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彩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112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彩7篇】,在同学们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写作文给您的同桌。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一

从教近二十年,为人父母也十二年,看过的教育书籍也有十几本,有时候觉得专家说得句句有理,可我实践时却觉的自己什么都没有记住。我曾经不止一次怀疑自己的变通能力,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当教师。教育在花样百出的状况下,自己伤肝动怒,束手无策,吃力不讨好。为什么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交出的孩子会千差万别?读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孩子们,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也异常重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她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具有双层身份的我,也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愿意自己在学习上做得更好,愿意让父母满意,愿意受到大人的夸奖。因为人还有一个天性,就是上进心。为什么还有一大批困难孩子?那一定说明他的教育环境有某种不良的东西在影响着他。所以正如书上所说,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试想家里人都在看书读报纸,周六周日逛书店,孩子无形就受到好的影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很重要。

在孩子的基因无法重组的情况下,外界环境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会造就孩子怎样的人生。有人主张顺其自然,但我觉得这是懒人的表现。顺其自然,作为老师和家长都是省心省力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老师或家长扶一把,拉一把,就能改变他们的态度,说得大点就是可以改变他的人生。

当我读到“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我感到很困惑,学习本来是一件很累的脑力劳动,怎么能轻松学习呢?她说,在小学和中学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读到此时,我更急切得到答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向认为,小学成绩好,中学才有可能优秀,中学基础打好后高中才能学会,真没想到成绩还可以逆转。逆转的神奇力量竟然是:课外读物。

读完这一章节后,回想自己的阅读教学和指导,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就逼着孩子去读,他们对阅读怎能不心生畏惧?现在的我就有意地提高学生和自家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会根据课标要求的必读书目,我大致浏览后,找到有趣的环节,利用午读时间读给孩子们听。孩子感兴趣后就推荐给他们读并开读书交流会。现在我们班两周一本书,保质保量完成。我也会在睡前读给儿子听,我的儿子经常废寝忘食地读书。

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孩子是爸爸妈妈的缩小版,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因此,努力进修,努力做事业,就会对孩子们产生最深刻影响。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拿要求职员拿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必定还小,他们需要大人的引导鼓励。

教育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定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尽可能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孩子,包容孩子。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生活学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二

说真的,我很庆幸自己能够看到这么好的一本书,在看书的态度上,只要不是出于任务,我向来由着自己的性子,若内容足够吸引人,我就会一口气把它读完,就是通宵达旦在所不惜,若内容枯燥乏味,我就没有耐心读下去。这个周末连续下了两天的雨,而我却并不为此烦恼,因为我遇见了一本好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其实这本书买来已经好久了,只是也许因为教育类的书看多了,难免会有厌倦,想着不过又是一些换汤不换药的内容,便迟迟没有翻动,正好这个周末下雨不出门,闲在家中便信手翻来,慢慢读来,真是惊喜连连。我想若以后有了孩子,我仍会把这本书好好再看一遍。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她的真诚,书中没有任何枯燥的理论,书中的母亲是一位教育专家,通过多年的教育,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女儿,而书中所举的例子多半就是她教育女儿时的一点一滴细节,其实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是相似,不同的是家长面对孩子问题时所持有的态度。读完此书,我的心似乎也跟着温柔起来了,作者在跟女儿相处的过程中,至始至终都是怀着一颗温柔的心在对待。

书中有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细节,如书中提到孩子摔跤是常有的事,很多家长看见孩子摔跤了就会去责怪让孩子摔跤的东西如板凳,以此来安慰孩子,但作者却教自己的女儿摔跤后学会互相体谅,反过来给板凳揉揉痛,是啊,一个对物有情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是一个心善的人,虽是一个细节,却足以看见作者不凡的功力。读到这里,我真是暗暗佩服,但让我惊喜的还在后头。比如作者看见自己的女儿罚抄数学公式,在得知女儿已经会背的前提下,这位妈妈居然替孩子抄写要罚的公式,因为作者认为这些都是“暴力作业”,而如果机械重复抄写只会让孩子消磨对这门功课的兴趣;还有如我们经常觉得应该从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而作者恰恰相反,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不刻意回避吵杂,让孩子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中生活,事实证明这对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又比如我们经常让孩子要听话,但在作者眼里,做父母的才应该适时的“听话……

就像本书前言所说,对于父母而言,孩子出生时就像一块未雕琢的玉,而多年之后,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另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我们常常责怪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懂事,但是否曾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时我也常常感叹,家长如此野蛮,又怎会教育出乖顺的孩子呢?家长如此任性,教育的孩子又怎会不任性呢?所以对待孩子我们应该温柔,再温柔些,因为他们原本没有错,他们犯错,有些只是因为年纪小,没有经验,有些原因若深究下去,间接的也是因为家长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如孩子撒谎,只看见孩子欺骗了你,却没看见他宁愿忍受欺骗带来的负罪感,而不愿把事实告诉你,其实已经说明你和孩子之间在沟通上出现了问题………读完此书,你会对教育孩子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最后我想说,若有了孩子,我希望能和她手牵手一起成长,一起读古诗,一起数星星,一起感受生命中的酸甜,温柔再温柔些,其实好妈妈也就是好老师,而好老师也一定是一个好妈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三

利用放假的时间,我读了尹建莉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只感到相见恨晚。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使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做家长还是做老师都有了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方法,更好的心态。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要想有一个又乖又聪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条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妈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孩子就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环境中慢慢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出让大人们认为不好的行为,其实那些都称不上是错误,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小事。硬是归结为错误的话,也应该先寻找错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先从大人们身上去找问题的根源。大人们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说好妈妈是个关键。那如何成为一个好妈妈呢?这是一个很难很重大的课题。每个妈妈都想当好妈妈的。可是往往到最后总是会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四

现今社会,人们不只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都很重要,特别是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是终身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近年来中国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接受度最高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之一了。这本书,堪称是通俗易懂,有高度有实践的家庭教育优秀书籍。最近在读这本书,感受颇深。在一边读书的过程中,一边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各种事情,以及现在自己的一些想法,感觉受益颇多,在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对考试的一些新认识现在市场上充斥通过一年到两年甚至一百天的努力就能考出好的成绩的氛围。或许这些确实很有用,很多家长愿意花钱,但是孩子能学到多少,愿不愿意学里面的知识,很多家长是无能为力的,驾驭不了的。现今的考试不仅需要一些好的战术例如补习班,各种资料的加持,更需要一些好的战略像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心态,思想境界等。这些战略性的教育,是需要时间、经历、心思的,也需要家长,老师的思想意识到位,同时对学生的影响也会更大,更深远。书中作者的思想境界很高,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独特,可以对广大家长、老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其次尊重保护孩子。作者除了是一位出色的母亲之外,更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结合着自己亲身的教育经历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教我们如何保护尊重孩子。比如因为自己太忙,所就让丈夫接孩子到单位,等到下班再一起回家。但是这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有一些好心好意但却不会说好话的同事会“逗”孩子玩儿,小孩子有时候会拿开玩笑的话当真。作者的丈夫一来是没太在意,二来也有点拉不下来脸。为了让孩子不再受到这种负面信息的影响,作者就不再接孩子去单位。保护好了孩子,让孩子在健康、良性的环境中成长。再次多与孩子沟通,沟通是互相了解互相亲近的桥梁。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了孩子身上。大人也需要独立的空间,然而一旦作者发现自己和孩子之间开始有了隔阂,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繁忙的工作而找借口,一旦发现了问题,立刻就解决了,让孩子回到自己的身边,注重于与孩子的沟通和互相理解。

最后,即使作者履历漂亮既是家庭教育畅销书作家,获得了教育硕士的学位,也不代表她做的所有的教育和家庭方面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好的适合每个孩子的,我们都是在实践中好到更好的更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我们只有在反思与纠正中成长,才能够走好未来更长更远的道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五

初次接触这本书是我儿子还上幼儿园时,无意中在网上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觉得这是一本优秀的教育书籍,于是就网购下来,一口气就读完。看着看着,时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也常常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长和老师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身蒂固教育理念。儿子上小学后,又重新将此书读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当我读到“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时,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正是那种把学习做成了“牛黄解毒丸”的一类人。“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我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以此来教育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从不以为有什么问题。可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爱学习,不愿意刻苦付出。这是哪出了问题呢?尹老师的书让我找到答案。她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我们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理想,往往不遗余力的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学习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诉他们不学习对自己的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此教育的结果是一学期下来,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学得疲惫不堪,成绩还不一定理想。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呢?为什么不能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师说的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像“开小卖部”、“当小老师”,学生又如何能不喜欢呢?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儿子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他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他做他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的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儿子做他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六

前段时间,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初为人母的我,刚开始读就被书中的序言深深的吸引,被尹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这本书的引。

年轻的父母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前言如是写到。

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使我深受启发。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像牛顿一样

尹老师在女儿生活中犯一些小错时常常会跟她说:像牛顿一样。提到牛顿,我们会想到他醉心于实验的故事:有一次一位朋友中午来看他,但就是等不到他,朋友和他开玩笑,把佣人给他准备的午饭都吃了,然后走了。待牛顿终于从实验室出来,走到餐桌旁,看看桌上的残局,自言自语的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然后离开饭桌,又钻进实验室。天才因为太痴心于某件事情,在生活中常常犯傻,做些令人发笑或令人生气的事,流传下来成为经典故事。

作为一个家长、老师,欣赏孩子不是只欣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当我们看他们总是用“象牛顿一样”,他们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如果生怕孩子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们去做,从长远的看,是帮孩子的倒忙。所以,凡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因为,多犯一些错误,才能让孩子学会并且做的不错。

二、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就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写暴—力作业;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在学校、在家长眼中,学习却是最重要的,学生学生,不学习那哪行啊?于是,这孩子就被贴上了“不可爱”“差生”的标签。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平时都是那么活泼可爱,聪明机灵,而在“学习”这件事上就变成差生了呢?“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老师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以此来教育我的学生,从不以为有什么问题。尹老师的书给了我们一个新观点。她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很苦。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七

我最近把这本书读完了,感受颇深。在一边读书的过程中,一边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各种事情,以及现在自己的一些想法,感觉受益颇多。再次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大家的小孩,或者以后的小孩成长的更好。

一、对高考的认识。

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高考的资料,企图通过一年到两年的努力就能考出好的成绩。或许这些资料确实很有用,很多家长也给孩子买,但是孩子能学到多少,愿不愿意学里面的知识,很多家长是无能为力的,驾驭不了的。我从书中学习到,学生的高考,不仅需要一些好的战术(补习班,各种资料,等等),更需要一些好的战略(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心态,思想境界等)。

这些战略性的教育,是需要时间、经历、心思的,也需要家长,老师的思想意识到位,同时对学生,小孩的影响也会更大,更深远。虽然我不知道书中的方法,手段对不对,对小孩有没有效果,但是我能肯定作者的思想境界还是蛮高的,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独特,可以对广大家长、老师(不单是妈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对小学教育的认识。

现阶段,小学教育很多问题。这个论点我没有调查,但是结合我自己小学时的经历,以及最近看到的小学语文课本,确实感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的浅薄,太浪费小学生的大把时间,因此对作者对小学教育的一些看法深表赞同。作者在书中对小学教育中的一些常见情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感觉还是很尖锐,很有意义的。我自己确实感触良多,其中的一些观点本人觉得不仅家长、小学老师需要了解,一些领导,管理者也需要了解。

三、教育小孩的方式对我影响很大。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和小孩子交流的方式,以及小孩子的心理、想法等。对于有小孩的父母的,还是很有一些帮助的。里面的一些方式方法我感觉是有效的!

以上只是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书中提到好多的观点,好多的思考,我觉得都是很不错的',但是我不能一一列举出来,甚是遗憾。最后说一句:此书值得收藏,历久弥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彩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