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摘抄心得体会精选 青年教师阅读心得(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青年教师摘抄心得体会精选一
感激学院给我发言的机会,从我入校8年以来有很多感触,异常是新一任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创新工作方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打开局面,干出实效。
审计工作顺利完成、信息化大赛取得骄人成绩,招生再创佳绩,完成了西部水系连接北门的道路建设,启动了北大门及景观建设、即将建设学生宿舍和操场。这都是领导统筹安全、招生、教育教学、学校建设和学院发展等工作,大家团结奋斗的结果,给全体教职工极大地鼓舞和期望,振奋人心,在这完美的发展形势下,我们青年人心思进、人心思齐,情系学院,必须全力加速,用一流的工作标准,用顽强拼搏的精神,用每一位教职员工忘我的工作作风,去实现我们宏伟的目标,只要大家心往一齐想,劲往一齐使,相信学院的明天会更加完美。
下头我结合自我的岗位,围绕本次座谈会的主题,说说自我的想法,不到之处大家多多包涵: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定位、任务分工、工作流程及相关要求,强化院、系两级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对工作计划、组织运行、考评、奖惩等主要环节进行规范,全面实现管理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
学术委员会要充分发挥专家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规划以及教学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基础设施设备还不够先进,期望学院将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列入以后的规划中,为学院信息化教学、数字学校的教学创造条件。目前,高职高专教育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善我院的教育教学条件,打破影响和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
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有待加强。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政策、理论的学习研究,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和内部研讨,不断深化高职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育人水平。期望学院对青年教师学历提升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实施细则。
与企业、行业主动性和融入程度还不足,校企深度合作的资料、形式和途径有待创新,结合校企合作、学生创业就业建成一批专业特色突出,市场化运作的校办或校占股份的实习基地,如尽快落实葡萄酒车间的搬迁、农业生态园、沙产业孵化基地、园林工程与景观示范园等平台,为提升教师服务产业发展、供给的技术培训、科研服务和攻关有很重要的意思。
学术交流范围仍有待扩大:
由于我校地域限制,信息来源相对闭塞,教师渴望接收更多来自外面的声音。所以,一方面拟聘请更多的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另一方面学院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多参与行业交流会、新技术推广会等类似交流,使受众扩大,并构成常态化。
关注教师健康、重视体育运动:
今年大多数教师坐班,学院工会开展“关爱师生健康,每一天阳光半小时”活动,吸引教师在忙碌的教学中离开电脑加入锻炼健身的大潮中,为全校教职工搭建参与运动,健身强体,享受欢乐的健身园,也是丰富教工生活,落实全民健身,增强教工的凝聚力,促进学校精神礼貌建设。
最终祝各位教师节日欢乐!多谢。
关于青年教师摘抄心得体会精选二
上联: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下联: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作者题记当红日托起灿烂的朝霞,当微风奏起黎明的序曲,当枝头绽出鹅黄的嫩芽,当蓓蕾沁出第一缕芬芳,朋友们:您可曾想过,那朝霞由谁染红?那晨曲是谁奏出?那嫩绿怎样配制?那芳香又如何酿成?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和其他老师们的敬业奉献相比,我对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认识未免浅薄,我的教龄只有短短的三年,没有什么足以自豪的执教历史,也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我在这里要讲给大家的,只是我身上发生的真实的故事,更是一段令人惭愧的心路历程。
每个人走过的道路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当你年轻的时候,可供选择的路又何止百条、千条。尽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弄潮儿向涛头立”。对我来说,教师这一行业的选择并非是心甘情愿,直至真正站到了神圣的讲台前,还以为自己壮志难酬。当初为人师的新鲜与忙碌过后,随之而来的是艰辛的教师工作,是生活节奏的骤然加速。于是,那份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热情更是荡然无存,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像被有规律的铃声分割成了无数个片段。每天晚上,躺在宿舍的床上,“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单立刻包围了自己,没有父母的谆谆叮嘱;没有朋友的欢声笑语,偌大个林城举目无亲。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年少时的梦想越飘越远……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办公室里看那本经典的《百年孤独》,书名的独特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一个学生敲门进来,汇报说:“老师,我的钥匙丢了。”
我不耐烦地把手一挥,说:“自己去找,都是中学生了,这点自理能力都没有,老师又不是你的.保姆。”
学生只好低着头,委屈地退了出去。是谁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那段时间,在学生面前,我不苟言笑,就像一块坚冰,学生对我的印象是“严”和“怕”。我最渴望的就是静校、睡觉、周末、放假。我想,鬼才知道太阳的光辉都洒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想,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让大家自由选择生活的时间段,那么绝大多数人愿意永远留在童年,因为童年永远是真诚的,单纯的,更是宽容的。孩子们能敏锐地捕捉到你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把你遗漏的百分之一的爱当成百分之百的关怀。这三年来,让我感动不已的,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不称职的老师,他们却始终当成合格老师一样的爱戴。
最先打动我的,是一个男孩的作文,这个男孩有一种超乎实际年龄的安稳,从不淘气,也从不惹人注目,说实话,上课时我很少注意他,他也很少回答问题,我们就在彼此的漠视中相安无事地度过了半个学期。直到一堂体育课上,在场外看球的他却被意外地击中了鼻梁,血从鼻子涌出来,染红了胸前的衣襟。我得知此事,急忙跑到球场,教他一些止血的方法,并且顺手从裤兜里掏出一打纸巾,让他擦试,又安慰了几句。后来,就是这样一件对于每个班主任来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却被他写进了作文。他是这样说的,“苏老师平时总是很严厉,就像冬天;可是他又很关心我们,就像冬天里的阳光,总是格外温暖。”这篇作文,让我沉思了很久,教师这个职业让我平生第一次砰然心动。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那天是中秋节,学校下午放假,我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回想着以前和亲人共度佳节的快乐。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异乡度过这本该是团圆的节日,虽然外面是很好的阳光,我却在心里默念李白的《静夜思》。
突然有人轻轻敲门,打开门一看,是我的一个学生,他声音很低地告诉我,他的家长在楼下等我。
我和他一起下楼,楼下空空的,一个人也没有,问他,他狡黠地一笑,说“可能已经去班级了”。
我半信半疑地推开教室门,只听“嘭”的一声,万花筒里的纸屑翩翩而降,“祝老师中秋快乐”,几十个孩子齐声高喊,然后是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诧异地打量四周,教室布置得十分温馨,所有的课桌都并在中间,上面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各色月饼和水果。班里的学生几乎都到齐了,金色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教室,洒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每一双眼睛都闪烁着太阳的光泽……在这一刹那,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正是这些孩子给了我另一个心心相融,息息相通的世界,一颗坚冰一样的心被孩子们炽热的激情慢慢地融化。
从那一天开始,我才真正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来,记得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他的绿荫的。”是的,生命总在取舍中显示它的价值。可是我要说,我们干的不但是花的事业,果的事业,更是根的事业!没有根,哪有枝繁叶茂的大树,哪有枝头累累的果实,哪有绚丽多彩的花园,哪有祖国鸟语花香的春天!
守住心灵的那一片宁静”是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挂在嘴边的话,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除了学生炽热的激情以外,让我感动,让我震撼的是,在三中的教师队伍里,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老师,他们对学生的每一次投入无不倾注刻骨铭心的爱。像一直带病坚持工作的王书芬老师,慈母一般循循善诱的韩志华老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周玉国老师、杜月昊老师,他们正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一曲神圣、庄严而伟大的道德之歌。各位老师,请允许我建议让我们用真诚的掌声一起表达对人民教师的敬仰吧!谢谢。
对比这些老师,我为过去的狂妄和无知羞愧不已。今天,当我站在孩子们中间的时候,我为能选择这火红的事业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这是一个让人永远年轻的职业,因为我和他们在一起。我在心底暗暗发誓:我要用我的青春,我的生命来培育、呵护它,为它增添光彩,无愧于我的人生!
有一次,学校组织秋季运动会,我们班的运动员开始训练,他们每天早晨练半个小时,下午练半个小时,我每天都会陪着他们。跑道上,沙坑边,他们不停地跑、反复地跳,衣服上,鞋袜里全是沙子,满脸的汗水和尘土。每天他们都练得腰酸腿疼,筋疲力尽,却没有一个喊苦缺席的。就这样,运动会的前两周,每天,我们十几个人一起迎来黎明,告别黄昏,我们很累,但很快乐。这次活动,我们收获了初中生活的第一次成功,特别是男子4乘400米接力赛,我们的队员奋力拼搏,从第一棒的第四名追成最后的冠军,在终点线旁,我再也忍不住了,和四个参赛队员紧紧地抱在一起,哭在一起。这就是我和学生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然后,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去年九月,学校把我安排到课改年段,一份崭新的工作摆到了我的面前。新课程已经开始了新的旅程。沐浴在春风中的我能够做些什么呢?经过校领导的大力扶持和帮助,经过所有课改老师的共同探讨和参与,我制定了科研课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设特色班集体”。努力的背后,汗水知多少。为了这个课题,我每
青年教师摘抄心得体会精选 青年教师阅读心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