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新心得体会简短 道德与法治新心得体会简短版(三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道德与法治新心得体会简短一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你听——“中国人?就是那些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没道德,没修养的那些人?”中国人?就是那些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满口脏话的那些人?听听这些话吧,不难想象我们现在的中国人给世界人民留下的印象是何等的糟糕。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我们的国家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因此我要说,过去我们是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现在我们应为中华民族之印象而学习!学习什么呢?道德。道德是我们的做人之本,立足之根。如果把人这一生所需要的全部智慧比作一栋房屋,那道徳修养就是构建这栋房屋的钢筋,混凝土,必不可少。知识固然重要,但社会更需要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
作为明日国家栋梁的我们需要做一个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
那么什么是道德呢?
道德有时是一种爱心,当别人在需要帮助时,给予最真诚的帮助。
道德有时是一种感恩,尊敬老师,理解家长。道德,有时是一种习惯。
随手捡起脚下的垃圾放入垃圾箱;爱护公物,不故意损坏公共设施等。
道德有时是一种修养,讲文明,懂礼貌,讲诚信。道德有时又是一种约束,用规范和纪律约束自己,从而尊重了别人。
十月份以来我们的身边就出现了一些有悖于道德要求的行为:
有同学故意损坏敬学楼女生厕所的卫生提示牌,五楼南侧女厕所的门子遭到故意破坏,教工厕所的放物台被踩坏,敬学楼四、五层南侧的厕所被筷子、塑料袋、方便面桶、矿泉水瓶恶意堵塞,部分特长生校园内肆意骑车,个别特长生训练间歇在厕所吸烟,个别高年级女生违反学校规定和中学生行为守则私改校服、化妆、染发、配戴首饰,还有的学生故意拍掉楼道的安全指示牌,食堂里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等等,以上现象的出现说明这些同学的道德意识很是淡薄,我希望这些同学能够迅速的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我也坚信这些同学会成为有道德高修养的人。
同学们,八中是我们的八中,八中优秀便是我们优秀,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抵制这些不道德的行为,那我们的八中就会是一个处处充满正能量的八中,八中的你们将来肯定会成为富有人格魅力的国家的栋梁。
同学们,道德,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成长,就会在哪里开出最美的花。而我们的行动就像那传播种子的缕缕轻风。让你,让我,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吧,共同播下道德的种子,让我们的身边开满道德的花朵。
“有麝自然香,何须春风忙”拥有了高尚品德定会受人尊重,为了国家,为了大家,为了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有关道德与法治新心得体会简短二
道德讲堂案例——孝老爱亲
【主持人】:
聆听道德故事,感受道德力量。在座的各位嘉宾、现场的社区居民,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迎来了“道德讲堂”第五堂课,本次授课主题是——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当然也有可能是人最容易遗忘和忽略的环节。今天的课程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旨在进一步弘扬“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关怀父母”的情怀。课程以“6 x”的形式展开,包括唱一首歌,看一部短片,讲一个故事,诵一段经典,学一点礼仪、作一番点评等“六个一”基本流程,x是指发善心,送吉祥。下面伴随着音乐旋律的响起,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道德之旅。
一、唱歌曲
【主持人】:
道德行为时时记,道德歌曲天天唱。下面让我们将《宁波市民道德讲堂读本》翻到第3页,齐声歌唱《公民道德歌》。请全体起立,有请指挥叶凤妹阿姨。
【场景】:
全体人员起立唱《公民道德歌》
【教具】:
《公民道德歌》伴奏带
二、看短片
【主持人】:
在宁波市“我身边的文明之星”人物当中,其中有一位姑娘,年纪轻轻的她,在本该是追求远大梦想的时候成为了家庭的脊梁,由于父亲的车祸去世,独自挑起了照顾残疾母亲的责任重担。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短片来看看85后女生朱冬冬“孝女当家”的故事。
【场景】:
全体观众观看朱冬冬的故事视频。
【主持人】:
看完短片,我想说朱冬冬的事迹令人感动,她的坚定值得称赞。梅花香自苦寒来,朱冬冬已经圆梦成为了一名幼师,她不仅将继续承担照顾母亲的责任,同时她的关怀将给予更多幼小的孩子们。在这里,祝福朱冬冬和她的母亲能够平安、快乐。
朱冬冬的视频
三、讲故事
【主持人】:
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新源社区同样也有一位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榜样,她的事迹同样感动。她就是好媳妇——陈秀翠女士。下面就有请我们社区宣讲员邓锦蓉上台给大家讲一讲陈秀翠的故事。
【社区宣讲员】:
宣讲社区道德故事
【主持人】:
今天好媳妇——陈秀翠也来到了我们现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陈秀翠上台。
【场景】:
主持人与陈秀翠互动,听听她自己的感言。
主持人现场与居民互动,听听居民眼里的陈秀翠是怎样的。
四、诵经典
【主持人】:
社会中还有许多像陈秀翠一样的孝顺父母的好子女,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德的力量。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悠远的传统文化对高尚的道德追求比比皆是,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名句。今天我们要诵读的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的经典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请大家翻开《宁波市民道德讲堂读本》第22页,跟我诵读一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场景】:
大家跟着主持人齐声诵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主持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尊老、敬老、养老,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之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只有让全社会共同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才能真正地让老年人能安心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子女们则会更加安心于自己的工作,我们的社会生活才会更加稳定、和谐、安宁。对待孩子,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要有一种普天同爱的态度,做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让孩子们幼有所长。
为加深对经典道德名句的理解,下面请大家再次跟我诵读两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场景】:
大家齐声诵读两遍。
【教具】:
经典名句ppt。
五、学礼仪
【主持人】:
我们宁波是一座拥有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称号的城市,我们作为宁波人很自豪,作为宁波人也更需要多学一些文明礼仪。日常生活中,我们一些习以为常的行为,其实都有一定的礼仪要求。今天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看看故事中人物的行为举止是否合理。
【故事梗概】:
王阿姨带着自己年幼的孙子乘坐公交车,车上一位乘客看到王阿姨扶着年幼孙子不方便,就起身让了座位,王阿姨连声道谢。途中,小孙子觉得外面风景不错,就时不时地将身子探了出去。在小孙子吵着口渴的时候,王阿姨剥了桔子给孙子吃,把桔子皮扔到了座位底下。
【场景】:
主持人与现场听讲者互动,听讲者指出场景中需要纠正地的方。
【主持人】:
近年来,我们宁波市交通业发展迅速,公共汽车线路、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地铁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在不久,宁波市的现代交通网络将会更加完善和立体,那么在乘坐公共汽车以及地铁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礼仪呢,请大家将《宁波市民道德讲堂读本》翻到第122页,我们共同来学习相关礼仪知识。
1、排队侯车,先下后上。让妇女、老人、小孩和残疾人先上车。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
2、注意安全,扶好、坐好。不要将身体伸到车厢外,或者随意动车厢里的设施。
3、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让座。
4、尊重司乘人员,主动按规定买票。
5、保持车厢和车站的环境卫生,不能向窗外扔东西。
【教具】:
有关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的ppt。
六、微点评
【主持人】:
今天的道德讲堂,我们以身边人讲身边事,通过宣讲陈秀翠女士的故事展现了社区草根“民星”的风采,深化了“孝老爱亲”的宣讲主题。“孝老爱亲”同样体现了新源社区打造“感恩文化”特色品牌的理念。感恩无处不在,家庭中亲人之间、子女对长辈需要感恩,邻里间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也需要感激。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必须要有感恩之情。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道德建设正站在一个新起点上,面临着难得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进一步传承道德文化,践行道德理念,弘扬道德精神,团结邻里,奉献社会!
七、发善心
【主持人】:
今天现场会中,我们安排了“发善心”的环节,旨在将心中对道德社会、和谐家园的追求用口号的形式发自内心地抒发出来,请大家齐声跟我念: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
建厚德之城,做道德之人!
【场景】:
大家齐声诵读: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
建厚德之城,做道德之人!
八、送吉祥
【主持人】:
今天的讲课,准备充分,过程连贯,内容充实,居民踊跃。在这里,向社区宣讲员的认真宣讲以及居民朋友们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此刻我们送上吉祥,希望道德清风永驻社区。
道德讲堂,弘扬草根风采,筑牢道德之堤。精彩故事仍将继续,践行道路仍将前行。今天的讲课就到这里,下堂课我们继续相约新源社区“道德讲堂”。不见不散!
以上便是公文站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孝老爱亲道德讲堂主持稿全部内容啦,希望可以帮到你~!
有关道德与法治新心得体会简短三
道德与法制课是初中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是中考科目之一,而且对学生做“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我们反思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预习是让学生了解课堂内容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致了解,知道重点
是什么,疑难有哪些,问题在哪里。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地进入课堂学习
首先,教师必须在讲授新课前,预留五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统一进行预习。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课堂的主要内容,直接指出这节课的页码和段落。
最后,预习将就的是指导方法,先给学生指出这节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书中要求的问题浏览通读全文,梳理点出问题的答案,勾画重点,并将问题与答案做读书笔记。
(一)生动的引出教学主题。
第一、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第二、用周围的新鲜事导入,贴近生活;第三、用时事导入,让学生多了解
时事,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四、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解决问题;第五、用名言警句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多读课外书,多看新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
(二)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播放声像资料鲜活、生动、真实、直观,其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七年级的学生的所见的东西很少,有些东西说了以后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亲眼所见,这样就有必要让我们借助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来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
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鸣。
如果在教学中再创设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妙趣的益智游戏等,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其会学、愿学和乐学。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他们
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说明了质疑问难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
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思考,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是教与学的全过程。我们必须要: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第
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
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要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
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人生观、价值观。
(四)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以及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完一节课内容后,都给学生留五分钟,让他们对本节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在下节课的时候再给予复习巩固。
学生最怕的就是背诵,枯燥无味,背了就忘。教师也可以让背诵形式变的多样。可以采用填空法,把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挖空”,让学生当堂训练和竞赛。也可采用列知识树的方法,让学生创新思维,整合知识,理清知识之
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名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师只有以新课程标准
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从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符合学生的实际,使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
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道德与法治新心得体会简短 道德与法治新心得体会简短版(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