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招商运营心得体会总结 产业园区运营部半年工作总结(六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产业园招商运营心得体会总结一
以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为核心,以农产品加工为引领,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载体,在主体联合、要素连接、产业链接、利益联结上做文章,着力发展大闸蟹产业 黄桃产业 互联网 农业、订单农业等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推动优质大闸蟹特色水产品的生产、储藏、加工、冷链物流、销售以及餐饮、休闲旅游等一体化融合发展,让农户更多更真切的分享到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一)坚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
立足镇域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突出农民的核心主导地位,加快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开展质量、特色、品牌、科技、开放和产业融合等“六大强农行动”,严格依据“农民愿、农民建、农民管、农民富、农民乐”的原则,充分发挥代表农民集体意识的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农为本、坚持开放思维、科技创新、模式探索、机制创新、三产融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市场导向,全力发展现代农业种养产业、产地初加工、冷链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态,促进产业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二)坚持示范推进、高标准发展原则
加强三产融合示范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进行规模开发、连片推进,高标准建设。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分步实施,稳定推进,实现软硬条件同步提升,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生产配套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多功能发展以及产业融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政府搭平台、主体舞龙头、唱响好品牌”的目的。
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发展思路,突出示范带动、打造精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加工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休闲农业的高效发展,探索建立他们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沾、互惠互利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培育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实现农产品生产、储藏、深加工、综合利用、销售、休闲旅游等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模式。示范镇创建完成后,带动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使全镇形成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业融合更加协调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处于全市乃至全省的领先水平。具体目标如下:
(一)壮大主导产业
万亩水产养殖基地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思路进行规划建设。一期:村水产养殖区,规划面积4800亩;
二期:公司、村、村,规划面积2400亩;
三期:居四千亩段和安河口村新建组,规划面积为2600亩。计划在已有6400亩生态化养殖池塘的基础上,在十四五年期间规划建设9000亩标准化现代水产养殖蟹塘。要求达到养殖池塘灌排通畅,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养殖基地环境质量符合有关规定;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养殖用水符合有关规定;
池塘土壤保水能力强;
养殖基地池塘集中连片。通过生态化池塘建设,推进水产养殖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为镇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到2027年,全镇生态化水产养殖池塘面积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95%以上。
(二)打造区域品牌
主导产业品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达到新水平,优质、生态、高产、高效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同时通过引进和培育各类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农产品加工能力和科技含量有效提高,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打造农业公共区域品牌2个,制定企业标准10项,市场规程和技术规范8项,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8个以上,实现优质水稻和优质长江绒螯蟹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扩大乡村旅游
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并逐步形成覆盖全市70%以上面积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面。打造1个水产品交易市场、1条以上有规模的美食街区、3个以上特色虾蟹美食景区。预计至建设期末直接带动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人员超过6000人,全镇接待游客超过6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200万元。
(四)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项目建设,农民可以通过土地以及地上资源获得直接的经济收入;
通过开办农村餐馆、农家旅馆、旅游土特产品商店等旅游接待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
农民还可以将农产品消费融入到游、吃、购、娱、住的整个过程,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旅游附加值,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全镇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
项目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0元,年均递增8.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收高于全镇平均水平12%以上。
(一)实施产业
优质大闸蟹 黄桃综合种养产业。
(二)功能布局
按照县渔业产业发展要求,镇重点打造渔业产业“一路一带”区域(“一路”330省道镇段布局,“一带”渔业产业发展带)。目前,“一路一带”区内有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1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休闲渔业基地1个,并配套有苗种、饲料、水产加工、网络营销等多家企业及其它经营主体。
(三)实施时间
2020年1月-2020年12月。
(一)万亩大规格蟹养殖基地建设
建设内容:万亩水产养殖基地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思路进行规划建设。一期:唐庄居、雪北居、前洼村水产养殖区,规划面积4800亩;
二期:渔业公司、洪安村、安河口村,规划面积2400亩;
三期:雪南居四千亩段和安河口村新建组,规划面积为2600亩。计划在已有6400亩生态化养殖池塘的基础上,在十四五年期间规划建设9000亩标准化现代水产养殖蟹塘。要求达到养殖池塘灌排通畅,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养殖基地环境质量符合有关规定;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养殖用水符合有关规定;
池塘土壤保水能力强;
养殖基地池塘集中连片。通过生态化池塘建设,推进水产养殖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为镇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到2027年,全镇生态化水产养殖池塘面积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95%以上。
改造的主要项目为:
(1)养殖基地内道路硬化:建5700米×3米宽道路。
(2)服务中心建设:建成1200平方米集水产技术培训、水质检测、水产品残留检测。电商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水产服务中心。
(3)水系:
①进水管:50cm直径布纹多筋管可进入每个养殖塘。
②尾水处理:排出的生产用水通过生态净化处理达标后再循环利用或排入引河。
(4)微孔增氧设备和投饵机:增氧设备标准要求:0.35kw/亩动力配置,投饵机按1台/3.5亩要求配备。
(二)洪泽湖两万亩水上生态牧场建设
十四五期间,在洪泽湖段已退渔还湿区域内,种植莲藕、菱角、芡实、芦苇等水生植物20000亩,每年在水上生态牧场内放养螺蛳、河蚌、长江绒螯蟹以及四大家鱼等苗种。
项目建设的第二项内容为:洪泽湖生态河蚌养殖基地建设,主要围绕穆墩岛村和洪安村洪泽湖水面放养洪泽湖本地河蚌苗种6000亩。
主要实施内容:
(1)水上生态牧场建设区域和面积:村11000亩、村2800亩、渔业公司5800亩,1600亩,水上牧场总面积21200亩。
(2)生态河蚌养殖基地:基地面积6000亩,其中穆墩岛养殖基地和洪安村养殖基地各3000亩。
推进举措:成立镇水上牧场管理办,实行“镇投资、村管护、合作社生产经营”运营机制,责任到人,管护到户。
投入、效益分析:亩投入250元,亩均效益380元,全年实现800多万元营收。同时洪泽湖水生植被恢复,湖鱼类种类和数量都有显著增加,水鸟种类和种群都有增加,生态修复效益彰显。
(三)以穆墩岛观光主导的“三色旅游基地”建设
镇东临洪泽湖,是旅游发展重点乡镇,打造穆墩岛湖光水色、雪枫墓园境爱国主义基地红色旅游、“挂剑台”古徐文化的古色旅游是镇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镇穆墩岛村获农业部“最美渔村”,省水利厅“水美村庄”以及省农委“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以穆墩岛渔民祭祀祈福为表现内容的“渔鼓舞”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镇是革命老区,是新四军四师指挥部所在地,雪枫墓园、挂剑台遗址、慈佑寺、徐姓宗祠等景点每年都吸引大量外地游客,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动休闲渔业的发展。
休闲渔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经济的增长,据测算,发展休闲渔业的水面每亩纯收入为6000-8000元,是常规水面的3-4倍,其经济效益是显著的。镇休闲观光渔业园建设主要依托洪泽湖开心渔场、洪安村渔家美食街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有:
1.搞好休闲渔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是园区内道路、园区大门、供电线路改造、进排水改造。
2.修建好供游客休息、就餐、娱乐、健身的场所。
主要建设内容为:餐饮、住宿场所、游泳池、观赏鱼池、荷花园。
搞好休闲渔业基地周围的绿化。重点是道路沿途、基地周围、垂钓中心周围、餐饮地和娱乐中心的绿化。
推荐产业园招商运营心得体会总结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__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新建丰产竹林6.56万亩,种植苗木花卉2.9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4.2万亩。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全市生虎年出栏139.71万头,肉牛出栏4.25万头,肉羊出栏18.82万头,家禽出栏2515.13万只,水产品年产量6.4万吨。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8.44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亿袋,产量7.66万吨。果茶产业。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全年茶叶面积达24.66万亩,产量2.4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84.71万吨。建莲产业。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二)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带动农户44万户。先后有1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4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251个,位居全省前列。
(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全市培育形成泰宁县焦溪村锥栗、大田县大中村大薯、三元区炉洋村脐橙和沙县西霞村蔬菜等22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烟叶种植户数达4多万户,户均种烟9.82亩,其中20亩以上的种烟户有1984户。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49个,经营林地面积59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场270个,年可出栏120万头生猪;规模养羊专业户155户,年可出栏12万头;蛋鸡规模养殖场达到13个,存栏30万只;肉鸭规模养殖场达到25个,出栏370万只。新增网箱养鱼1000个,生产能力吨。
(四)产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乡镇均成立了“农业155”服务队,“农业155”信息员覆盖了行政村,形成一支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联动工作队伍,加强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技术指导服务。今年以来,全市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700余期,培训8.5万人次。组织一批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推广农业“五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片),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00个,建立新品种示范片5万亩,示范推广新技术13项,新肥料23.8万亩,新农药38万亩次,新机具578台套,购机补贴资金达3850万元。
(五)产业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大
连续七年在外地举办农业专场招商会,连续五年举办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明台农业合作加快发展,引进涉农涉林台资企业66家,总投资1.65亿美元;引进一批中国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推广面积达15万亩。清流中国台湾农民创业园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创业园,引进台资企业22家,总投资6948万美元,引进中国台湾良种29个,引进中国台湾技术18项,推广面积3.5万亩。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偏少偏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仅有17家,占百分之12.6;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只占全省的百分之6.5和百分之9.7。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偏小,带动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百分之23.8。一些地方的农业特色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优势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之企业、农户和市场之间衔接不够,产、供、销脱节,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转换成市场优势,造成有
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
二是特色产业科技服务人才缺乏,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由于我市地处山区,条件差、待遇低,农业科技人才留不住也引不进。目前,农村大多数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偏少,加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造成了产前不能及时准确提供市场信息,产中不能及时有效技术指导,产后不能及时做好市场对接,这也不同程度挫伤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三是特色产业资金投入有限,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各级财力薄弱,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县乡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要项目的发展。金融投入由于缺乏有效担保主体,农民自身房屋、土地又不能抵押,金融支农难以落到实处。农业又属中长期项目,季节性强,回报率低,难以激发社会各界的投资热情。同时,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很有限,使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从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发展特色
产业园招商运营心得体会总结 产业园区运营部半年工作总结(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