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初探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摘要:依法治校是高校对党和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有力贯彻和具体实施。辅导员工作使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高校的规章制度得以在学生中执行和实施。正是因为这一特殊地位和作用,高校辅导员在依法治校中承担着重要的主体责任。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依法治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工作   法治化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201
  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将辅导员的管理方式、教育方法、服务内容纳入程序化、正规化、制度化轨道,对于提高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和教育能力,对于营造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所面临的挑战
  (一)作为辅导员工作对象的高校大学生涉法问题屡屡出现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涉法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一是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据北大教授康树华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比例达到了17%。部分高校大学生存在盗窃、诈骗、抢劫、故意伤害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二是高校大学生受到犯罪行为侵害时有发生。高校大学生所受的违法犯罪侵害既有发生在校内的,又有来自校外的,既有人身伤害、被偷盗等不法侵害,又有犯罪分子利用信用卡、盗用QQ账号、手机卡等方式的诈骗侵害。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受到诈骗侵害呈现出高发态势。三是学校日常管理事务中学生权益受到侵害。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表现在对违纪学生的处理过重,特别是退学、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等处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切身重大利益,对学生、学生家庭产生重大影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例如,随意拍摄学生随地吐痰、勾肩搭背、恋爱亲热的录像并公开曝光。四是学生家庭涉法问题日益增多。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学生家庭出现涉法纠纷、违法犯罪、权益受损等问题日益增多,极大影响学生思想稳定。
  (二)高校辅导员自身法治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的客观现实
  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在上岗前没有经过任何法律方面的培训,在上岗后接受法律知识培训的机会也非常少。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不是法律专业出身,法律修养远远不够,仅仅靠经验、习惯进行管理,甚至有些辅导员以军事化管理、严格管理为名,采用土政策、土办法,掺杂着大量自身个性化的因素开展工作,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感觉学生工作中运用法律较少;二是受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的影响,不仅对法律不信任,而且由于自身也没有形成法律意识,自我要求或严或松参差不齐。个别辅导员甚至违法乱纪,在学生推优入党、评先评优、奖、助、贷等工作和环节中有失公平、公正。
  (三)高校学生日常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发展趋势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我国已开始了迈向法治化国家的历史进程。高校育人过程中的法治化示范和引领作用,对于推进国家法治化进程将具有重大意义。高校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校规校纪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对高校育人法治化的实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对法律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法治化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
  二、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的对策和措施
  (一)培育辅导员法治思维,提高辅导员法律素养,增强辅导员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一是丰富辅导员的法律知识。意识来源于知识。学校定期举办关于法律的培训和座谈会,要求辅导员积极参加,并进行考核。资助辅导员购买法律书籍自学,鼓励辅导员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二是规范辅导员工作,提升其法律实践能力。辅导员的言行举止都会为身边的大学生极力模仿,辅导员无疑会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为人处世的榜样。应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严格规范,使辅导员严于律己,依法办事,以实际行动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另外,依照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辅导员进行监督,使辅导员在工作中秉公办事,规范管理。
  (二)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使辅导员管理、教育、服务学生“有法可依”
  一是对培育辅导员师风师德进行规范。将辅导员的师风师德建设纳入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制定详尽的教育方案,通过爱岗敬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提升辅导员的道德建设水平。二是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规范。高校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设置辅导员工作职责、内容、方法、要求。三是对辅导员违纪违规处理进行规范。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特点,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辅导员违纪违规处理规章制度,使辅导员的职务行为一旦出格和“越轨”就要受到相应处理,使辅导员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三)培育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营造辅导员管理学生事务“有法必依”的外界环境
  第一,完善学生的参与机制。在奖、助、贷、评先评优、推优入党过程中,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引导学生参与,使这些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在阳光下操作和运行,切实使公平、公正看得见、摸得着。第二,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虽然学生维权意识总体上在不断增强,但是仍然有少数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和辅导员在工作中为学生营造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第三,切实关爱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维护学生权益、关爱学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法治并非法制。实践证明,许多高校辅导员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就是因为对学生付出了真爱。辅导员要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在工作中利用好与大学生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崔泽.浅析高校辅导员的法律意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
  [2]井然.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法治化[J].法制与社会,2010(3).
  [3]吴杰,李莹莹.依法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
  [4] 陈秀香.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法律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7).
  [5]平丹丹,李静超.高校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法制化的探讨[J].学校管理,2011(30).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题“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项目批准号:L14DSZ062)
  作者简介:
  宋广成( 1977—),男,汉,黑龙江安达人,讲师,军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李治( 1977—),男,汉,吉林长春人,体育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初探

  摘要:依法治校是高校对党和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有力贯彻和具体实施。辅导员工作使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高校的规章制度得以在学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