却常常发现教师一味追求场面的热闹而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功效,忽视了该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缺少教师的有效指导,“合作学习”变成“信马由缰”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合作学习的“水分”,没有“水分”,合作学习就会“枯萎”,教学中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二、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合作学习”变成“个人学习”
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组内成员达不成默契,合作就会流于形式。学生明确了分工,就会增强责任感,相互间的支持与配合会更默契。
三、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成“盲人摸象”
没有按法安排任务,学生根本就没有去合作、讨论、去深入学习,学生也没有理解合作学习对每个人的意义。所以,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就变成“无的放矢”。
四、没有充足的空间与实践,合作学习只会流于形式
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发展的水平。同时,要留给学生可以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避免在合作学习中只求场面而不求实质的过场现象,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它需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需要的是团队之间的竞争与配合,更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宽容
最新教学育人为本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之前请假,将课调至今天来上,正好将《容积和容积单位》例5、例6两课时一起上完。本以为连上两节数学课孩子们应该已经有些疲累或是感觉无趣,结果孩子们始终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下课的时候,听到一个孩子小声的嘀咕:“今天的数学课可真有意思!”我转身一看,竟然是我们班的文文,一个不爱听课不爱学习喜欢打架闹事的“熊孩子”。这不得不让我停下脚步,仔细想想这节课的可取之处。
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对于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不容易理解,好在有体积的相关知识做铺垫,如果能引导学生从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中对比教学,可能会事半功倍。所以在授课时我首先复习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为新授做好铺垫。导入也是运用体积的知识导入,这样让学生去体会容积和体积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对容积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引导学生质疑:“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有什么不同点”“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并能指出两者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求容积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实现了从体积到容积知识的迁移与提升。
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升。有些孩子反应很快,立刻掏出自己的牛奶盒,饮料瓶,水壶纷纷展示,这时有个学生拿出了一瓶1.5升的矿泉水,大家惊呼好大啊,原来1升这么多啊。而另一个孩子掏出了自己容积为10ml的小药瓶,大声的说,我这个好少啊。我立刻意识到教学1l和1ml的概念感知的锲机来了,我立刻拿过小药瓶,让大家传递感知,然后挑选了一个孩子展示容积200ml的牛奶盒,接着是容积500ml的绿茶瓶,再到1l的水壶,依次容积递增,让学生发现变化。最后拿出一开始的1.5l大瓶矿泉水和10ml的小药瓶对比展示,孩子们一下就意识到两个单位的内涵,并且我问拥有大瓶矿泉水的孩子,1.5l的水是多少ml呢,孩子们瞬间可以完成换算。让教学重难点提前被攻破了。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小学生形成、发展空间观念主要依靠“视”与“触”,亦即主要途径、手段是观察与操作,两项都属于直观教学范畴。所以在教学中各个层次的学习,我都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学习排水法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物品,既让孩子们体会排水法的方法也让他们了解了排水法的局限性。加深了理解,拓展了思维。
回顾整节课,我发现想让孩子们能始终有兴趣有激情的学习,一定要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从他们感兴趣的出发,提供直观实验的机会,真正让孩子们自我探索。老师教的远不及他们自己学到的更让人记忆深刻,更让人有成就感。
最新教学育人为本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共需学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全书共七个单元,四十节课,教材难度较大,任务较重,希望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较好,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
2、在音乐学习中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演唱中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歌唱。
2、组织好上课形式,使之生动、活泼、有趣,并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大方的表演。
四、教学难点:
1、引发学生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等各密切关系。
2、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五、教学设想: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要多引导,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系统认识,要把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化和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发音及演唱姿势、表情,课上多加入互动内容,培养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合作意识。
六、教学准备
录音机,dvd,电视,碰铃、响板、数码视频展示台等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4课时
第二单元:4课时
第三单元:4课时
第四单元:4课时
第五单元:6课时
第六单元:4课时
第七单元:6课时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学育人为本心得体会及收获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