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家训家风心得体会范本 家风家训活动总结感想(九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春节家训家风心得体会范本一
中午吃完饭后,爷爷说:等你爸爸妈妈回来,我们就去贴对联吧。我开心地答应了。
不一会儿,爸爸妈妈便回来了,我们高兴地拿上对联到门口贴对联。外面的天气真冷呀!手冻得连胶布也拿不了了,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对联贴好。我望着红红的对联,心里真高兴!
奶奶和妈妈忙着捏饺子,一个个饺子从他们的手中跳出来。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晚上8:00。我们全家一边吃着团圆饭,一边收看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可真精彩呀!有幽默逗人的小品,有精彩的魔术表演,还有动人的歌舞表演
随着主持人的倒计时,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院子里放鞭炮,鞭炮噼噼啪啪地响,好不热闹。
初一过后,我们到处走亲戚,送礼品,挣了不少的压岁钱,我高兴极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春节了,因为春节能挣到好多好多的压岁钱。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春节么?
推荐春节家训家风心得体会范本二
23. 百万礼品迎新春
24. 新一代,新选择
25. 春接福,春来到
26. 回家团圆带上***,送”平安“(太平)送”温暖“(服饰)
27. 春节狂欢夜 越夜越精彩
28. 启福迎祥 带福回家
29. 岁月年轮 承载辉煌xx
30. 四海祥云降福来 新年豪礼送不停
31. 迎新三步曲 店庆四吉祥
推荐春节家训家风心得体会范本三
要说起湖南的春节习俗,我当然是最了解不过的啦,因为我的老家是湖南。
说起湖南的春节,当然是从2月15日开始的。2月15日,家里就开始忙了:首先,是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东西——圆子,圆子是用糯米,法饼,肉沫捞制而成,味道极其鲜美,过年必备食品之一。
2月16日杀年猪,杀年猪也是老家都要做的事,家里每家每户都会养几头猪,为的就是过年吃,老家的猪都是“娇生惯养”,吃饱了喝足的,所以狠肥、很壮。猪皮上全都是肥肉,奶奶就会把肥肉割下来,拿去炸。
炸猪皮很简单,在锅里放一点水,然后要用柴火烧,把猪皮放锅里,过一会猪皮就出油了,就用猪油炸。炸好后脆脆的,而且不会恶心,很好吃。除了杀年猪以外,大人们,还会去买羊呀、牛呀、马呀、鱼呀之类的来吃。
除了这些必备食品之外,奶奶还要做甜酒,甜酒是用糯米,还有一种类似酵母的东西。糯米要泡在缸里,胖了24小时左右,就要拿糯米去蒸,再把类似酵母的东西撒上,把袋子套上,等待发酵。然后第二天钱就就可以喝了。
除夕的前一天,大人们就把鞭炮呀、糖呀、饼呀、瓜子花生等等之类的东西全部买好了,而且,除夕必须把自己“打扮好”,不可以,有一点点的肮脏。
除夕吃团圆饭,大人们就开心地聊天,我们小孩子就看电视什么的。十一点半就开始放烟花了,小孩子们必须要到一点钟才能睡觉,自然,有的烟花的吸引,小孩子们就睡不着了。
大人们就玩那些冲天炮啥的,就是那些比较危险的,都是大人放给我们看,我们就只能玩摔炮,还有那啥,就是那个点燃了他会“哗哗哗”的那个,拿在手上转来转去的那个。因为就只有这个不是太危险。
这天,全部人都在放烟花,从十一点半开始,一直放到早上六点钟烟火还没间断。早上六点我们就起来吃饭了,这个时候天还没亮。吃完饭我们就在外边玩儿(因为早上天还没亮,等天亮了才去拜年)。
过了一会儿天就亮了,爸爸拿着鞭炮到这家去放,然后里屋的人听到炮声了就出来迎接。我们这些小孩呢,就去问个红包,抓几把糖塞口袋,大人们聊会儿天就走了。
这就是我老家的春节——湖南的春节。虽然很朴素,但是我还是喜欢。
推荐春节家训家风心得体会范本四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按我们家乡风俗习惯,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为春节做准备了,俗话说:二十一二去赶集,二十三来祭灶,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杀猪牛,二十七杀阉鸡,二十八爆米花,二十九样样有,三十晚上一顿饱。
腊月二十四,也就是过小年,这一天,大家把院子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家里的东西重新布置一番。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算是春节的“彩排”吧!
过了二十四到了二十五,这一天,大家做豆腐打圆子,这种圆子是用肉、豆腐、蒜、辣椒粉、盐搅拌做成的。这种圆子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平平安安。春节家里来客人时,都要用圆子招待客人。
二十六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买猪肉、鱼肉、牛肉等,为春节做准备。
二十七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杀鸡,而且必须杀阉鸡。因为春节期间不杀生。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饭菜,到处飘有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了新衣服,门外都贴了红红的对联,屋内都贴满了年画。这一天每家都要从外搬进大柴,过年进柴(财)
代表着第二年财源广进,招财进宝。在外面打工的、工作的,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赶回家过年,吃团年饭。除夕夜每家灯火通宵,鞭炮声不绝,这天晚上,除了小孩,其他人不过十二点是不能睡觉,要守岁。过了十二点,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迎接新年到来,鞭炮声排山倒海地涌来,整个村庄硝烟弥漫。
正月初一,在自己家吃过面条后,就给同院的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拜年后,小孩子们就可以自由玩,放鞭炮,院子不时地传来孩子们欢笑声,呐喊声。这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过了初一,亲戚、朋友之间互相串门。
一眨眼到了元宵节,元宵节又是春节的一个高潮,每家都要吃汤圆,每家门口都要点蜡烛,表示这年团团圆圆、红红火火。
春节在正月十六结束了,孩子们也该上学了,大人们又照常工作了。在农村里,春节是大家最清闲的时候,又是大家最热闹的日子。
推荐春节家训家风心得体会范本五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个节日都是不一样的景象:细雨蒙蒙的清明、张灯结彩的元宵、月光如水的中秋、粽子飘香的端午,最令我着迷的则是那锣鼓喧天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伴着阵阵爆竹声,春节就这样到了。
水饺是除夕年夜饭的重头戏,这一天不管菜再多、再好,水饺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水饺也是有特别的讲究的。包水饺时一定要小心,不能弄破,否则就要“破财”了。摆放饺子的时候一定要摆满整个盖垫,不能留有空余,否则,来年就会“亏大财”。有时候还会在里面包一枚硬币,吃到硬币饺的人就是福气大。团圆饭吃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嗑瓜子、聊天、看电视,整夜不睡,这就是“守岁”。
大年初一清晨五点,天还没亮,大地都还在睡梦中,而我已经起床梳洗完毕,因为这一天是要给长辈们拜年的。在我的家乡,对于这一习俗是非常重视的。晚辈们按辈分从前往后排好队,然后挨家挨户给长辈们拜年,双膝跪地,两手朝前,弯腰磕头时还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在我们山东,磕头拜年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仪式。山东是孔孟之乡,讲究礼仪规矩,磕头拜年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跪拜的是长辈,表达的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年初二这天,已经出嫁的姑娘会带着丈夫回娘家拜年,娘家人在这天就不会再接待其他客人了。
初五是“破五日”,大人人包饺子,准备团圆饭,小孩子则会燃放鞭炮,叫做“送年”,意味着百无禁忌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整个农历年就算过完了。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喜气洋洋的音乐声,车水马龙的街道,欢呼雀跃的人们,春节是热闹的,我们的生活更是一年比一年美好的。
推荐春节家训家风心得体会范本六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意味着里历史将翻开崭新的篇章;意味着我们也将长大一岁。
在中国过春节,大家都会提前准备年货,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差不多在冬月的初旬,家家户户都开始备年货了。大家会买许多肉,有些灌成香肠,有些则把肉腌制后挂在阳台,经过长时间的晾晒而制成腊肉,留到过年吃。
过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家里就开始忙了。必须进行一次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还要准备一些糖和水果之类的年货,用于过年时招待客人。
小年一过,除夕很快就到了。除夕在农历十二月三十,是一年之末。在这一天,大家都要穿新衣,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窗花和“福”字。“福”字还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到了”!这些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除夕夜吃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桌上摆满了丰盛可口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着春晚,一边举杯欢庆、互送祝福。当然,还有我们小孩最喜欢的——发压岁钱。长辈们把压岁钱封在红包里送给晚辈,祝福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除夕一过,便是春节。大街小巷满是火红的炮纸,像是铺上了红地毯,在迎接春节的到来。而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待在家里休息。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会走亲访友去拜年,也会在家中接待客人。亲朋好友们互送祝福,欢乐与幸福洋溢在我们的.周围。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这一天,人们吃元宵、赏花灯。花灯各式各样、十分美丽,有的做成鱼,寓意“年年有余”;有的做成莲花,寓意“出淤泥而不染”;有的做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里威武的龙,寓意“龙腾虎跃”……在里面点上灯,瞬间变得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元宵节一过,热闹的春节也将进入尾声。大人们又开始忙碌地工作了,孩子们也要重新背上书包去上学了。
这便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温馨和睦的节日,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整个大地都弥漫着幸福与欢乐。
推荐春节家训家风心得体会范本七
春节,是一个热闹的节日,家乡的春节,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街道上,有许多穿着鲜艳衣服的人,小孩手拉着手,在路上蹦蹦跳跳,中年妇女挑着担子,赶着去寺庙,老年人走在街上,热情地与人寒暄。
繁华的商店街道东西应有尽有:臭豆腐、豆花、冰糖葫芦、四果汤、奶茶、麻辣烫等等都令人垂涎欲滴。
家家户户换上了红红的春联,贴上了象征吉祥的“福”字,挂上了又大又圆的红灯笼。人们提着礼品走访亲友,小孩子欢喜地紧拽着鼓鼓的红包。大人们忙着洗菜、切菜,准备着丰盛的晚餐,小孩子则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争当第一个品尝的人。
傍晚便是更加热闹的时刻,大人们买来了烟花爆竹,小孩子们则躲在门边,捂住耳朵看着天上美丽的焰火,发出一声声惊叹。
小孩子们此刻聚在一起,讨论着一些有趣的事情:今天得到多少压岁钱,父母一起去哪里玩,改天一起去找一个秘密基地……
夜晚的街道热闹非凡,村里传出一阵阵热闹的锣鼓声——原来是广场上开始演戏了,人们如潮水般地“涌”向广场。一时间,广场上聚满了谈笑风生的妇女,说悄悄话的小朋友,唠叨家常的老人们……
到了深夜,戏剧结束了,可是街上的火红春联仍旧彰显着浓浓的春节气息。
如此热闹的场面,组成了一副家乡图!
推荐春节家训家风心得体会范本八
我的家乡临沧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相邻,是一个群山环抱,山青水秀的小城。
xx年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道前往临沧,看望已经一年没见的奶奶,同时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上午七点三十分,我们顺利地登上了飞往临沧的航班。不久,飞机就起飞了。我们的飞机飞到了高空,一朵朵形态各异的白云从窗边掠过,美妙极了!
出了临沧机场,大伯把我们接到了奶奶刚搬进不久的新居。站在新居的高楼上,看着湛蓝的天空下群山包围的临沧城,闻着西汀河边飘来的花香,我被陶醉了。
奶奶虽然年过八十,但身体很好,一副慈祥的面容。见到我总是笑眯眯的。我问奶奶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时,奶奶说:“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远古时侯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常常欺负老百姓,大家恨透了它,积极寻找对付它的办法。这时,有一个老神仙告诉大家“年”有三怕,一怕火,二怕红,三怕响。因为“年”常常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出现,所以大家就在这个时候用放鞭炮的方法吓走了“年”,从那以后人们每到大年三十和初一都喜欢放鞭炮“过年”了。
在临沧过节的这段时间,我每天都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认真弹电子琴,我弹的《献给爱丽丝》、《练习曲》、《爱欢闹的人》以及《西班牙斗牛舞》等等世界名曲。奶奶,姑妈,姑爹,大妈听了后大为赞赏。此外,我们还游览了大半个临沧城,观看了有地方特点的舞龙灯、踩高跷等节目,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xx年2月6日下午6点,我和爸爸,妈妈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临沧,乘飞机回到了昆明。
临沧之行,使我对这座美丽的边疆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年我还要去临沧过春节!
推荐春节家训家风心得体会范本九
尊敬的各位来宾
节约网的全体同仁们:
庚寅新春,鼠年大吉!
请允许我代表节约网全体编辑人员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蔚蓝色星球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懈地旋转了亿万年,正是因为地球的无私奉献,人类才得以世代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发展史。但令人痛心的是。由于人类的无节制的过度开发,地球的有限资源正在日见枯竭,因此,环保与节约已然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问题。
节约网的创办,正是顺应了社会的发展的大潮流,是利国利民造福于人类的公益事业。作为投身于这个圣洁事业的节约网人为此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因为,我们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不懈的工作来回报给予了人类无私奉献的地球。
可能,我们现在的声音和呼唤还显得很微弱,但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节约与环保会在不久的将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动力,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共识与行动。
当我们回首生命与事业的时候,一定会因为我们所从事的这个圣洁的事业而感到人生的绚丽多彩,体味到生命的宝贵价值。
在此,谨祝莅临“节约网春节联欢会”的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在新的一年中以虎跃龙腾的精神面貌开拓发展,祝节约网在新的一年中虎虎生威,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飞跃,昂首屹立于网络之林!
谢谢!!
春节家训家风心得体会范本 家风家训活动总结感想(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