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方式探索心得体会范文 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心得体会(九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互动教学方式探索心得体会范文一
只有富有研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习惯、思维能力等方面更好的发展,进而有效地克服教学目标技能化的倾向。近几年尽管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有所加强,但总体上来说仍然是灌输式的。教师应该区分研究性学习和学习型研究这两个理念,并将此引入课堂教学。
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体验,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技能训练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课堂上教师呈现的应是问题的背景或有关材料而不是问题本身;学生学习的起点应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是说完整的数学学习应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2.增加课堂提问,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问题设计的巧妙合理,就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所以,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要认真设计数学问题,既要达到数学问题的精准度,又要求问题的简明、灵活、精巧,不乏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良好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最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是数学教师,就不需要语言表达的精炼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语言精练准确,数量适当合理,难易有机结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让他们在思考之间明确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运用多种角度,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和发掘学生的逻辑思维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之一。活跃的逻辑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必要的基本能力。数学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并且要求学习者思维缜密。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们在课堂上听得明白,却对试卷上的试题无从下手,这也是学生成绩提高的一大障碍。要突破这一难点和障碍,除掌握上述三段论推理的基础逻辑思维外,还要注重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培养。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几何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综合法与分析法合并使用的方法去寻求证明的途径,称之为综合分析法;即先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可以得出什么结果,再从要证明的结论开始寻求,看它的成立需具备哪些条件,最后看它们的差距在哪里,从而找出正确的证题途径,从而使学生提高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需要雄厚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为每一步推理提供充分的依据。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很能说明这一问题:“为什么在冰上行走,高跟鞋比平底鞋更危险?而胖子比瘦子也更危险?”原因是平底鞋比高跟鞋表面积更大,接受面积大压强就会相应减少,而胖子比瘦子的体重大,压力也较高。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是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基础。
4.增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优秀的教师绝对不把教学的目光放在班里的几位尖子生身上。古话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此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课上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课下多关注孩子的情感生活。只有多交流,让学生发现老师的可爱之处,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就能让孩子爱上课堂,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清楚孩子的心理特征,才让教师了解孩子的心理,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分数迟迟不前的原因是什么,是对数学不够重视,是对教师有些偏见,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呢?
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情感态度和心理上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从不同水平、不同侧面、不同程度有目的地进行探索,使教学实现课堂开放化、创新化、综合化,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推荐互动教学方式探索心得体会范文二
互动性超强的课前/暖场/热身小游戏
1、串名字游戏
游戏方法:
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单位、姓名,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要说:我是***后面的***,第三名学员说:我是***后面的***的后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单位复述一遍。
分析:活跃气氛,打破僵局,加速学员之间的了解
2、面对面的介绍
游戏规则:将所有人排成两个同心圆,随着歌声同心圆转动,歌声一停,面对面的两人要相互自我介绍。
注意事项:
(1)排成相对的两个同心圆,边唱边转,内外圈的旋转方向相反。
(2)歌声告一段落时停止转动,面对面的人彼此握手寒喧并相互自我介绍。歌声再起时,游戏继续进行。
3、我是谁?
活动目标:
1.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
2.增进学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加班级凝聚力。
活动程序:
(一)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a4影印纸。
(二)学生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乙(最好是找不熟悉的同学为伴)
(1).甲先向乙介绍「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乙则在a4纸上记下甲所说之特质,历时五分钟。
(2).教师宣布活动的规定为:「自我介绍者,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
(3).五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由乙向甲自我介绍五分钟,而甲做记录。
(4).五分钟后,教师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记录的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活动的心得或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与介绍自己的缺点,何者较为困难?为何会如此?个人使用那些策略度过这五分钟?」。两人之中须有一人负责统整讨论结果。
(三)学生三小组或四小组并为一大组,每大组有六至八人。
(1).两人小组中负责统整的人向其它人报告小组讨论的结果。
(2).分享后,教师请每位同学将其签名之a4纸(空白面朝上)传给右手边的同学。而拿到签名纸张的同学则根据其对此位同学的观察与了解,于纸上写下「我欣赏你…,因为…」。写完之后则依序向右转,直到签名纸张传回到本人手上为止。
(3).每个人对其他组员分享他看到别人回馈后的感想与收获。
(四)全班学生回到原来的位子
(1).教师请自愿者或邀请一些同学分享此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
(2).教师说明了解真实的我与接纳真实的我之重要性。
4、大树与松鼠
适合人数:10人以上
材料及场地:无
适用对象:所有学员
时间:5-10分钟
操作程序
1)、事先分组,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培训师或其它没成对的学员担任临时人员。
2)、培训师喊"松鼠",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他的大树;培训师或临时人员就临时扮演松鼠并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
3)、培训师喊"大树",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并圈住松鼠,培训师或临时人员就应临时扮演大树,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
4)、培训师喊"地震",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培训师或插其他没成对的人亦插入队伍当中,落单的人表演节目。
5、猜猜我是谁
目标:使初步认识的队员再次彼此认识
道具:不透明的幕布一条
规则:
1)、 参加的人员分成两边
2)、 依序说出每人的姓名或希望别人如何称呼自己
3)、 训练员与助理训练员手拿布幕隔开两边成员,分组蹲下
4)、第一阶段两边成员各派一位代表至幕布前,隔着幕布面对面蹲下,训练员喊一,二,三,然后放下幕布,两位成员以先说出对面成员姓名或绰号者为胜,胜者可将对面成员俘虏至本组。
5)、第二阶段两边成员各派一位代表至幕布前背对背蹲下,训练员喊一、二、三,然后放下幕布,两位成员靠组内成员提示(不可说出姓名、绰号),以先说出对面成员之姓名或绰号者为胜,胜者可将对面成员俘虏至本分组。
6)、 活动进行至其中一组人数少于三人即可停止。
引导讨论:
(1)、 各位如果继续玩下去谁会赢?那谁会输了?
(2)、 我们所设计的这个游戏是no loser o winner
(3)、 那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双赢的概念
注意事项:
(1)、 选择的幕布必须不透明,以免预先看出伙伴而失去公平性及趣味性。
(2)、 成员蹲在幕布前,避免踩在幕布上,以免操作幕布时跌到。
(3)、 训练员应制止站立或至侧边偷窥的情况发生。
(4)、 组员不可离训练员太近,以免操作幕布时产生撞击。
(5)、 组员叫出名字时间差距短,训练员须注意公平性。
(6)、 本活动不适用于不熟悉的团队。
变化:
(1)、 可增加幕布前代表人数;
(2)、 可让组员背部贴紧幕布,另一分组凭其轮廓猜出其姓名或绰号。
(3)、 可在排球场进行,以海滩球互相投掷时,需要叫出对方队友姓名或绰号,全部叫完前不可重复。
7、猜变化
概要:猜出排列顺序有无变化的游戏
方法:
1)、十到十五位队员全部排好坐在椅子上,而被选出的两个观察者,花一分钟来记下排列顺序。
2)、观察员走出室外,其中留在室内的队员趁机交换位置。
3)、观察员进来后要说出谁和谁换过位置,先猜中的观察员获胜。
8、代号接龙
内容:这个游戏乃在于训练个人的反应力和记忆力,以最快的速度判断自己的所在位置。
方法:
(1)人数在10个人以内最适合
(2)参加者围成一个圆圈坐着,先选出1人做鬼。
(3)参加者,以鬼的位置为基准,从鬼开始算来的数字,就是自己的代号,每个当鬼的人都是1号,鬼的右边第一位是2号,依次为3号……
(4)游戏从鬼这里开始进行。如果鬼开始说"1、2",其意思就是由第1个人传给第2个人的意思。
(5)2号在接到口令后,就要马上传给任何一个参加者,例:“2、5"的话,2当时就是自己的代号,5则是自己想传达者的代号,此数字可以自由选择。
(6)如此一直进行比赛。
(7)如果自己的代号被叫到而却没有回答的人,就要做鬼。
(8)鬼的代号是从1开始,所以当鬼换人的时候,则所有人的代号重新更改。
重点:这个游戏的乐趣与否,乃决定于参与者的反应速度之快慢,所以应当培养良好的灵敏反应。
9、交换名字
内容:这个游戏乃在于考验人们的习性。平常对于自己的名字,可说是耳熟不过了,但若临时更换名字,可就会觉得陌生了。
方法:
(1)人数在10个人最适合
(2)参加者围成一个圆圈坐着。
(3)围个圆圈的时候,自己随即更换成右邻者的名字。
(4)以猜拳的方式来决定顺序,然后按顺序来提出问题。
(5)当主持人问及"张三先生,你今天早上几点起床?"时,真正的张三不可以回答,而必须由更换成张三的名字的人来回答:"恩,今天早上我7点钟起床!"。。。。。。
(6)当自己该回答时却不回答,不是自己该回答的人就要被淘汰。
(7)最后剩下的一个人就是胜利者。
10、我们是一家
游戏程序:
1.将全部人员分为几组,分别为a1,a2,b1,b2,c1,c
互动教学方式探索心得体会范文 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心得体会(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