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8篇)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最高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风民俗,在制定国策时以它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下面是写作文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8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写作文小编最大的快乐。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一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粽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可是我的家乡---江苏特色文化小吃,在端午节时尤为盛行。
在江苏地区,粽子可是名副其实的特色文化小吃,也是端午节时必有的风俗,除了刚出生,只会吱吱吖吖的小婴儿,其余男女老少提到粽子都不陌生。都会"口水直流三千尺",谁不是嘴里立刻就生出一种糯糯甜甜的感觉呢?
对于我的爷爷奶奶都是江苏本地的人,对于这个端午节吃粽子习俗,我是从小听到大,也体验到大,并不陌生。
可以说粽子是端午节家家必吃的食品,也是祖祖代代传下来的风俗。粽子用糯米制成,形状大小各异,有三角形、圆锥形、斧头行⋯⋯中间加入馅料。我们家乡习惯于做斧头型的,因为斧头型的寓意“代代富”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儿时的端午节最美好的,就是一家人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团团圆圆,好不热闹。奶奶会教全家人包粽子,先买来粽叶、糯米和馅料。奶奶先把糯米洗干净,仿佛笑开了一朵花,边洗还边唱“淘米的姑娘淘大米”,把一切忧愁都抛到脑后。随后,奶奶把一切材料摆到桌子上,我家的桌子变成了包粽子的战场。奶奶拿起三片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紧接着,奶奶舀进几勺糯米,在把准备好的馅料放在糯米上,最后用粽叶把粽子给包裹起来,好似一个穿绿衣的小娃娃。不过包粽子这工程还没完,奶奶紧接着抽出一根绳子,飞快地绕了几圈,一,只漂亮的粽子就完成了。
看了奶奶这么轻松就完成了,我也忍不住跃跃欲试。我拿起三片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不久就完成了,我暗暗窃喜。可当我放入糯米时,粽叶就散开了。接下来的事情让我手忙脚乱。但经过我的百般努力下,手与衣服上都弄得湿漉漉的,一个"四不像"的粽子也完成了。
我们一边包粽子,一边讲粽子的由来,好不热闹!欢声笑语回荡在充满了粽叶味屋子里⋯⋯吃着自己包的粽子,香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乡的习俗作文400字 篇二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风而来了。 端午节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仅诗词写得好,还有相当的谋略;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进谗言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农历五月除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写了很多不朽诗篇,比如有:《离骚》、《天问》等等…… 端午节还有许多别名,有:浴兰节、女儿节、五五节、端阳节等等……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这其中寓含着很丰富的意义。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三
我的家乡山西忻州过春节的时候,有很多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